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靶向教研——明确主题
为什么我们在开教研活动时,大家主动发言,积极讨论,认真笔记,现场气氛轰轰烈烈,各抒己见,可是到头来发现一无所获,没有生产有见解、有意义的结论或方法。听了祝教授的报告才知道,原因在于作为常规性的教研活动,被习以为常的轻视化。不重视之下,事先缺乏系统性的精心策划,活动主题不明确,大家的思考、发言等皆不在“一个频道”上,老师们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问题,都有自己的一套。这种缺乏事先预设的教研,无论开多少次活动,结果都是无效或者是低效的。因此,开学初,教研组长一定要针对前面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后期的发展方面,发挥群体智慧,制定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教研内容,组织教研活动之前,提前在教研组群里明确活动主题,明晰研讨任务。例如:评课,评谁的课,评王老师的课;评什么,只评课堂语言;看名师案例,看谁的,侧重看哪一方面,就看某一个知识点的解决办法;集体备课,背哪一课,研究某篇文章的教学目标等等。要让老师明明白白,有所准备,有所思考,有所设计,靶向教研,箭才能射中靶心。
二、问题教研——破解难题
教研活动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以学校课程实施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为合作伙伴的以校为本的实践性研究活动。因此,应该把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的解决作为教研活动的主题。但有的教研组在组织教研活动时,目标不明确,应付现象严重;有的经常以事务性安排代替教研活动,或者以集体抄写教育理论代替教研等。结合祝教授的讲座,我觉得教师对出现的教育教学问题最关注、最焦虑,可以“问题教研”为抓手,以教研会为阵地,破解教研组老师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这样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进而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因为“范围越小,研究越深”。
三、菜单教研——精细分工
教研活动是不是经常遇到发言跑题、野蛮争论、话语霸权等问题呢?听祝教授剖析,原来在于我们活动策划有问题,活动前,没有角色分工或者分工不明确。因此,教研组长在教研会召开前,确定好发言者、主持者、评价者、聆听者、对话者(挑战者)、记录者等,并尽量做到和谐沟通,使各个角色都能愉悦接受。以“听评课”为例,要有研究菜单:上课、学习资料的提供、课后主体评课、评课后的网上论坛、论坛的后续研究等等,还要有保障菜单:拍录像、记录、整理、写新闻稿等等。“组长总负责,组员轮流负责制”,这样才能保证教研活动有序进行,富有成效。
总之,教研活动应以科研的方式做教研,以提炼经验、消解困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为目的,以任务驱动为方式,确立明确的教研主题,制定“可口营养”的“菜单”,激活老师经验分享和智慧碰撞的教研热情,让老师产生教研期盼,在教研活动中尝到甜头,使教研活动成为教师成长的家常菜、营养品。(作者:魏宝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