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习作赛场评课稿(祝传武)一
| 分类: 它山之石 |
——重庆市第八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习作赛场评课稿
一、比赛概况
本场习作课竞赛一共15节课。三年级1节四年级7节五年级2节六年级5节。记实作文8节,想象作文5节。实用文2节,null总的体现为习作理念落地,课堂形态发生变化比较全面地折射出我市小学习作教学研究的成果,对全市的习作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1.让学,
|
序号 |
执教 |
参赛单位 |
指导时间 |
练写时间 |
评价时间 |
学生回答(人次) |
小组合作 |
|
1 |
何丽丽 |
城口 |
16 |
7 |
10 |
24 |
3分钟 |
|
2 |
朱文华 |
云阳 |
15 |
12 |
13 |
29 |
2次3分钟 |
|
3 |
何羽 |
巴实 |
16 |
13 |
8 |
26 |
2次5分钟 |
|
4 |
唐洪 |
永川 |
20 |
12分钟 |
3 |
15 |
|
|
5 |
何小琴 |
丰都 |
24 |
6 |
9 |
42 |
|
|
6 |
梁利 |
万盛 |
15 |
12 |
4 |
21 |
2次5分钟 |
|
7 |
汤祖贵 |
巴南 |
15 |
16 |
8 |
27 |
|
|
8 |
杨晓霞 |
大渡口 |
21 |
13 |
6 |
21 |
|
|
9 |
黎娜 |
巫山 |
20 |
4 |
20 |
41 |
|
|
10 |
程杰兰 |
綦江 |
20 |
6 |
20 |
32 |
4 |
|
11 |
刘林军 |
石柱 |
20 |
6 |
20 |
18 |
|
|
12 |
吴珍燕 |
酉阳 |
20 |
7(改两次) |
20 |
15 |
|
|
13 |
冯栎钧 |
巴蜀 |
20 |
9(改两次) |
20 |
28 |
4分钟 |
|
14 |
雷燕 |
铜梁 |
20 |
|
20 |
|
6分钟 |
|
15 |
金呈 |
九龙坡 |
20 |
|
20 |
|
3分钟 |
2.
第三学段则不仅有记实作文,而且有想象作文,做到了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积极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即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3.发展,突出了课堂教学效能。利用多种手段,如营造真实的学习氛围,实现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能力的综合发展。
二、呈现的亮点
厚实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引导帮助学生“选择生活素材”,解决“无米”的问题。
激发习作兴趣和表达愿望,诱导学生产生“表达激情”,解决“无火”的问题。指导表达方法和扎实训练,解决“无味”的问题。遵循语言规律和思维规律,解决“无序”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四真”:
1.目标真,做到了合理、明确、落实。
“三维”目标全面体现,能力训练点明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年段特点,教学重点突出。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丰都县第一小学的何小琴老师执教的《让心灵说话》,聚焦了直接和间接的心理描写;
永川区汇龙小学的唐洪老师《我佩服的一个人》对典型动作和连续动作进行了重点突破;
大渡口区育才小学杨晓霞老师《学写有意思的生活片段》聚焦在分解动作描写上,着眼点实;
石柱县师范附属小学刘林军老师的《学写颁奖词》聚焦了点化姓名、对称、比喻、排比等写法的训练;
酉阳县桃花源小学吴珍燕老师执教《记一次活动》时,着重关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
巴南区界石小学汤祖贵的《大胆想象编童话》建立了生活与表达内容的桥梁,基于生活中的真体验发挥想象,创编离奇、巧合的童话故事。没有僵硬的写法指导,有利引导学生思维和表达。
习作内容精当,贴近学生实际,能激活学生生活体验,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打开学生习作思路。
城口县实验小学的何丽丽老师执教的《假如我会变》每个情境的设定,都让孩子们进入自己的角色,让学生兴趣盎然;
云阳县以绘本的形式还原教室场景,唤醒了学生的已有经验;
巴蜀实验、万盛经开区和巴南区续写童话故事,用虚构的童话场景,对学生生活体验唤醒和重现。
注重习作方法、习作习惯的培养。
巴蜀小学从首尾照应、详略得当等方面指导学生谋篇布局;
永川区运用课文片段《小英雄雨来》《鱼游到了纸上》学习抓连续动作和典型动作的写法,表现人物高超本领,使学生明白如何写具体。把“用力弹奏”补充具体的句子训练,重点突破了抓连续动作和典型动作的写法。
大渡口借助视频,重点指导动作描写;
