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礼门村

标签:
周宁礼门村文化 |
分类: 住在周宁 |
http://s7/mw690/004kAsZugy6Ihn5KKkCf6&690
礼门村是礼门乡的一个行政村名,距县城27公里,周宁方言称矮门,其实,此地原属宁德县十八都龙峰境矮门村,矮门的方言称呼一直流传至今,清朝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咸村樟源族人魏敬中科举进士中榜前来谒祖,以“礼门义路”取义,正名为“礼门”。礼门村由七个自然村组成。以现在乡政府所在地为参照,东面是洋头村,西面是长门村,南面山脚下是南山村,东南面是洋中村,西南面由近及远分别是桥头村、池园村、后塔村,礼门村主要有陈、魏、李三个姓氏。陈氏较早定居礼门,唐未宋初,陈伉九公之子安七公定居李墩东山,后裔陈五公迁居礼门长门村;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魏瑞斋公从建瓯东游镇莲花山迁居礼门,与陈五公结伴而居,数年后,魏瑞斋公到洋头村定居,后来魏氏发展到洋中、后塔;公元915年,唐王李璟定居李墩,其子李晃公迁居礼门仕本村,子孙再迁居礼门桥头、池园、南山村。一千多年来,各姓居民在这方宝地上开垦出万顷良田,和睦相处,生息繁衍,共存共荣。
这个千年古村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清朝国史馆总纂魏敬中、县丞梁兆熙等名人雅士的足迹和墨宝。这里有滴水岩迷人的自然风光,有蝙蝠洞、后垅大峡谷、陈峭古村等景区。这片土地上流传着许多感人的传奇故事,古有魏氏姑婆,近有云灯法师,现代有林仙公,所有故事都突显主人公淳朴、诚信、乐善好施和乐于助人的精神风貌。
http://s6/mw690/004kAsZugy6IhnbfXCZf5&690
http://s2/mw690/004kAsZugy6Ihnbpk0Vd1&690
http://s5/bmiddle/004kAsZugy6IhnbsB9y14&690
山体的南面有一条在石壁上凿出的只容一个人贴壁攀登的石阶,手扶石壁拾级而上可达狮耳洞,站在洞口举目四顾,山野茫茫,层峦叠嶂,让人心旷神怡,嶙峋山石间,奇花异草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山脚下那一汪碧绿的湖水象是一块镶嵌在山间的翠玉,这是1987年修建的人工湖,面积达10多万平方米,湖光映着山色,让滴水岩增添了无限的灵气。礼门村人喜爱滴水岩,经过不断挖掘,总结出“七洞、八景、九奇石”经典景观。七洞:狮耳洞、翠微洞、仙景洞、涌云洞、祖师洞、通天洞、奥妙洞。八景:雄狮戏球、美女踏车、龟蛇相会、观音坐莲、御马待征、二牛争雄、蜈蚣过岗、如意金虎。九奇石:碧凤双栖、鲤鱼朝阳、金蟾观天、瑟琵挂壁、凤凰蛋、抱儿崖、石绣球、石螃蟹、一线天等,够吸引眼球吧。
再说这狮耳洞不但风景奇绝,还出了一位林仙公。仙公原名林兆呈,是李墩黄蒲村人。二十世纪60年代从部队退伍后,举家迁居三明市,在三明钢铁厂工作数年,致力参与这个新兴城市的建设。1970年的一天,林公突然决定只身回周宁居住,随即日夜兼程徒步从三明市来到礼门滴水岩。在寺内暂住期间一天只吃一餐饭,饭后就到各村帮助修整古道,曾经修到咸村的王宿地。一天夜里,他梦见仙人指点,让他到滴水岩上方的崖壁上寻找神位。第二天,他背上一把大柴刀,徒手攀上300多米高的山崖,近乎固执地在那绝壁上摸索,直到太阳快落山时,他在树丛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岩洞,神奇的是,岩洞中果然有一张布质的齐天大圣符。此后,他孤身一人在这岩洞内住下,凭着一股神力,在陡峭的石壁上开凿了一条“通天”小道,肩挑柴火赤脚在滴水岩上飞岩走壁,还在石壁间开垦了一片园地,种上了五谷,经常把柴火和地瓜送给邻近的五保户。空闲时节,他从李墩陈厝村赊来木制锅盖,徒步挑到福安穆洋,平价卖给穆洋人,又从穆洋挑回光饼,从七步村开始平价出卖,一直卖到礼门村,他不许村民多买,每趟都是各村有份,人人皆大欢喜。不光如此,林公还经常把绝壁上采到的珍稀草药无偿地送给需要的人。几十年如一日,林公就这样为大家忙碌着,他的善举博得邻近十八村村民的爱戴,几乎各村都有小孩到他门下,拜他为义父。
林公仙逝后,附近的村民都相信他已羽化为神,会永远护佑一方安宁,大家在山顶上为他塑像建亭。据说林仙公经常显灵,为村民消灾解难,现在,邻近几个县市经常有人专程到此拜祭求签,很是灵验。
http://s16/bmiddle/004kAsZugy6IhnirnpJ3f&690
http://s7/bmiddle/004kAsZugy6IhnizNuSa6&690
2015年,李墩到礼门的三级公路改扩建工程竣工,交通上更加便捷。乡政府顺势而为,在洋中村开发出一条宽阔的大道,直接与滴水岩、蝙蝠洞、陈峭等景区的公路相接,大道两侧迎来新的建设热潮,礼门也迎来了新的发展。
http://s6/mw690/004kAsZugy6YiEXJ6QZb5&690
http://s14/mw690/004kAsZugy6YiEXMldP5d&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