引人入胜的沾益大觉寺

标签:
佛学杂谈 |
http://s1/mw690/004kDGorgy6OGqDDKr6c0&690
沾益大觉寺修复前 支云华摄
http://s4/mw690/004kDGorgy6Jq9c22jh43&690
沾益大觉寺全景东面“大觉栖云” 支云华摄
http://s7/mw690/004kDGorgy6Ky5yX9wa16&690
http://s8/mw690/004kDGorgy6O2Wk5yx9e7&690
http://s12/mw690/004kDGorgy6O2WzdF2P5b&690
http://s12/mw690/004kDGorgy6O2WKPsqD6b&690
http://s2/mw690/004kDGorgy6QALQot2ha1&690
http://s1/mw690/004kDGorgy6QALW6nKM40&690
http://s12/mw690/004kDGorgy6QAM6dUOD1b&690
http://s11/mw690/004kDGorgy6O2WWFzSO6a&690
http://s8/mw690/004kDGorgy6O2X9cmAD87&690
http://s3/mw690/004kDGorgy6O2XlZEJA32&690
http://s5/mw690/004kDGorgy6Ky45KIVC84&690
http://s9/mw690/004kDGorgy6Ky4bWS92e8&690
http://s11/mw690/004kDGorgy6Ky4hLVLcea&690
http://s14/mw690/004kDGorgy6Ky4o32RD6d&690
大觉寺全景西面“大觉栖云”
引人入胜的沾益大觉寺
支云华
沾益大觉寺,原名“大觉庵”,又名“一花堂”,现名“大觉寺”。位于珠江的发源地——曲靖市沾益县城北两公里的黑桥村北面约一公里多处,贵昆铁路旁边的一个山头上,雄伟壮观,坐北朝南,乃是耀眼夺目的红墙黄色琉璃瓦的庙宇建筑。大觉寺居山临水,清幽秀丽,蜿蜒曲折的南盘江水,从大觉寺南边的山脚下缓缓流过,滋润着河岸两边的山川土地,滋养着河岸两边山川土地上的生灵万物。
清代光绪十一年,即公元1885年的抄本,《沾益州志》中记载:“大觉庵在城北三里,山形如伏釜,周围田埂如蛛丝,树林蓊蔚,云气常笼其上,明嘉靖十七年建,康熙年间,僧寂六建藏经阁,雍正五年,僧照恒重修,总制范(云贵总督范承勋)题‘一花堂’,州人以为八景之一”。 并载有清代雍正年间的云贵总督范承勋题:“一花堂在大觉庵后院,雍正年间,总督范承勋题‘月亮井’在龙华寺大殿左厢房后,今房毁井存”的记载。还载有清代咸丰年间大觉寺周围树木遭砍伐后,“大觉栖云”景观不在出现,树木恢复后说:“大觉庵昔日树林蓊蔚,今曾遭斫伐,现已培植有象,余景如故”。据大觉寺中现保存的清代雍正十二年,《修建大觉庵碑记》碑刻上的文字记载得知,大觉寺始建于明代神宗十九年(公元1591年),迄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了。沾益县大觉寺于1999年12月5日,被沾益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沾益县大觉寺,现建的山门和大殿建筑,高大雄伟,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很是好看,整个寺庙建筑群体庞大壮观。大觉寺于1994年被政府批准为正式合法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
