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故事1负数的由来

(2016-03-14 14:51:08)
标签:

教育

【故事导入计算老人有四个儿子,分别叫做“加”、“减”、“乘”、“除”,这哥儿四个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分工,他们负责着人们的日常计算。请用“2”和“1”两个数字,列出不同的计算式子。(学生一开始列出下面7个式子)

2+1=3          2-1=1          2×1=2          2÷1=2

1+2=3                           1×2=2          1÷2=0.5

“加”、“乘”、“除”都是两个式子,而“减”只有一个式子,是不是计算老人对“减法”老二有点看法而对他不公平呢?(终于有学生举手)

生1:其实减法还可以列成“1-2”,但我们就是不会算。

生2:我知道我知道,1-2=-1。

【故事点击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相反意义的量。比如,在记帐时有余有亏。为了方便,人们就考虑相反意义的数来表示于是就有了“正、负数”概念,可见正负数是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据史料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正负数的概念,掌握了正负数的运算法则。我国三国时期的学者刘徽在建立负数的概念上有重大贡献。刘徽首先给出了正负数的定义,他说:“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意思是说,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要用正数和负数来区分它们。刘徽还第一次给出了区分正负数的方法。他说:“正算赤,负算黑”。意思是说,用红色小棍摆出的数表示正数,用黑色小棍摆出的数表示负数。用不同颜色的数表示正负数的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现在一般用红色表示负数,报纸上登载某国经济上出现赤字,表明支出大于收入,财政上亏了钱。

在我国古代,《九章算术》有关于正负运算的方法;东汉末年刘烘(公元206年)、宋代扬辉(1261年)也论及了正负数加减法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元代朱世杰除了明确给出了正负数同号异号的加减法则外,还给出了关于正负数的乘除法则。

    走进生活王亮和李明分别是五(1)班和五(2)班的学生,某次数学考试,老师将同学们的考试成绩超过班级平均分的部分记作正数,低于班级平均分的部分记作负数,结果王亮的成绩被记作+3.5分,李明的成绩被记作-2分。谁的成绩好?为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