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3/mw690/004kABFzgy6HBqV3HVa7c&690 周之冕 百卉图(百花图)" TITLE="明 周之冕 百卉图(百花图)" />
新增代書畫高仿真藝術品
明 周之冕
百卉圖(百花图)
尺寸:縱32CM 橫1980CM
紙本 設色 手卷
电话:180 6167 2479
簡介:
周之冕(1521—?)明代畫家。字服卿,號少谷,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卒年不詳,活躍于萬曆年間。擅花鳥,注重觀察體會花鳥形貌神情,及禽鳥的飲啄、飛止等種種動態。善用勾勒法畫花,以水墨點染葉子,畫法兼工帶寫,人稱勾花點葉法。所作花鳥,形象真實,意態生動,頗有影響。寫意花鳥,最有神韻。設色亦鮮雅,家蓄各種禽鳥,詳其飲啄飛止,故動筆具有生意。特以嗜酒落魄,不甚爲世重耳。又善古隸。
《百花圖》卷是周之冕傳世的花卉手卷中罕見的巨幅佳構。作品畫心縱32厘米,長達1717厘米,是目前所見周氏傳世手卷中最長的作品。該圖爲紙本設色,作者自署“汝南周之冕”,钤白文方印“服卿”和“周之冕”。藏印有十四方,其中朱文印十方,分別爲“乾隆禦覽之寶”、“石渠寶笈”、“三希堂精鑒玺”、“禦書房鑒藏寶”、“嘉慶禦覽之寶”、“宣統禦覽之寶”、“見陽子”、“古燕張純修見陽圖書”、“純修珍藏之印”、“張逸庵氏家藏”,白文印有四方,分別爲“乾隆鑒賞”、“宜子孫”、“子子孫孫留永保之”和“珍藏世玩”。其中“乾隆禦覽之寶”、“石渠寶笈”、“三希堂精鑒玺”、“禦書房鑒藏寶”、“乾隆鑒賞”、“宜子孫”諸印爲乾隆藏印。
該作品在《石渠寶笈》初刻中有著錄。著錄原文曰:
周之冕百卉圖壹卷,上等,鱗壹,儲禦書房。
素箋本,著色畫,款“汝南周之冕”,下有“服卿”、“周之冕”二印。卷前有“古燕張純修見陽圖書”、“張逸庵氏家藏”、“珍藏世玩”、“見陽子”諸印,卷後有“純修珍藏之印”、“子子孫孫永保之”二印,卷高九寸八分,廣五丈二尺八寸。
據著錄可知,此畫在乾隆以前已經張純修鑒藏。其中“見陽子”、“古燕張純修見陽圖書”、“純修珍藏之印”諸印即爲清初收藏家張純修的藏印。按張純修,字子敏,號見陽,壹號敬齋,清代康熙年間河北豐潤人,隸漢軍正白旗,官廬州府知府,是清代早期有名的書畫收藏家。他亦擅長書畫。山水方面,上追董源、米南宮,下逮倪攢,因家中富藏名家翰墨,日夕臨摹,故出筆即有古意;書法能得晉唐遺韻;也善治印,工詩詞,與當時名詩人納蘭性德唱和尤多。張純修的鑒定眼力極高,大凡經他鑒藏過的書畫多爲精品。
該圖描繪了蘭花、梅花、辛夷花、桃花、梨花、玉蘭花、繡球、菊花、荷花、水仙、牡丹、靈芝、月季等近七十種折枝花卉。每壹種花卉所表現的情態、顔色和韻味絕無雷同之處,各種花卉之間布局疏朗,賦色鮮豔,仿佛剛從樹枝采折壹般,作者將鮮花盛開時那種生機盎然、鮮活誘人的神韻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即使描繪的是同壹種花(如菊花),作者也用不同的表現手法(如顔色、姿態的不同等)使其爭奇鬥豔,各具神韻。
《百花圖》表現了作者高超的寫生技巧。周之冕的創作多來源于寫實,所謂對景寫生、涉筆成趣,便是其花鳥畫創作的壹大特色。這在此幅《百花圖》中表現得最爲突出。此圖既可看作是他課徒的藍本,也可視爲他所創立的“鈎花點葉派”的成功實踐。作者所寫之花卉,大多較爲喜慶鮮豔,這使他在花、葉的點染、顔色的靈活運用方面能得心應手。
當然,周之冕的獨有技法並非無本之源。他的這種點染之法融合了黃筌、徐熙兩家之法。在意境上,既有富貴之氣,也不乏野逸之韻;在技法上,既有工整細膩的壹路,也有寫意揮灑的壹路。他在寫生的基礎上,更注重傳神,因此這種大膽的創新使得他在明代中後期花鳥畫壇流行複古之風的大環境下脫穎而出,自鳴天籁,成爲明代花鳥畫史上的壹座重鎮。
明代以來人們對周之冕評論最多的就是引用時人王世貞的經典之評:“勝國以來寫花草者無如吾吳郡,而吳郡自沈啓南之後無如陳道複、陸叔平,然道複妙而不真,叔平真而不妙,周之冕能兼撮二子之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