“此地是灵山,奇妙大可观。南有麒麟呈瑞彩,北有九龙水盘弯。东有五台云捧日,西有天生彩云山。天开地辟历史悠远,文明幽雅大觉庵。
古今有遗传,沐英来开山。前住高僧名灼吼,后继神仙捕声还。乌鸦衔来还魂草,紫薇枯椿发芽繁。贤人善士重修建,且供游览一乐观。”
上联写了大觉寺南边的曲靖有麒麟呈祥瑞,北边有九龙山和南盘江道的弯曲似回肠,东边的东山上有五台山寺山顶迎日出,西边有天生坝和天生洞的美景及彩云绕山顶。下联追述了大觉寺的悠久历史和寺中出现过的高僧大和尚及寺中的镇寺宝物。
下联中的“前住高僧名灼吼”的“灼吼” 禅师,是以前沾益大觉寺中的高僧大和尚,灼吼大禅师所著的佛学著作——《一花百问》一书,使得沾益大觉寺在古代时就享有“一花堂”的美名誉称。清代道光年间的《新篡云南通志》中对灼吼大禅师的记述是:“清,释寂六,沾益人,俗姓许,号灼吼,康熙间大觉寺僧,道光《志》已著录。”清代光绪十一年的抄本《沾益州志》中对灼吼大禅师的记载:“寂六,号灼吼。州人俗姓许氏,性至孝,祝发于大觉庵,透彻宗旨,善草书,能诗,游黔,为当道所雅,重建指月堂,归建藏经阁,总制范榜曰:‘一花堂’。抚军王题曰:‘正法炅’。藏常著《一花百问》,与诸名人唱和于禅,多所癸明”。《沾益州志》中载录的诗颂:“大觉庵书灼吼上人:门绕河流水一弯,登临策杖叩禅关。松花绿荫阶前草,竹叶青分院外山。入定老僧心寂寂,息机幽鸟音间间。香龛焰焰琉璃火,照彻昆卢古佛颜”。 刊立于清代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的《一花堂增治常住碑》,碑文叙述大觉寺因为出了名僧大和尚——灼吼大禅师等高僧大师而使得大觉寺名声大振。由此可见,沾益大觉寺由于灼吼大禅师的佛学著作——《一花百问》一书,让大觉寺在古代时的名气就是大的,声名是远播的,影响是深远的,香火是旺盛的。
对联是已故前任原大觉寺中主持果圆大禅师根据回忆而题写的。
前任果圆大禅师是大觉寺重建后唯一原寺中重回大觉寺中任主持的大禅师。住持果园大禅师老和尚,见大觉古寺颓废,不顾九十多岁的高龄多方奔走,使得大觉古寺于1994年得以正式开放为合法的宗教活动场所。对联上下联中的尾句是果圆主持大禅师重写原联时加上了他重回大觉寺的喜悦兴奋之言。
盛世重修大觉寺,果圆大禅师离寺多年后又回到大觉寺来主持寺院后感慨颇多,就在大殿壁上题写道:“果圆飞去又飞来,来到觉庵会贤才。贤才不见老前辈,苍然泣下望烈台。”果圆大禅师园寂后,大觉寺中专门设立了“果圆禅师纪念室”, 并在纪念室中雕塑果园大禅师盘腿打做在椅子上,两手合并,手心向上放在双腿中间,表情凝神静思时参禅悟道的做式雕像,纪念室展览柜中陈列着果园大禅师生前拜佛诵经时所用的法器。大觉寺建立果圆禅师纪念室和塑雕像及陈列法器,以示对果圆大禅师重新恢复大觉寺功德无量的感念。
《一花堂增治常住碑》记载:“天下寺观莫多于滇,一乡一隅莫不有之。然无名山大川,不过彼居人士,礼拜祈祷之所而已。庚申岁,子来吏是邦簿书,旁午,鲜有暇日,一日间道至城北,问诸肩輿曰:前树林阴翳者,此何地耶?肩人曰:兹越城里许,即沾之古刹‘一花堂也’。因取道及此,见丛林密茂,布置宏敞,回非一乡一隅小刹比也。入寺而见佛相巍然,殿宇辉煌,俨然名山大川焉。心窃异之,以为此地何能有斯胜概也?览其殿旁,有碑记焉。因知此地曾有名僧灼吼公,大朗公者,亦得烁师心源,受知于前,大制台范公、王公两大人,按察许公,诸上台以道行文字为方外交,因各捐资大启藏阁、廂楼、佛像于此。