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高蹈出尘,描绘灵魂的颜色

标签:
转载 |
在一次诗人聚会上,一位健硕男子的诗意抒发备受瞩目,他就是诗人麦克。他对诗歌的痴迷与追求,令人赞叹。岁月蹉跎,时光荏苒,在现实生活的严峻考验下,一颗诗心从未泯灭。二十多年的诗歌道路,充满了悲欢、错觉、灵幻。正是这份执着与热爱为枯燥而苦难的生命注入了斑斓的色彩,让灵魂在缪斯花园里自由的舞蹈!
仔细读了麦克的诗,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去探讨。
题材内容广阔繁富——
或许是麦克的人生阅历丰富深刻,从而造就了他捕捉诗意的空间广阔而繁富。从无形到有形,无声到有声,自然到抽象,细微到恢弘,所有的景物皆可捕捉升华入诗。
如他的《秋》,“风在路上/与另一场风邂逅/握手的瞬间/叶子转黄”。风是无形的,却在诗中行走着。正是因为风一遍遍吹过,才会带来季节的碰撞与递嬗,在平凡的岁月以及不知不觉的温暖里,感受春去秋来,慨叹又一个季节即将过去。
“秋色蔓延/那些垄上的花儿/不情愿地晃着头/仿佛还要年轻一次”。那些花是无声的,而诗人却赋予了它们诗意的语言。在秋的寒凉下,不情愿的晃着头,那是它们在呐喊、在抵抗、在为生命而挣扎,“仿佛还要年轻一次”,这不仅仅是一朵花的欲望。在这里,我们听到了诗人内心的喟叹,那份对生命的狂热和岁月流逝的悸动。
“沙哑的蝉声/唱出对时光的依恋/夜露的淸辉里/秋虫播下排浪的夜影”。夏天的蝉鸣是自然的,而一旦“沙哑”,就赋予了抽象的色彩,说明蝉已老去,却还在尽力唱着对时光的眷恋。一只小小的蝉和一声蝉鸣,就表述了人的一生。在这样的夜里,会有一些凄美的晶莹闪烁,在秋的逼仄下,一些繁华即将褪去。然后以虫子的悲伤来诠释诗人在这个寒凉的夜晚是如何的孤独和伤感。
“月影西斜/一块明亮的疤/仿佛烁动的眼眸/抑或一首无字乐章”。月亮是诗人的宠儿。多少情思寄于那洁白的月光中啊。而此刻,那份刻骨的思念就像疤痕一样难以抹去。那些美好的记忆便在眼眸中闪动。不需要说什么,内心早已奏响了无字的乐章。如月华一泻千里,涌动的情怀难以平复。
整首诗没有提及秋的凋零和伤感,却在一系列的景物描绘中将那份凄美呈现了出来。而诗人并没有为此而伤情颓废,而是心中充满了热望和思念。因为走过而感恩,因为美好而希冀。以普通的自然的风景来承载诗人的情怀,情与景主次相从,互为配伍,将秋天的那份情绪演绎的无比动人。
又如他的《殇》,“天凉了/秋蝉的琴弦仿佛断了/一条小路在林子里/撕开一道口子/夕阳的血漫漫浸出来/又被月光/轻轻包扎//夜鸟归巢/清河水静静流着/一地谷子像做错了事/总低着头/什么也不说”。
短短的几行,确是包罗了太多的景物:秋蝉、琴弦、小路、林子、夕阳、血、月光、夜鸟、巢、河水、谷子等名词铺排出秋天的景致。而“断、撕、浸、包、归、流”等动词的运用让整个场景鲜活起来,如置身其中。
“秋蝉的琴弦”断了,“小路在林子里”撕开口子,“夕阳的血”浸出来,“一地谷子”低着头,这一个个画面无一殇字,却处处裸露着无言的殇。诗人将繁富的自然风景作为代言人,赋予它们真挚的情感,去述说内心的悲欢。不仅题材广泛而且余音袅袅。
诗歌来自生活。而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在表述小生命的同时也是大生命的象征。当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美感便诞生了。诗人以锐利的目光、高度的思维将平凡的现象编排、整合、升华到艺术的层面。一切景语皆情语,映射着天地的诗心,呈现出一种生命的律动。这也是麦克先生诗歌的独特之处。
语言运用丹彩流韵——
