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各学段古诗词教学策略与研究》中期报告

(2014-12-03 11:36:58)
标签:

情感

立项号

 

XKT20140165

 

课题名称

小学各学段古诗词教学策略与研究

负责人

王芳

负责人所在单位

 旬阳县铜钱关镇中心校

    一、我们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本课题研究内容的侧重点,利用学校已有的资源,设计并进行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例如:诵千古诗文做博学少年,经典诗文大家诵,每日一诗等活动,力求在活动中寻求知识点传授方法的定位。

    从种种活动中,我们发现了以下几点: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受生活经验,理解能力的影响,他们在古诗词的学习中需求也不相同。 

    大多数的学生对诗词所掌握的知识面较窄,生硬的背诵,只在乎背诵的数量,而不在乎理解不理解诗词的内容,更谈不上独特的、有见地的理解了。学生不会与其他学科灵活结合,例如我们在课堂上,让学生说诗意时,大多数同学只是照搬课外书,没有独到的见解,领诗情时,他们不能和诗人发生共鸣,对诗中的感情领悟,只能靠老师生硬地灌输,适中的意境美不能通过自己的朗读体现出来,这说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学生只是被动的背诵诗词,完成任务而已。

综上所述,我们针对发现的问题,把知识点的传授方法定位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兴趣的培养,达到理解诵读。

    二、我们通过在全校开展观摩课、研讨课活动,积极探索小学古诗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在研讨课展示环节中由我校两名骨干教师为大家上了两堂精彩的古诗词示范课。课堂上两位教师在注重学生对古诗阅读能力培养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对诗情的深入领会,真正从基础知识、情境感悟各方面引领着学生畅游诗海,让大家走进了诗歌的校园。这样做既有利于促进教师对古诗文教学的有益探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又有利于教师之间同行磨课,不断研磨,探寻有效的古诗文课堂教学方法。

    三、结合教材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例如:搜集诗歌、诗歌分类、举办古诗词朗诵会。

    四、积极组织教师按照古诗文的题材进行分类探讨和交流,寻求针对每种题材最佳的教学方法策略。

    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不同的题材有着不同的特点,不管是从布局谋篇上,还是遣词造句上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所以,我们在研究中提出,如果能引导学生通过故事题材的对比,并进行探讨和交流感受来学习古诗词,可以更清楚诗词背景及内容等方面的知识。

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诗词的背诵,忽视对学习兴趣的激发。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大多数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虽然这样做会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增强学生诵读古诗词的音韵感,但同样也会抹杀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二、读背默写,教学方法单一,忽视了心灵的感悟

诗词教学流程大多是这样的:一扫文字障碍,将生字读音、生词意思弄懂;二是串讲,把每句意思讲一遍,甚至整首诗的意思抄在黑板上让学生摘抄;三熟读成诵,在老师引读、学生齐读或学生个读后,让学生自己朗读直到会背;四默写检验,或是整首或部分或名句,通过默写来检查其背诵效果(大而言之即教学效果)。这第四步最为重要,因为考试就考诗词名句。这是最为常见的诗词教学过程,是最为有用的应试办法,但同时也是最为麻木不仁的教学方法。在这里学生的任务就只有一个,就是将诗词、诗意能背能默,毫无心灵体会和感情投入,左右不过是死记硬背, 将诗人的一腔热血和一往情深变成一堆支离破碎的文字组合和变成毫无意义的记忆材料。长此以往,不仅使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而且会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对策:

    一、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古诗词语言精练,内涵丰富,几十个字就传递和表达了很多信息,对低年级学生的语言感悟和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古诗词的特点,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对接,激发学生想象。通过想象,让学生在诗中所描绘的情境中感悟诗词内容,走进诗词之中,与诗人对话,实现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诵,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二、重视语言的品味

语言素养体现在对语言的理解、品味、积累、实践诸多方面。对诗的语言的理解是读诗的基础。许多老师都指点学生自己看注释、查资料、或联系上下文把字词的意思读懂。古诗词语言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浅层,学会对语言的品味是古诗词教学的特色。古诗词语言的精妙、独特的韵味、深远的意境是“品”出来的。

    一是要品味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感情色彩、表现手法。古诗词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但不应停留在诗句内容的浅层,必须引导学生从诗句语言的运用、表达上提出问题。千锤百炼的诗眼、千古传颂的佳句、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都应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发现、细细品味。

    二是语言的品味必须伴随着大量的诵读、细细的品读。古诗词的诵读、吟诵,有别于一般课文的朗读。一些古诗词教学读的量也很多,但学生就是读不出味道来。关键在于对诗句的诵读缺乏必要的引导,把诵读和语言的品味、情感的熏陶割裂开来。

    三是读诗先读题,品诗先品题。一些成功的课例都是伴随着大量的诵读,学生加深了对诗的语言、意境、情感的感悟。

四是教师的示范诵读,是对语言品味的导向。重新认识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示范诵读的功能。学生对语言的品味有困难时,通过教师的范读,就能促进学生领会、感悟、传神之教学目的。

    教师重视范读,而且读的水平很高。声情并成,既传韵,传达诗的韵味,又传情,传达诗的感情。有的教师一次又一次范读,每次读的目的不同,节奏、语感,情感的表达不同,或是鲜明对比,或是层层深化。既体现了教师的文化底蕴、语言艺术,也体现了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这就和一些教师的教学有所不同,比如有的以播放录音代替范读,有的吝惜到全程仅作一次范读。这反映了教师没有整体把握好诗词教学的特点,没有刻意去提高自己诵读的水平。

    三、情感的感悟

    必须把握好古诗词以诗传情这一特点。古诗词教学必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首先,“情感态度”这一教学目标的维度必须恰当定位。

由于诗词时代背景的独特,学生学习时空的距离,“情感态度”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必须与文本深入对话,了解作者及其写作所处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诗的意境,情感及其表现手法,认真进行教学设计。

其次,情感的感悟和语言的感悟要融为一体。古诗词情感的感悟,必须立足于语言感悟的逐步深化。随着对语言的感悟,学生对诗词情感的共鸣也不断升华内化。语言的品味是“读”出来的,情感的感悟也是“读”出来的。古诗词教学应特别强调:以读带情,以读悟情。

    观摩大多课例都重视处理好语言的理解品味和情感的体验熏陶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反复品味语言,以诵读作为基本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投入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既深化了语言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又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

    第三,教师要提高语言素养。

古诗词教学对教师的语言有更高的要求,老师应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语言魅力,以自己的语言影响学生的语言,以自己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能否按期结题

 

按期结题

专家的指导和建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