继有嗣法高僧大朗公者,意得灼师心源,有大学识,大根器。因其前之规模,而扩充增构之。予因知此地之兴以两僧也。时有居人绅士告予曰:兹山之灵,代有传人,前之灼师、朗师,其开创承继之列。既昭然碑记矣!今朗师之徒,僧普泽者,高明有学问,能以道力服人者也。僧流悦者,谆诚纯谨,能以勤修主持者也。又其嗣继门人芳美,尔等英伟柔和,将来俱能光大前列者也。今所建钟、鼎、楼阁及诸法器,皆其感化,诸檀越发心捐助之所致也。又其苦行力积,新增田亩若干,故今丛林得以有此巍焕也。顾乞予一言为记。予益信此山之灵,先后皆有其人。诚非如下里偏隅礼拜之所,直等诸名山大川之列也。是为记。
时,乾隆十四年春正月吉旦。
奉直大夫知沾益州事,順天,高锦撰文。
候选州同胡致堂书丹
徒孙:芳美、芳贞、远昌、通义、通在 立石
土工 施国印 施薄镌
石工,李天玉。”
《一花堂增治常住碑》碑文叙述大觉寺因为出了名僧大和尚——灼吼大禅师和大朗等高僧大师而使得大觉寺名声大振,声名远扬成为天下名寺之一。
《修建大觉庵碑记》载述:“修建梵宇乃衲子之常,何必记。然无以记之,则皆结绳而治,将史冊之传述可废矣。然记矣,而不以实,则虛文无微薄,又何以考信将来!是记之贵,以其实也。彼书之于言也,犹夫记也。春秋之于事也,贵其实也。此余于大觉庵而记之,且记之而必以其实,乃书之于言春秋之于事而己。庵创自明神宗十九年,迄今近百三十年矣。期间不无修废補葺类处,因循简略,未见改观。至吾郡灼吼禅师接临济正派,驻锡于此。夫师以纯孝至性,开堂讲法,为世先觉。遍历滇、黔、楚、粵名山古刹,访求贤衲高僧。深契宗旨,悟彻性天。归来,于大殿后开创建立藏阁,翼以廂楼,高敞恢广。总制范公匾曰:《一花堂》。以师著《一花百問》,剖晰甚精,一时诸大老、达人、贤哲,题咏唱和,有香山、洛社之概焉。何师寂后,日月迁流,不无倾圯。大殿廂屋,周围回廊,亦渐催颓,几至废弛。嗣法大朗者,精进勤修。数十年如一日,引进众僧同归正觉。为当代达人、贤哲所推蒙化,太守杜公題曰:‘常乐我静’。其徒普泽、流悦等,灯灯相继,毅然以此庵为己任,一肩负荷。略□□代,日而月之,铢而积□。竭二十余年之精力,□□□新,功倍于创。为坚固不为缘饰,为永久不为目前。佛云:空而件件皆□实地。佛云:幻而事事悉真诚。更于庵侧建造方丈、净室、楼院,以供贤人达士往来。香积、精舍等,補所未备。更为久远利济,新置常住田亩,將近百金,使后人有所依赖。崇报本,建吼师塔。恤同类,建普众塔。废者举之,缺者足之。其嗣法普泽、流悦等,亦精进不已。竭蹶从事,相与有成,其周密如此。在朗公,以一心化作众心;其嗣法,合众心而为一心。厥心劳厥功懋哉,余得因名以释义焉。维皇上帝降□于民,作君作师,皆以先觉觉后觉。伊尹曰:非予觉之而谁也。故依觉者,小德之川流大□者,大德之敦化极生民□有之性,一一从而觉□。则此庵之修,非觉世为□之一助哉。昔文路□□□□寺作耆英,苏文忠于金山寺留玉帶。或东林结社,方丈留題,传为千古佳话,安在非其地、非其人,而不为之仿佛也。他如山川胜概,游览者一目了然,活泼泼地又奚俟。瞿昙面壁之旨,出广长舌而为之置啄也。因用从实以告將来,余自顾何人,敢云文哉!因进而作颂曰:
沾交西郊隅,灵秀钟名区。圆岗虬盘伏,层田结蜘蛛。
庵成名大觉,能醒世顽愚。水绕如环带,山城似缽盂。
松篁发清音,鸥鸟杂相呼。楼阁淩空际,构造勤劳劬。
山门闻瀑布,方丈隐蓬壶。淄流非异学,心性本吾儒。
迷津资实筏,大众赖醒醐。临此消尘劫,直与天为徒。
昙花开极乐,天地入锤炉,
时,雍正十二年甲寅春三月,中浣任禄劝州学正致仕八十四岁孔衍祺撰,嗣法门人主持普泽敬书