优美的文辞,必然附丽于纯正的情感;而纯正的情感,必然依赖于文辞的表现。也就是说,言语的组成必需以纯正的情感为基础。“为情而造文”是诗歌的真谛。有了情感的奔涌,才有灵气的奔放,文辞表现自然优美流韵。而麦克正是如此,提笔落字皆以内心真挚的情感为依托。风骨与丹彩和谐统一、恰如其分、完美相融,使诗歌硬朗而迤逦的走向极致。
如他的诗歌《奔跑的坟墓》,“风吹林子,山谷传来回声/阳光是一地燃烧的火柴/父亲的草帽上神在舞蹈”。开篇便拉出一个广阔的画面,意象生动贴切,用词简洁大气。父亲虽然已去,但他的精神一直存在,鼓舞着诗人在这片广阔的天地尽情游弋。这样的缅怀是深沉而积极的,在无尽的怀念背后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在时光奔跑的坟墓里/藏下大雁写在云彩里的箴言/雪花藏下灵魂的洁净”。诗人的这份情怀进一步得到证实。云彩里的箴言,是何等的高雅神圣;雪花下的灵魂,是何等的冰清玉洁。这份财富由先辈的引导和传承以及自身的修炼而深深的植在诗人内心。高蹈出尘,描绘着灵魂的颜色。
“草叶上露珠一样细小的日子/串连了岁月的淸澈和歌声/大地苍茫,夜风浩荡无边”。走在这样的尘世,把细小的日子过成露珠一样的清澈,串连在一起,就汇成了浩瀚的人生之歌。而漫漫红尘,又岂会是一帆风顺。尽管悲惨的尘寰磨难无边,但诗人理性的思维早已做好了迎接风雨的准备。
奔跑的坟墓,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在尘世奔跑的人呢?整首诗语言架构通透,气韵生动,以虚实相生的意境来完成主题的内涵,使之更加深刻与厚重。
他的《独语》更是别具一格。“我曾在锯齿里逃生/用刨花点亮梦里的海水”。在锯齿里逃生,该是多麽艰难和疼痛!用取得的一点一点的成绩来支撑体内的孤独,来点亮人生的希望和梦想。
“城市让我天天晕眩/索性吞下太阳的药片”。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必须紧跟大潮,不知疲惫的去拼搏,担起生活的重担。可我们也是血肉之躯,过多的透支会身心疲惫。唯一能做的,就是要“吞下太阳的药片”,让自己变得强大伟岸,有使不完的力量和勇气。一个“吞”字,彰显出作为男人的魄力和洒脱。对读者而言,会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冲击力,不觉拍案称赞。
“我是一个没有了故乡的人/在一杯酒里寂寞地飘流”。诗人没有具体的说明自身的来龙去脉。但从这一句上,我们可以联想出诗人并不是在自己的家乡打拼,而是漂泊在外。如此,才会有“独语”,才会独醉,才会在这个寂寥的时光中梳理岁月的悲喜。语言如此之凝练,诗意如此肆意的流淌,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
“海水汹涌岁月/梦想之鱼探寻珊瑚的秘密”。让我想到了拙作《第一人称》的首句“习惯了在海浪中安身立命”,与麦克先生这句有曲径通幽之妙。其实,这是我们的宿命。唯一不同的是,我们心怀梦想并且坚定不移的向梦想迈进,力求突破自我,实现自我。
整首诗八句(四节),简洁凝练,文辞凛冽却又迤逦生动,气韵沉稳且流畅。语言之外不乏对人生透视的诗意外延。这样的“独语”不是自悲自叹,而是理性的思索,有一种来自内心的力量的支撑,那是对生活的担当,更是对人生价值意义的无悔追求。
创作风格新奇灵动——
胡应麟云:歌行之畅,必由才气。麦克的诗,一些句子犹如信手拈来,毫无雕琢、做作之感。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以及偏离语言常规来制造陌生语境,不仅新奇灵动,且韵味独到。语言结构中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意味,慢慢品味方可见其真淳。
