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各学段古诗词教学策略与研究》中期报告
(2014-12-03 11:36:58)
标签:
情感 |
立项号 |
XKT20140165 |
课题名称 |
小学各学段古诗词教学策略与研究 |
负责人 |
王芳 |
负责人所在单位 |
|
课 题 研 究 进 展 情 况 |
综上所述,我们针对发现的问题,把知识点的传授方法定位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兴趣的培养,达到理解诵读。 |
||
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
诗词教学流程大多是这样的:一扫文字障碍,将生字读音、生词意思弄懂;二是串讲,把每句意思讲一遍,甚至整首诗的意思抄在黑板上让学生摘抄;三熟读成诵,在老师引读、学生齐读或学生个读后,让学生自己朗读直到会背;四默写检验,或是整首或部分或名句,通过默写来检查其背诵效果(大而言之即教学效果)。这第四步最为重要,因为考试就考诗词名句。这是最为常见的诗词教学过程,是最为有用的应试办法,但同时也是最为麻木不仁的教学方法。在这里学生的任务就只有一个,就是将诗词、诗意能背能默,毫无心灵体会和感情投入,左右不过是死记硬背, 将诗人的一腔热血和一往情深变成一堆支离破碎的文字组合和变成毫无意义的记忆材料。长此以往,不仅使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而且会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语言素养体现在对语言的理解、品味、积累、实践诸多方面。对诗的语言的理解是读诗的基础。许多老师都指点学生自己看注释、查资料、或联系上下文把字词的意思读懂。古诗词语言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浅层,学会对语言的品味是古诗词教学的特色。古诗词语言的精妙、独特的韵味、深远的意境是“品”出来的。 四是教师的示范诵读,是对语言品味的导向。重新认识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示范诵读的功能。学生对语言的品味有困难时,通过教师的范读,就能促进学生领会、感悟、传神之教学目的。 首先,“情感态度”这一教学目标的维度必须恰当定位。 由于诗词时代背景的独特,学生学习时空的距离,“情感态度”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必须与文本深入对话,了解作者及其写作所处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诗的意境,情感及其表现手法,认真进行教学设计。 其次,情感的感悟和语言的感悟要融为一体。古诗词情感的感悟,必须立足于语言感悟的逐步深化。随着对语言的感悟,学生对诗词情感的共鸣也不断升华内化。语言的品味是“读”出来的,情感的感悟也是“读”出来的。古诗词教学应特别强调:以读带情,以读悟情。 古诗词教学对教师的语言有更高的要求,老师应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语言魅力,以自己的语言影响学生的语言,以自己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
||
能否按期结题 |
按期结题 |
||
专家的指导和建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