附本寺法脉传承
传临济正宗第三十六世嗣法僧:普泽、流悦
法徒监院:芳荣、通在、通培、芳美、芳宏、庆识、芳薪
徒孙:远闻、远徹、遠荣、远見、远滔、远和、远怀、远续
重孙:金瑞、金繡、金璨、金碧。”
《修建大觉庵碑记》记叙《一花百问》一书的佛法禅语,分析的极为透彻得当,引得文人学士,达官贵人汇集到大觉寺谈诗论文,听经说法,那时的大觉寺一时成为文人名流,骚人墨客聚会的好场所。碑并记述了大觉寺的历史沿革。
清代光绪十一年的抄本《沾益州志》中记述,大觉寺所在山名的起源和“大觉栖云”的由来:“伏釜山在城北四里山塘桥(俗名‘黑桥’,笔者注)上,沿山水环绕,顶如伏釜,故名。上建大觉庵,树林蓊蔚时,白云凝聚,为州八景之一。曰:‘大觉栖云’”。
《沾益州志》中记载颂扬大觉寺和大觉栖云及大觉庵八景的诗有:
“大觉栖云(1):古寺踞南麓,大觉名谁副。下有小桥通,上有白云覆。畦壤互回环,浓烟生树竹。心迹一时清,尘氛如新沐。
大觉栖云(2):高标一刹摩苍穹,大觉清幽万象空。古树纳云僧舍隐,深林逼涧小桥通。群山绕寺风光合,流水当门碧色融。更向峰头探胜概,沾城入望暮烟中。
大觉栖云(3):巍然高跨接元穷,特立山巅四大空。八景已随名胜列(大觉庵另有八景),一花直与太虚通(寺内有一花堂)。春归碧水翻香艳,秋老苍梧近月融。门外市嚣浑不到,仙居元自觅尘中。
大觉栖云(4):大觉禅林好,山川出白云。云根如有在,竹木影缤纷。
大觉栖云(5):禅林胜境最无穷,大觉清虚万象空。青嶂平拖八景外,碧云半落一花中。畦田结网回峰远,秀水环门曲径通。自古名山开佛地,游人何必问苍穹。
大觉栖云(6):云依禅院封高城,往复林间有逸情。势欲为霖多蕴籍,待时出岫润苍生。
游大觉庵:曲径纡徐上,松杉夹寺门。群山围古殿,佛国自孤村。说偈拈梅子,盘蔬供菜根。悠然不尽处,月映水无痕。
又:重重松桧满,绿水绕重门。鹊噪高低树,烟炊远近村。竹风清院榻,花雨泻云根。到此尘氛净,千江一月痕。
过大觉庵:高刹踞峰头,登临俯一州。斗城当寺立,弓水抱村流。云白禅机静,霜青古木秋。尘劳何日息,常向此间游。
游大觉庵偶兴:春到边城何处寻,沾阳郭外有双林。沙萝花发尘根净,贝叶香生道味深。一片山光娱老眼,数声鸟语解禅心。何当红紫争相艳,诗思离情两不禁。
深秋过大觉庵:霜叶飚风万壑秋,为探胜迹入林邱。几盘山路松藏寺。一带村烟树隐楼,月下谈经非北苑。桥边洗耳付东流。老僧跌坐薄团稳,共话三生石点头。
和戴安溪学博游大觉禅院:名山阅后又餐霞,仙吏风流信不差。济胜曾闻携蜡屐,参禅何事著袈裟。天开佛地云栖翠,宝散空堂雨一花。乐育不仿资眺览,遍栽桃李荫槐衙。
大觉庵即景四首:
1、麓水:山不高兮水不深,横抛玉带锁禅林。三春流出桃花瓣,翻使口郎几度寻。
2、占柏:寒山雨雪任交加,赢得霜皮老岁华。坐久不知香气近,还将清馥问梅花。
3、犀月:庄严妙相金铺地,一片清晖月在天。佛现光明开宝鑑,千江有水印都圆。
4、栖云:日霁还疑僧眼碧,雨余遥见佛头青。三生石上云根在,肤寸合来泊远汀。
大觉庵八景:
大觉庵为州名刹,向有十景截句咏者,满壁惜题多假借,未能恰合己,丑九月公余偶一登临,裁为八景各咏一绝志之。
1、曲水环山:黑桥遥望树烟沉,蹊径曲通古寺深。一水周环流不住,纤尘何自到重岑。
2、畦田结网:绣壤层层远翠巅,缘堤春草自绵芋。鱼会谁漉平田上,一片经纶结远天。
3、参天柏秀:遒枝细叶苍茫立,拔地通天意态间。丞相祠堂何处是,客来徙依老禅院。
4、皓月桂香:古干婆婆色臭盈,况逢佳月倍空明。间窗略略香风拂,玉宇瑷楼世外情。
