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宁魏氏溯源

(2014-04-30 09:00:16)
标签:

周宁

魏氏溯源

文化

分类: 周宁人家

http://s14/mw690/004kAsZugy6IvhKfwrH3d&690                                礼门魏氏宗祠

    魏姓最早发源于今河南省北部及山西省南部一带,早期主要是在今山西、河南、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先秦时期,魏姓就已经出现了以“战国四大公子”之一信陵君魏无忌为代表的一批著名人物,使魏姓在当时盛极一时。秦汉时期,魏姓子孙继承先人遗风,历居高官,使本族得以持续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军阀割据,相互攻伐,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加上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中原士族多受冲击,因此魏姓大举南迁至四川、江西、福建等地。盛唐时,社会安定,魏姓人丁兴旺,又有部分族人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于福建安家。唐末,战乱烽烟又起,外族入主中原,魏姓被迫再度南迁,广泛进入到南方各地。

魏微五世孙魏漠后裔魏高公进隆系河南汝宁府固始县人,任唐朝户部侍郎,因储库失火被谪江南。魏高公生有七个儿子,黄巢叛乱时期,兴六、兴七两兄弟举家来到福建福州黄塘街居住了14年,于唐广明元年迁居建宁建安县安太里(今建瓯东游)。在东游期间,兴六公的次子化三公生了聪、明、智、惠四个儿子,聪的儿子瑞齐公于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迁到宁德县东洋里矮门村(今周宁礼门村)奠基,瑞齐公育有三男一女,长子寅公迁居栗山(即咸村天山村),次子宣公定居礼门。如今,礼门行政村的洋头、洋中、后塔村都是魏氏的聚居地,现在有魏姓居民1000多人,村中保留晚清时期古建筑40多座。

宋乾德年间(公元963—968年),礼门洋头村魏寅公迁入咸村天山村(原名栗山),现有190多人。

宋隆兴癸未年(公元1163年),魏嘉公从礼门迁入咸村碧岩村拓居,现在有居民近500人。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碧岩村魏玄二公迁居樟源村,现在有900多人。村中有宋元佑年间(公元1086—1094年)重修的古井,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的宗祠等古建筑。清嘉庆年间的国史馆总篡、朝议大夫魏敬中就出生于樟源村。

元大德年间(公元1295—1307年),魏氏从礼门洋头村迁居黄家山(今名玉山村),后来又发展到前程村,共有400多人。

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魏椿九公从礼门黄家山迁浦源柿洋(今仕洋)数年,后迁入浦源萌底定居,现在有400多人,村中有魏氏宗祠一座。

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碧岩一房迁居茶广村,子孙又迁到茶广下村、上半岭村(2009年实施造福工程,全村搬迁到咸村镇石处于洋建新村)、下半岭村。

明末清初,礼门魏氏分支迁入玛坑沈洋村。

http://s1/mw690/004kAsZugy6IvhM0P3a30&690                              礼门魏氏宗祠
http://s14/mw690/004kAsZugy6Ivi5q85T8d&690                               咸村碧岩村魏氏宗祠

友情声明:以上史料有待进一步考证和完善,仅供阅读,不宜转用,谢谢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周宁何氏溯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