如他的《雨孩子》,“云朵生下雨孩子/墨绿的湖水开着小朵的花”。多灵动写意的句子呀,像是一群纯真的孩子,在雨天里奔跑着,玩耍着,看着雨滴落进湖水溅起朵朵涟漪。
“青蛙鼓涨着动情的腮/排练着春天的歌剧”。下雨天是青蛙最活跃的时候,仿佛登上华丽而隆重的舞台,而此刻,它们正是主角。
“几个孩子躲在榕树下/在等着麦田边升起彩虹”。果真有孩子的身影了,在榕树下避雨,或许他们脸上有欢快的笑吧,不然怎么会那么耐心地等雨后的彩虹呢。
他还有一首《冬孩子》,“冬天领着雪花的孩子/走进我的村庄”。只一个开篇,就铺排了一个漫天飞雪的冬日。道路白了,村庄白了,猛然间就陷进了一个白色的世界里。
“我和他们一起编织童话/编织梦的翅膀”。雪花是冬天的精灵,飘飘洒洒,轻而易举就会触动我们无比曼妙的情思。那么,就不用伪装了,一起来编织美丽的童话,一起放飞梦想的翅膀吧。
“阳光晒暖的果园/留下一串兔子的脚印”。当天空卸下沉重的负载,不再愁云惨淡的时候,太阳重新升起来,照亮兔子深深浅浅的脚印,照亮来路去路。兔子的脚印,何尝不是我们自己的脚印呢?在经历过风霜雪雨之后,回顾那些过往时,何尝不会发现我们曾经留下的足迹呢?
“我和雪花变成一首歌谣/随风飞到蔚蓝的睛空”。此刻,阳光暖暖,我带着纯白的思念(雪花),吟唱着爱的歌谣,随风飞到有你的地方。一如那句话: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诗人以简洁灵动的语言,勾勒出冬天的韵味。看似随手拈来,自然轻松,却是诗人独具匠心的安排,将个人的思想感情与景相融。欢快的语境之下,蕴含着浓浓的情思。
他的《往亊》又与上面两个小诗截然不同。“怀念梨花飘雪的日子/我倚住哀伤/听风吹身体里的黄昏”。开篇以缓慢的情调,慢慢拉开往事的帘幕。或许诗人走过的坎坷太多,回忆里写满苦涩。所以“我要倚住哀伤”,看那往事在眼前一幕幕闪过,听那凄风冷雨在身体里回旋。
“那是牦牛狂奔高原的声音/吵醒了父亲唢呐的睡眠/压住半个月亮的肺”。犹如长镜头推向那些过往。我们仿佛看到了血色青年的激情奔涌,向着美好的生活与梦想一路跋涉一路高歌。但无论如何都不会忘记,当年父亲的摸样,以及父亲吹唢呐的声音会不时的响在耳边。这是一种鼓舞,是一种力量,但又是一种怀念,沉沉地压在胸口。
“我不止一次地叫醒河流/炊烟牵起风筝/用心凿一艘远去的船”。在那些拼搏的岁月,不断的回顾与思考,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正确的方向。然后不顾一切的奋进,像风筝一样随故乡的炊烟升起,无限的接近天空,用心去努力、去漂泊、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刨子收不住青涩的诗篇/生命只能绽放/梦园里埋下新年的钟声”。诗人继续在回忆中徜徉,繁重的生活不会压垮坚实的臂膀,不论悲苦,都必须活出自己的精彩。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永远都有鲜活的希望,明天一定会更好。
《往事》一首,以沉稳的笔调,层层铺垫与递进,致使情绪一点一点被点燃,使之文本深处翻滚的情感高亢激昂。整首诗如人一样迎风挺立,悲悯而不哀伤,呈现出诗人的风骨。
美学追求洒脱深邃——
语言在唤起一种具体图景时,并非用感官去感知这种眼前的外在事物。而永远是在心领神会。这种心领神会也是读者的一种认知和思考,从而对生活进行理性的、深入的分析和把握。如何能让语言唤起一种图景呢?这就需要诗人独特的思维和视角来审视生活。将生活中的内容通过审美活动来提炼和升华,化为富有高度内涵的诗歌文本,也是最具有思想性的文学艺术。