5、翠麓藏云:苍翠沉酣迷岭畔,白云荏苒住峰头。个中静者心常定,宁逐飞云共去留。
6、疏石布景:几处嶔崟小石峰,光明磊落绿茸茸。纵横不假人颠倒,位置天然万古踪。
7、碧梧荫绿:孤高百尺意龙门,碧影如今荫野园。珍重养成栖凤地,年年岁岁益翩翩。
8、紫竹摇青:碧叶风来摇个个,紫株林立峙亭亭。幽花披拂分明见,好鸟飞鸣自在停。”
大觉寺因为灼吼大禅师所著的佛学著作《一花百问》一书,使得大觉寺名声大振,文人墨客纷至沓来,作文赋诗赞美大觉寺的清幽雅趣,并写出了“大觉庵八景”等许多优美诗文,收录进入清代光绪年间的《沾益州志》中流传至今。因为八景(沾益八景:1、大觉栖云。2、五台拥翠。3、交河夜月。4、东山椿树。5、龙华晓钟。6、烟霭青亭。7、石佛停舟。8、天生瀑布。《沾益州志》中记载:五台山在城东南三十里,层叠如台,与三峰对峙,登其上,川原百里如列眉,州人以为八景之一。曰:‘五台拥翠’。五台八景:1、碧云岩。2、芍药岸。3、乐于硐。4、伏虎砰。5隐龙泉。6、幽谷兰。7、促足岭。8、晚翠冈)文化一般只对县级以上的城市才赋予,对于大觉寺这样一个寺庙,却赋予了它八景文化,可见当时的沾益大觉寺,是何等的壮观旺盛和辉煌才得到这样的殊荣。使得同时的五台山寺,也因大觉寺佛教文化艺术的繁荣盛行,而使五台山寺也获得了八景文化的美誉,实在是独特罕见。
沾益大觉寺中大雄宝殿前现存的一对原来明代建寺时的看山石狮子,造型艺术独特,这对明代的石狮子造型艺术独特之处,是两只狮子站立躬身翘尾,偏头相互深情对望,这种造型艺术形式的明代看山石狮子,在云南省是绝无仅有的,可谓是大觉寺悠久历史文化艺术遗物见证的镇寺之佛宝实物——文物。还因为石狮子的造型艺术形式大多是蹲坐式的,故大觉寺的明代石狮子造型艺术独特罕见难得。
大觉寺中这对明代石狮子文物,险被人拉走作其他用途,幸被热爱大觉寺历史文化艺术遗物——文物的黑桥村民——刘一芳、陈大美、陈小飞、孙家成、丁学忠等等发现阻止,拦下并保护好后,又及时将其送回大觉寺中,把这对明代石狮子安放在原来的位置上,使到大觉寺的人们有幸并有缘能亲眼目睹这对镇寺之佛宝——明代石狮子文物独特造型艺术的真面目,观赏感悟石狮子身上的历史沧桑,观后给人映像深刻。石狮子是大觉寺悠久历史文化艺术唯一见证的明代实物。寺南500米处还有一塔形和尚坟(见照片)。
进门右边供奉有长总长7.5米,净重28吨的玉卧佛,玉卧佛旁边有一千手玉观音和一玉观音立像,玉卧佛对面100多米处有一尊四个背靠背的青铜地藏菩萨,寺里面各殿的佛、神都已塑像归位,佛、神们每天都在享受着善男信女们的香火朝拜及物品的供奉。
2004年,启建“四圣六凡水路大斋法会”在沾益大觉寺的举办,亦是沾益乃至曲靖市建国以来所开展的第一次大型佛教法会,其因缘之殊胜,可谓是海会云集,僧俗齐聚,盛大而隆重,多达万人之众,致令大觉寺得以重现昔日之盛况。2006年又举行了“在家居士菩萨戒”传授佛法会,致使千人同沾法喜。大觉寺古为禅宗临济一派的道场,自开放后重建以来逐步改为净宗道场,先后成立了妙音念佛堂、净宗弘法组,以及曲靖市目前第一大的净宗图书室和经书流通处。
大觉寺在2007年,被沾益县人民政府,授予第一批爱国爱教模范宗教活动场所的荣誉称号。2009年9月29日至10月5日,在沾益大觉寺为弘扬佛法,为四众弟子提供为时7日的精进修行的机会,经沾益县民宗局、西平镇人民政府批准,举行精进禅修活动,特邀福建武夷山上首下愚大和尚为指导法师,在沾益大觉寺举行喜迎新中国成立60周年祈福法会,为新中国祈福,并回向所有与会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祈愿正法久住,社会和谐,国家昌盛,民富国强,人民安居乐业。
