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新疆徒步北庭吉木萨尔西大寺 |
分类: 散文随笔 |
国庆日,决定从吉木萨尔步行到西大寺进香。
十一点钟起床,吃三台包子、喝奶茶,还是老味道。
从吉木萨尔县城西行,有破城子,见名知义,城西即西大寺。
最初由清代名人纪小岚考证,破城子为唐朝北庭都护府所在地。可惜经过上千年的风风雨雨,当年辉煌的边疆重镇,如今只存几段风蚀严重的土堆,兀自挺立在农田之上,见证着历史的沧桑。
虽然早已被列入保护文物,更有众多学者的不断呼吁,但保护措施并不得力。因为一条县级公路就从遗址中穿行而过,还有几个村庄坐落在破城子中。村民世代居住于此,耕种生息。他们的先人也许就是当年的戍守卫士,或是城中居民--最早的边疆开拓者。有一同事,世居破城子中,曾问其祖籍,已不知何年从何地迁至此地,以新疆原居民引以为荣。
每次经过破城子,都要停车驻足观看一番,叹息中离开,但从未深入其中,去西大寺上香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
昨天下了小雨,今天天气阴冷,北风持续的刮着,后悔穿少了衣服,收紧身形,加快步伐,希望通过运动增加热量,却毫无效果。
依据坐车的感觉,从城中到北庭镇时间非常短,所以选择了步行,一表诚心,二为徒步。
原野的景色非常宜人,路边丛生着枸杞子、沙棘、苦豆子,猩猩红红的枸杞和沙棘是秋的霓裳,如原野上的繁星、挂满枝头的红黄玛瑙。生长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所需仅一撮土、一滴寒露,却给春夏以葱郁,秋冬以色彩,红得似火,黄的夺目,透过稀疏的光线,挂满枝头的果实晶莹剔透,娇艳欲滴。有一首歌:沙棘花,虽不煽情,我却非常喜爱,颂扬得是沙棘,却道出了生命的坚韧顽强、无私奉献。
感觉时常出现错误,步行90分钟后,漫漫柏油路不见尽头,问路旁收割的农民,方知仅从县城到北庭就有十五公里,如果在平时,我肯定会坚持走下去,但今天却不可能。由于距离估算错误,我没有带水,尤其是没有带糖,身患糖尿病,一旦出现低血糖,后果不堪设想,而且我今天必须赶回乌鲁木齐,时间不允许。
改乘公交车,至北庭镇已经十四点。车不允许进破城子,最近政府加大了保护力度,城中的几个村庄全部迁出,公路改道,不再穿越破城子。
询问当地人,答复从北庭到破城子还有二公里。没有车,只能步行。错误的距离使我失去了购买食品的机会。
步行40分钟,不见破城子的踪影,唯有笔直的柏油路在高耸的杨树护卫下,没有边际的延伸而去。更可怕的是,我已经开始低血糖,身上没有带任何食物,没有水,准备严重不足,面临重大抉择。
决定走下去,西大寺附近应该可以买到食品。
问路于一农用车司机,对方主动把我带到破城子围网处,感恩涕零。
整个破城子已经用铁丝网圈起,无法直接进入,下车步行。一好心村民告知,如果沿铁丝网到西大寺,大概还有三四公里,但从村民通行的豁口进去,一公里即可到达。此时我已经出现严重的低血糖,虚汗夹背,不容我有其它选择。只有尽快到达西大寺,才能保证安全。
豁口是村民在铁丝网下挖出的浅坑,正好佝身而过。
http://img9.ph.126.net/p8OcRwnDGgjniVSdsSStvA==/6597808638470106809.jpg
围网内,空旷寂寥,民房已经拆除,农田杂草丛生。疏密不一的树木标识着往日的村庄、道路。
http://img5.ph.126.net/WGnzVz5CJn32u5pmom5Gow==/6597849320400333795.jpg
稀稀落落孤立着的土堆,夯土层层叠叠,是城垣?是楼宇?辉煌,已在鼓角铮鸣中远去,历史的沧桑与风雨,留下的仿佛只有破败与荒芜,凄凉与沉痛。
http://img8.ph.126.net/F9A3FFdPl_rI-nRkFmQehw==/6597175319773895858.jpg
在一处疑似城墙的土堆中,竟有一段枯骨,可是杞梁的遗骸?可是另一幕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在另一段疑似城墙的遗迹旁,几名工人正在用木板铺设道路,以供游人参观。
又一次幸运的搭上了顺风车,一名民工用摩托车把我送到了正门---西大寺所在地,力尽周折,终于到达目的地。
已经看不到西大寺的任何痕迹,一座方正的建筑把整个遗迹全部保护起来。西大寺已经变身为一座历史博物馆,对外开放,千年古寺发挥着新的余热。
但没有任何销售点,想买一瓶矿泉水也不可能。刚开发,各种服务尚且不能同步。
开始严重的低血糖,不时的冷颤,心跳加速,精神恍惚,双眼迷离。
强忍不适,走进博物馆,呈现在面前的是一座 “品”字型建筑,博物馆的前方平行设置了两个面积相当的展厅,展厅曲折往复,右为北庭回鹘王家寺院壁画展厅,左为北庭出土文物展厅,后方则是西大寺遗址保护棚。