丰都县、酉阳县都关注了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石柱县要求学生在评改时养成字斟句酌的好习惯。
2.体验真,让学生习作欲罢不能。
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体验,课堂气氛活跃,习作兴趣及求知欲得到增强。
酉阳县创设了有挑战性的真情境,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现场生成的心理体验为真实而生动的表达奠定了基础。
丰都县采取体验、说话、写片段的方式指导习作。教师自始至终引导学生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强调学生的真实体验。游戏活动有层次有目的,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情感体验,为乐于表达,易于动笔打下基础。重点指导写一次游戏活动中人们的心理活动,适时引导学生加上感叹词,抓住神态动作写,教给了具体方法。突出了段的描写。
回顾活动的写法,抓游戏前,游戏中的游戏结束来写渗透了篇的训练。
引导学生与别人分享游戏的感受和快乐,特别是引导学生和丰都一小的学生交流,激励学生争取把习作刊登在丰都一小的报上,培养了学生交流和发表意识。
习作评改有机结合,学生习作主体地位突出,全员主动参与,参与时空得到充分保证。
巴南区、云阳县、永川区、万盛区、大渡口区,酉阳县,巴蜀小学给予学生的写话和评改时间都比较充足。
丰都县、巫山县、綦江区的学生课堂参与面广。
3.思维真,丰富了习作内涵。
提问的方式,问题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
城口县,每一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都是有目的地引导孩子们语言实践从而体现了让学语用的指导思想。
巴南区对学生生活经验步步追问,让学生有了丰富的信息,帮助自己开拓思路。
巫山县从找趣点到写趣味,问题清晰,层层推进,从写什么到怎么写,帮助学生整理思路。
云阳县采取观察、思考、比较的方式指导习作。先图片创设教室情境,让学生观察、思考你有什么办法改变教室的状况,激发学生兴趣,明确为什么写和写什么;接着,运用比较、发现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三篇演讲稿中,自己弄明白把应聘的优势和打算写清楚、写具体。思路清晰。
巴蜀小学不仅引导学生关注美食的色、香、味、形这些表面特点,而且引导学生关注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发展。
铜梁县设计“经历什么地方,遇到谁,发生了什么奇妙的故事”等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想象编故事。
在思维的训练方面,有不少区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
永川区把取材、立意、构思(拟提纲)融于一张构思卡之中,让学生在明白习作要求的前提下边读边思边写,落到了实处。
巴蜀小学、九龙坡区和铜梁县的思维导图,大渡口区的动作导图让学生隐形的思维得以显现,并帮助思路程序化和条理化。
指导措施和方法到位,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写,学生表达通顺,习作技能得到训练和提高。
云阳县和大渡口区运用比较的方法,让抽象的要求变得易于被学生理解,让学生形成了表达。
城口县、云阳县、丰都县等区县运用访谈式等方式让学生以读者的视角构思和表达。
城口采取想――说――写的方式指导学生习作。先以孙悟空会变过什么东西提问让学生打开思路,然后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接着用老师变成棒棒糖与学生一起互动,让学生敢说。
铜梁县采取“设置障碍、增加角色、产生误会”等方法引导学生想象编故事,学生编的故事想象丰富且新颖,让人们耳目一新。
万盛经开区(阅读中学习写法)运用童话名家写作科学童话的方法指导习作:一是创编有趣好玩的情节,二是把科学知识融合在情节里。重点指导了融合知识的方法有自述,诉说、询问等,让融合科学知识有了具体的方法。评价时紧扣“情节有趣,融合知识”进行评价。拓展创编时进一步强调“融合科学知识,情节与众不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巴蜀小学和九龙坡区充分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的表达丰富且充满激情,在此基础上,特别重视高段学生篇章结构的训练,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和表达独特感受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从呈现的效果来看,我们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妙语连珠,妙笔生花,不断地为此次大赛带来惊喜和震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