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如画
(2022-12-22 12:39:20)
标签:
散文 |
辣椒红,白鹭飞,稻谷金黄绿竹翠,每次走在乡间小道上,我都会被秋色陶醉。
我居住的村庄在山脚下,村前是一个长二十多公里、宽七公里多的南北走向的狭长坝子。一个个绿竹绕宅、阡陌相连的村庄就坐落在坝子上,这就是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时称为“博南”的永平坝子,著名的“博南古道”就从坝子西南部穿过。当年西去的铃声早已消逝在岁月的风雨里,只有古道上残留的马蹄印还在默默地诉说着那段悠悠往事。如今极目所见,一片新房林立,绿树成荫,车来人往的兴旺景象。特别是进入金秋十月,这片秋色更给这片古老的大地一种喜洋洋乐融融的感觉。
只见银江河两岸的上万亩稻谷汇成一片金色海洋,远远看去黄灿灿,亮闪闪,仿佛织女为大地绣了一幅金色锦缎。风起处,稻浪滚滚,鸟儿啁哳,一片风吹稻谷千重浪的壮观景象。那一只只展翅高飞的白鹭,能将人的思绪带到云淡风轻的蓝天。吟哦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眼前便是一片画意诗情。在朝霞的照耀下,农家新房上的太阳能热水器闪烁着粼粼波光。一辆辆面包车、摩托车、农用车在田野里疾驰。喇叭响处,一群麻雀从田里“扑”地一声飞起,落在电线上,密密麻麻一长串,它们叽叽喳喳说着谁也不懂的鸟语,为乡村平添几分欢快热闹的气氛。
每次走在乡间小道上,我都会尽情欣赏田园风光。秋天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红的高粱,黄的稻谷,紫的茄子,蓝的星辰花,绿的芭蕉叶,青的翠竹,它们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仿佛为大地披上一件彩色衣裳,无论远观近赏,都悦目赏心。
看吧,一串串紫色豇豆在风中摇头晃脑,好像在吟诵《秋色赋》。穿着黄金甲的玉米,露出白生生的牙,笑对秋月金风;五颜六色的野花,为荷塘镶上一圈彩色花边;大棚里的葡萄绚丽多彩,珠圆玉润,让人怦然动心。这是秋的眼睛,正顾盼生辉,展示秋的风采神韵。溪旁渠畔的果树缀满黄皮梨、红苹果、白木瓜,它们是《秋色图》上的亮丽一笔,不知会勾起多少人的乡愁。而雨后的彩虹,更是以赤橙黄绿青蓝紫,将大地点缀得流光溢彩,气象万千。
好一片醉人的秋色!
由此我想到王维的《山居秋暝》,峻青的《秋色赋》,他们笔下的秋色多可爱啊!只是我不明白,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其《秋声赋》中的秋色为何却是“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意萧条,山川寂寥”的凄凉景象?看来,他并没有跳出“自古逢秋悲寂寥”、“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窠臼,这是多愁善感的文人士大夫的通病,也是时代的阴影在他们心灵上的投影。试想,在民穷国贫、农业生产滞后的宋代,乡村一片秋风萧瑟的景象,屡遭贬谪排挤的他能不心头凄凉?
即便社会已进入科技高度发达的二十一世纪,但四十年前的秋天,乡村到处是低矮破烂的茅屋,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农人依然享受不到丰收的喜悦。“今年还盼来年富,来年仍穿破衣裤”,倘若让满脸菜色的他们写《秋色赋》,笔下的秋色还不是一副凄凄惨惨的景象?原来,秋色并非纯粹的自然景色,也折射着作者的感情,时代的特色。正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祖国大地,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故乡才一片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兴旺景象。假如欧阳修生在今天,他一定会铺采摛文,尽情讴歌这片秋色。
徜徉在这片醉人的秋色中,我常常会有种人在画中的感觉。是的,我确信这是一幅画,一幅秋高气爽,瓜果满园的乡村风俗画,一幅山清水秀,花香鸟语的花鸟画,一幅五谷丰登,人寿年丰的人物画,一幅百业兴旺,繁荣富强的中国画。
我喜爱村前的这片秋色,也愿祖国的明天像这片秋色一样绚丽多彩。
此文2022年11月7日发表于《大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