2010年,演志被中国宗教管理部门正式任命升座为沾益大觉寺的方丈,填补了曲靖佛教寺院无方丈的空白。演志方丈接法曹洞正宗,显密圆融禅净双修,倡导珠源禅风,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推广“人间佛教”。大觉寺中僧众通过身体力行的修为、言传身教的教诲和“人间佛教”的理念,感化着前来沾益大觉寺的每一位香客和信众及善男信女。让每一个走进寺院的人都能体会感悟到“人间佛教”慈悲为怀的理念,都能带着慈悲为怀的信念走入家庭、走进社会,“人间佛教”作为构建人际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润滑剂广行人间。如今的大觉寺,已成为四众弟子修行,精进用功的清净道场,而进入“清凉之境”的境界。这就是有着悠久历史渊源,和优秀宗教传统文化艺术的沾益大觉寺,在盛世的复兴旺盛。
2011年1月10日 ,国家宗教事务局、政法司、中央统战部发布“国家宗教事务局关于表彰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里,“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大觉寺”名列其中。
http://s15/mw690/004kDGorgy6Jq9obxVk6e&690
http://s14/mw690/004kDGorgy6Jq9pnsyV9d&690
http://s10/mw690/004kDGorgy6Jq9r5jvj49&690
http://s1/mw690/004kDGorgy6Jq9sFDzi80&690
http://s10/mw690/004kDGorgy6Jq9u7bJvb9&690
http://s16/mw690/004kDGorgy6Jq9wiTin9f&690
http://s12/mw690/004kDGorgy6Jq9wJUdJab&690
http://s4/mw690/004kDGorgy6Jq9x4ndh63&690
http://s4/mw690/004kDGorgy6Jq9C3BfR93&690
http://s14/mw690/004kDGorgy6Jq9E60kB2d&690
http://s16/mw690/004kDGorgy6Jq9EvQNp2f&690
http://s16/mw690/004kDGorgy6Jq9ENJtJbf&690
http://s12/mw690/004kDGorgy6JqakS3qzcb&690
http://s8/mw690/004kDGorgy6JqaCWH2v97&690
http://s4/mw690/004kDGorgy6JqaYvrmH73&690
http://s3/mw690/004kDGorgy6JqbqOGhc82&690
http://s9/mw690/004kDGorgy6JqbITCpa58&690
http://s12/mw690/004kDGorgy6JqbP91B98b&690
http://s5/mw690/004kDGorgy6JqbRSTNG24&690
http://s9/mw690/004kDGorgy6Jqc0jVDq5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