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1/mw690/004kAsZugy6HLtHDzdgda&690
在这里日子象被抻长了许多——记美丽古村赤岩
在周宁县城西北面约20公里处,有一座千年古村----赤岩。村庄地处四面环山的高山盆地,盆地面积在多山的周宁是屈指可数的。赤岩很美,自古就有虹桥鞭影、帽石中流、鱼山远眺、圣殿春烟、崇寺钟声、梅溪跃鲤、仙岗夏云、榅岭鸣蝉等八大景点,如今还可以加上古村老屋、路亭、别墅等风景。村子的历史悠久,1987年省文物普查考古发现瓦窑山、后山、赤岩等商周时期聚落遗址三处,出土了灰色印纹硬陶等文物。据史料记载,这里的原居民姓胡,古有“胡厝里”之称。宋初此地隶属宁德关隶镇(政和县),北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隶属建宁府关隶县,明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隶属寿宁县。明朝之初,从福安、浙江庆元等地迁来谢、周、吴、王等姓居民。到了明朝末期,村落不断扩大,成为周边四十里范围内最大的山村。朝廷在村前设立了巡检司衙门,村子随之称“衙后村”。清康熙后期,村落进一步扩大,民房建到了衙门前,村子又更名为“司前村”。清朝末期,因村南山上有赤色岩石而得名“赤岩”。1955年9月划归周宁县管辖,如今已发展成近600户、2000多人口的大村落。
http://s13/mw690/004kAsZugy6HLtMfNVicc&690
赤岩地处屏南、政和、寿宁、周宁结合部,是宁德到闽北的古道要冲,明朝时期这里就非常富裕,至今还留下几十座精美的汉唐厝。汉唐厝的大门有青花岗岩打磨的门倚,平整光滑如刀削一般,门倚上镌刻对联和吉祥图案,至今精美依旧。进门是雕花木屏风,屏风后是前厅天井,内置花台和巨大的石缸,花台上摆放着兰花、吊兰、天竺葵等各色花卉,石缸里养着漂亮的金鱼,原是消防的必备器物,天井前方是彩绘的照壁,两厢房有雕花窗格,接着是正厅、后厅、后天井。每座房屋面积均在240平方米以上,火墙包栋,装修精致,美不胜收。至今,老街两旁前店后房的老式店面依然鳞次栉比,足见当年商贸的繁荣。
http://s11/small/004kAsZugy6HLtP6Irgea&690
当年村庄富足的财力还体现在村子的整体防御体系上。首先是村门楼建筑异常坚固,整座村子四周有4米多高的围墙,进出村子只设二处村门,村门楼分二层,下层用青石条砌成门洞,门洞上方安置铁皮包被的厚木闸门,上层筑数尺厚的边墙,墙上有瞭望孔和射击孔。其次是巷子的设计,沿村主道两旁引出十数条小巷,小巷口设岗楼,内置闸门,巷尾封闭,房屋依次排列,大门一律朝向小巷。此外,村外小山上还设有烽火台,与村内防御体系遥相呼应。自古以来,寻常兵匪轻易不敢袭扰赤岩。
http://s2/mw690/004kAsZugy6HLtS44lH31&690
现在,赤岩周边还保存着许多古建筑。村西头通往政和的古驿道上有一座古石桥,桥头矗立一座三门路亭,左门经石拱桥通往洋尾弄村、政和;中门经赤岩村通往周宁;右门通往吴厝坑村。三门亭为重檐歇山顶土木结构,长7.2米,宽6米,高6米,三个门洞的弧形门倚用打磨细致的花岗岩拱就,亭内占地三十多平米,亭内藻井彩绘精美,藻井下端饰以花纹,架于土墙上的横木条雕刻着各种各样的蝙蝠,亭顶三檐翘脊装饰花边龙凤银瓶图案,描龙绘凤新颖别致,做工考究、端庄典雅为周宁路亭之冠。此亭为赤岩村谢龙熙建于民国13年(1924)。曾任国民政府北京市政府秘书的爱国文人谢凤冈曾经在此亭题了一幅对联“来来救国不分男女老幼,去去守土无论南北东西。”