进入出土文物展厅,陈列着各种出土文物,约有百余件,或为实物残件,或为复制品,有莲花座,有界碑,更多的则为佛像残件,佛头、佛脚等文物。有精美的比丘尼头像,眉眼细长、面庞圆润,嘴唇微微上翘,目光慈祥柔和;有雕工细腻的比丘尼身像;有出尘漂浮的乳白色莲花座;有手拈花朵的佛手,佛手小巧,花朵含苞,栩栩如生。精美的纹饰、华美的色彩、精湛的雕刻工艺,千年大唐风韵,穿越时空隧道,在支离破碎的残片中渐渐醒来,跃然而出,呈现在你的面前。
凝神于造像的精美,淡忘了身体的不适,精神的享受替代了物质的需求。
走出出土文物展厅,进入北庭回鹘王家寺院壁画展厅。
http://img6.ph.126.net/EMYMfyA_mKbgEhOWkhA_qw==/6597874609167772696.jpg
展厅陈列着西大寺现状与复原图片、各洞窟壁画、佛像与供养人图片。虽是影印件,但每一幅都精美绝伦,如梦如幻,在这里,你的灵魂仿佛游历在大唐的精神世界中,你能够体会到盛唐博大的胸襟和洒脱的气质。
从壁画和介绍中得知,现存的西大寺遗址,为一馒头形土堆,虽然风雨剥蚀严重,但仍可以分辨出大寺的大致轮廓、佛龛的布置,佛龛内尚有许多造像残件。大寺前方右侧残存一尊卧佛塑像。在遗址东侧可以看出佛寺为三层,一、二层依次排列着诸多佛龛。佛龛内,残存塑像身披袈裟,线条流畅优美,多座塑像腰身婀娜,更为奇特的是,大部分塑像双足交叉,为交脚菩萨造像,姿势优美。
http://img0.ph.126.net/PWAdKzRd0W7PVGup4AC0mA==/6597916390609629970.jpg
与常见盘腿而坐的造型完全不同,这类具有印度造像风格的菩萨造像,在我国非常罕见。按史料记载,西域是佛教传入中国的首站和集散地,后经绿洲城邦传入中原。交脚菩萨造像,仅在新疆的北庭故城出现,为研究佛教的传播,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
神秘的交脚菩萨,不仅出现在塑像中,还反映在壁画中:“连绵的峻岭中,庞大的马队悠悠前行,一位男子,衣着华丽,端坐于一头形似白象的瑞兽之上,侍从前呼后拥。男子,高鼻深目,头顶尖帽、双耳戴硕大耳环,蓄有两撇上翘的胡须,身前双脚为奇特的交叉姿势。”这幅壁画就是西大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高昌王子出行图》。现存于西大寺遗址105号配殿,上有回鹘文字。
http://img8.ph.126.net/3fhcxp0uVxsGjsSmtWnFPg==/6597752563377091208.jpg
壁画上的人物,为西域少数民族的样貌特征,服饰也是明显的回鹘王国的特征。按照目前的发掘,可以断定,西大寺是晚唐时期,回鹘王国的王家寺院,也是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的姊妹窟。
据考古和史料考证:唐朝时期,每年炎热的夏季,回鹘王国的王室成员们便从酷热的吐鲁番穿越车师古道,来到回鹘王国的夏都北庭。为便于礼佛,在北庭故城的西侧建造了这座宏大的佛寺,绘制了一幅幅精美的壁画,塑成一尊尊精美的造像。《高昌王子出行图》讲述的正是释迦摩尼佛涅槃后,八王纷争佛祖舍利的故事。
进入后厅,是遗址展棚,周边有三层楼梯,供游客从平台上参观。
http://img4.ph.126.net/9au8Do4kOP9xtbENQbgWCw==/6597988958377062724.jpg
硕大的遗迹突兀而立,此时此刻,你不再认为遗迹是一个夯筑的土堆,而是由历史与文化、艺术和佛教精神孕育而成的圣物。此时,它依然残破,依然焦灼,伤痕累累,但残破带给你的是历史的厚重,焦灼带给你的是精神的充盈,每一处伤痕、每一粒沙土、每一片瓦砾,都是历史的记忆。遗址并不高大,但你却会为之深深的震憾。
站在平台之上,欣赏着柱子上精美的壁画复制品,凝视着佛龛内的残存造像,何止是精美,宏大、古朴、智慧、广大无边,都在遗迹中层层展现开来。佛的世界是无边的,佛是永生的,佛在人心灵的深处,却又无处不在。即使是一个土堆,也可因之而赋予生命和灵魂,并永生不灭。
遗迹见证着历史,诉说着永恒,赋有历史的责任,是现实与理想、历史与永恒的完美统一。
十六点离寺,拦了数次车,坐顺风车到北庭镇。城里人多不捎客,热情捎客的都是当地人。礼失,求诸于野。
在北庭镇一小卖部,买到两个当地出产的月饼,五仁冰糖桂花馅,酥皮,绝对原始的味道,多年没有吃到如此美味的月饼了。
十七点到县城,二十一点到乌鲁木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