我觉得这首《蓝》极为精炼且韵味深厚,全诗仅五行。“月亮是一尾鱼/穿行在纯棉的云里/哭过的夏天/在积水旁擦拭着/沾满泥巴的靴子”。月亮如一尾缓缓游动的鱼,在视觉上就给人一种优雅的享受。而月亮,何尝不是诗人内心纯白的思念?此刻,穿行在纯棉的云里,诗人用了一个“纯棉”来修饰,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在这样一个广阔、生动、温馨的天空下,发生了什么?“哭过的夏天”,是什么样的?应该是走过了茂盛的一季,倾尽了所有的热情,甚至最后的一滴泪都洒了出来的样子,被掏空了的夏天的天空只剩一片蔚蓝。其实这里真正的意指并不是夏天,而是诗人自己。在经历了一场又一场风雨,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季节,诗人在悲喜交加的收获面前,为自己的灵魂洗礼。
主题为《蓝》,整首诗却没有一个蓝字,而是通过自然亲切的意象来呈现诗人灵魂的颜色。蓝,象征着生活的梦想,生命的智慧,永恒的追求,深切的思念。这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表现手法深邃而生动。
再如《初春》。“谁把死者的骨头作成了玉笛/吹出嫰枝上芳香的花朵//那是死者活着时用的杯盏/在黎明时盛满清澈的露水//你听见林子里清脆的鸟鸣吗/那是死去的人和春天碰杯的欢乐”。全诗六行(三节),却深邃的呈现了初春的蓬勃。冬走了,春天再次复活,如人的思想,摒弃陈旧,纳入新奇。这样的时日、这样的状态如春天的旋律吹开花朵,吹开甜蜜温润的生活。在清脆的鸟鸣中,仿佛听到了诗人轻快的脚步声。一个复活的我,一个全新的我,走在春天里,充满了智慧和勇气,怀抱着欢乐和梦想。
这首《梦里醒来的人对亊物的偏见》相对来说更趋于抽象化。就像西方的抽象画一样,有着独特的艺术理解和深层次的艺术内涵。“一朵全身布满牙齿的花/咀嚼着世界上所有的疼苦/她丢下的影子里/飘过璀璨的灵魂/和月光里芳香的花瓣”。当我们被这样的梦觉和诗思惊醒,一定还沉浸在梦中的情绪之中,整个身心难以尽快脱离梦的纠缠,所有的苦难都在自身释演。而现实中的我们,依然有璀璨的笑容,浪漫的情事。这首精短的小诗,成放射性线条,蕴含着无穷的奥妙。而我的理解只是一鳞半爪,单线溯源,不尽美感。
麦克曾问我,你觉得我的诗歌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我说:诗如其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激情饱满。不论是明媚的、隐晦的、通俗的、抽象的,所有的诗歌都蕴含着浓浓的感情。只要用心的研磨与深入,就会被那份细腻而奔放的情怀所打动。从农村到城市,现实的苦难和喧嚣并没有折断他诗意的触角,而是在这种磨砺中,更加的敏锐和矫健。通过自己刻骨铭心的审美体验来创作,使诗歌日臻成熟稳健,香浓深厚。以万物入诗,灵动玄妙,其情致无法用简单清晰的用语言来表述。漫漫红尘,诗意化的情感充盈着他的精神世界,或许这就是他乐此不疲的诗歌宿命吧。那么,祝福麦克!
附
麦克简介:本名王国圈。霸州市诗词协会副主席。河北文安县人,现居北京。
八十年代初开始诗歌创作,迄今已在《诗刊》、《人民文学》、《星星》诗刊、《青年文学》、《北京文学》、《诗选刊》、《霸州文苑》等三十余家报刊诗刊发表诗歌三百余首。
出版《国圈诗选》、《麦克诗选》、《风的回忆》、《行走的房子》、《天空里的人》、《麦克诗精选》等二十多部诗集。
2013-9-13
![[转载]高蹈出尘,描绘灵魂的颜色 [转载]高蹈出尘,描绘灵魂的颜色](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