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维权时就维权
(2022-11-27 10:52:51)
标签:
杂谈 |
我与他人没有利益瓜葛,自忖此生与“维权”无关。然而做梦也没想到,今年4月份,为了一篇文章的著作权,我竟走上了维权之路。
那天,闲来无事,便在网上溜达。忽然一篇《生命的托付》的文章映入眼帘,多熟悉的题目啊!于是便认真地看了一遍。这一看不要紧,一看那熟悉的语句段落,才知道是我的文章。连忙搜索了一下,见“知网”“豆丁网”“百文网”“从容网”“心雨网”“悦读网”“百度文库”“百度学术”“草根文学网”“出国留学网”“励志人生网”“5068教学资源网”“故事百科网”等十多个网站都转载过这篇文章;但都没有署我的名字。有三四个网站署的竟是别人的名字,这才发觉,我的文章被人剽窃了。
这篇文章是我2003年发表在某杂志上的一篇卷首语,当时并不引人注目,文章发表后一点反响都没有,慢慢地我也将此文忘记了。然而想不到将近20年后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更想不到竟会变成别人的文章。写作此文时,我还没上网,连《生命的托付》这样的题目都没见过,更别说读过谁的文章,模仿谁了。如今打开百度,那些以《生命的托付》写就的诗歌、散文、小说比比皆是,但多数是2013年后写的,尤以2020年前后为多。国人喜欢排名次,若论“甲乙丙丁”,在众多写作者中,也许我是第一个写这个题目的人。其他的人不过是照搬我的题目而已,谁也不知道当初我拟题时花了多少精力。我是中学语文教师,知道“题好一半文”的道理,单是拟题目就花了许多心血。我曾拟过《生命是一种托付》《托付生命》《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等题目。文章写好后,又步行到10里外的县城,以5元一篇的价格请人打印,然而想不到竟是为人辛苦为人忙。
我决定维权。
“百度”影响最大,署的又是别人的名字。我便先从“百度”开始,我发了封电子邮件,说明缘由,让他们删除“XXX”的名字,署上我的名字。半小时后,署名“小库”的人回复说我“举报”后,会有专人跟进解决。于是我点击“举报”按钮,并填写了“举报信息”,但到“打印”环节就卡壳了,不知怎样操作,忙碌了个把小时毫无进展。后来又联系了好几个网站,有的十多天都没回音,有的要这样证件,那样材料。看来,维权的路不好走啊!
我想放弃,但一想到将来我离世后,XXX(这是个年轻人)倒打一耙,说我剽窃他的文章,那就死无对证了。趁我还有口气,一定要讨回公道。经过一个多月的联系等待,终于将xxx的名字全部删除。虽然只有四五个网站署了我的名字,仍需维权,但总算没白忙。
这次维权,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有的网站毫无责任心,发出的举报信息石沉大海。有的网站要这样材料,那样证件,文抄公剽窃他人文章时,怎么不要他的证件材料?假如在刊载他人文章时让他提供这篇文章何年何月何日发表在什么刊物以及刊物的地址、联系电话等材料,作者的真伪不就一目了然了么?二是文抄公生生不息,让人防不胜防。这是我的第二篇文章被人剽窃,维权是一件伤精费神的事情,我已是古稀之年,来日无多,不想在这种事上浪费精力,但愿文抄公手下留情,别再拿第三篇第四篇来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