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海堤AT207正溪茶

标签:
历史收藏文化 |
分类: 岁月痕迹--战後之中国老茶 |
http://s5/mw690/004kAyJHgy6N3Q2A6m834&690
福建是中国乌龙茶的原乡,向来多款武彝茗茶争奇斗艳,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民国时期厦门出口茶叶使用的品名就有一百多款丶多达二丶三十种规格。解放後茶叶由国家统一经营,有些名目被废除,而仍持续产制者,则有大红袍丶铁罗汉丶水仙种丶老欉水仙丶三印水仙丶武夷奇种丶名种丶留香小种丶铁观音丶黄金桂丶一枝春丶茗香丶正溪茶丶佛手等十多个品目。其中闽北大红袍丶铁罗汉等武彝岩茶声名自不待言,闽南铁观音丶黄金桂等亦久享盛誉。与前述闻名的乌龙茶款相较,正溪茶显得毫不起眼,被视为日用粗茶。其以拼配茶料制成,然茶汤褐黄透亮,茶滋醇厚味重,广受喜饮「老人茶」的闽南和潮汕人士所青睐。又因其传统足火工艺,比起清嫩高香的绿茶更容易长期存放,价格也较其他高贵名茶显得亲民,故长期以来,一直被当地人士用来当作平日的口粮茶。
在武彝茶谱中,正溪茶其名不响丶未见经传,被视为是福建色种茶的一款,是以多款闽南的乌龙加工拼配而成。目前市上除了厦门海堤牌有所出产外,其他茶公司并未见有「正溪茶」一款名目。而厦茶公司对正溪茶的介绍也就简短的几句话:
本品以闽南乌龙茶中若干优良茶树品种为主要原料,经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因其品质纯正,风味鲜明,数十年来一直是消费者普遍选购饮用的主要花色品种。
在解放初期,茶业统规国营,被当作是出口换汇的重要经济作物,因此正溪茶即使价格相对便宜,也是要使用外汇券才得以换来的。据资深老茶人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一盒海堤牌正溪茶要价0.7元外汇券,是当时喝茶人最能拿得出手的待客好茶了。在厦茶公司举办的一次「海堤味道」品茶鉴赏会上,一位来自汕头的老茶客姚金城就曾回忆说,在改革开放前,家中父亲每天泡的茶叶最多就是「6分团」和「红孩儿」(专卖店里用纸团包装的几款拼配茶昵称),需待有贵客来到,才会从木柜子里掏出方形纸盒的「正溪茶」来招待客人。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姚先生把正溪茶当成世界上最好的上品茶。
而姚先生还提供另一个关於正溪茶有趣的故事:
姚的连襟父亲也是老汕头人,平生喜喝正溪茶,去世後,连襟不知道老父亲还藏有正溪茶,大约10年後的某一天,家中保姆打扫卫生,在经久不用的大柜子里发现了当年他父亲藏着的正溪茶,连襟拿出来品饮,熟料汤色黄亮,茶味醇厚。咂舌称奇,由此爱上了正溪茶。
正溪茶是经得起岁月历炼的,经历十几年的陈年正溪老茶,滋味当较新茶更为厚润。毕竟正溪茶本是以足火烘焙,本就较其他清香型茶款更加耐放,而陈放後待其退火味,经过时间的洗礼历练後,无燥感且更加润泽。其实,「时间」也是正溪茶之所以浓醇厚实的秘密,有一位老茶人蔡冬龙曾作如是解释:
正溪茶除了海堤牌,以前福建有一家茶厂也学着做过,可是没有海堤那种独特的均衡而醇厚之味。据说那家茶厂的正溪茶配方与厦茶是一样的。那麽为什麽同一配方没能制出同等口感的茶叶呢?厦茶汕头公司的蔡总告诉我,因为厦茶是一家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国企,历年均库存许多老茶叶作为原茶配料,像今年的正溪茶,都是同时用料拼配制作而成,当然里面也有往年产的正溪茶所用的老茶叶,所以保证了它的口感恒久不变。
笔者手边也藏了些许上个世纪末的正溪老茶,茶盒上还标示着「福建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根据厦茶公司的历史沿革资料显示,公司在1991年由「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福建省茶叶分公司厦门支公司」改制成为「福建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尔後於1999年再度变革成为今日的「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故推断所藏的正溪茶当产制於90年代,迄今已有十几丶二十多载岁月的陈年老茶了。
此款正溪老茶除了公司名称稍有变异之外,与现今仍在生产的正溪茶外包装所差无几,都是简单的绿色主体包装,印绘黑色的笔墨山水图。盒长约8.2公分,高约10.2公分,厚度6公分,并标注内置茶叶125克。传统不变的老包装,也定是许多老茶人的共同记忆。惟90年代的内装是以外层包覆锡箔的纸袋置茶,虽不若现今锡箔袋包装防潮,但因纸袋能提供茶叶更多呼吸吐纳的空间,陈放的效果比锡箔袋装当更有加成作用。
http://s1/mw690/004kAyJHgy6N3Q2U4pi50&690
陈放经年的正溪老茶,茶乾深褐略带油亮光泽,冲泡後品饮,味酽厚实且已无苦涩滋味,是我颇喜的一款老乌龙陈茶。正溪茶和闽北大红袍丶闽南铁观音等名茶相较,也许有如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之差异,然正是其粗旷野放丶未多加雕饰的茶滋味,才更深润我喉,是笔者个人所眷恋的舌尖上美味之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