村西侧建有梅溪殿,这里是供奉陈靖姑的第三宝殿(第一是古田临水宫,第二是宁德外表转水宫),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殿宇气势宏伟,神像塑工精湛,香火鼎盛,远近闻名,每到正月,前来迎接香火的队伍络绎不绝。赤岩村东面有久负盛名的虹桥,如一道亮丽的彩虹横跨梅溪之上。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642年)这里建的是木拱廊桥。嘉庆十六年,太学生谢联元、吕振茂、祝鹰等集资重建。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谢春荣独资改建石拱廊桥。该桥的重檐歇山顶阁楼正中有慈禧太后御笔“自求多福,岁岁平安”匾额,五个藻井中的彩绘及书法都堪称一绝,描绘三国演义、包公断案、岳飞、陶渊明、孟浩然的故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距虹桥东侧约200米处有始建于明朝中叶的崇圣寺,面积达500多平方米,是周宁西面最大的一个寺院,邻近村庄的善男信女都会前来烧香礼佛。
http://s16/mw690/004kAsZugy6HLtVXRpB5f&690
赤岩水美,两条溪流在村西口汇成梅溪,梅溪自西向东从村中缓缓流过,在村东面的鱼山口转过一个大弯,依依不舍地流向下游,在下游形成奇妙的“帽石中流”景观,而虹桥正好紧紧地锁在出水口上。早春时分,梅溪两岸的柳枝缀着洁白的花絮和嫩绿的叶芽,微风吹来,柳絮纷飞,枝线飘摇,树影婆娑,那曲线之美、之媚,最是引人入胜。一群洁白的鸭子欢快地嬉戏在水面上,好一幅“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动人水彩画。和煦的暖阳下,几位老人坐在桥头的休闲椅上神采飞扬地谈论着他们自己的故事,让画面增添了几分和谐与安宁。梅溪上横跨着五座桥,每座桥都象贴上时代标签似的,默默见证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这五座桥方便了过往的商客,也让赤岩的子孙走出家门,走向世界。
http://s15/mw690/004kAsZugy6HLu1gAoe7e&690
自古以来,赤岩就人文荟萃,人才辈出。仅近现代的名人就有:谢凤冈(1898—1944),毕业于燕京大学,曾在冯玉祥手下任职,后任良乡县长、张家口铁道局长等职;谢凤岐(1882—1951),毕业于福建政法大学,任寿宁县第一高等小学校长;谢春荣(1826----1921),清例贡生,一生热心公益事业,独资改建虹桥,捐田助学,独资改建笑山小学;还有“清华三兄弟”谢非、谢谦、谢锋等等,他们是赤岩的骄傲。至今村民一如既往地支持教育,捐资数百万元修建了全县最美的山村小学,现在每个年级都有在读生,这在周宁是少有的。
http://s13/mw690/004kAsZugy6HLu4rZyk2c&690
这方宝地象一块巨大的磁铁,源源不断地把附近的村民吸引到这里来谋生发展、置地建房。现在,赤岩的外来人口已达600多人,这在一个乡村是很少见的。赤岩村划归周宁县后,距泗桥乡政府只有4公里,302省道穿境而过,村子遇到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外出务工经商的村民有近千人,创办企业100多家,年产值达10多亿元人民币。村内的企业如机砖厂、茶叶加工厂、石板厂也不断增多。现在,400多幢新建的钢筋混凝土楼房使村庄的面积扩大了好几倍,也让山村增添几抹现代气息。而省道两旁如雨后春笋般矗立起来的乡间别墅,样式新颖、装修豪华,使山村蒙上几分超现实的意味。闲暇时光,到这里的古巷走走,在鱼山的松树林坐坐,听晨钟暮鼓,看虹桥流水,日子象被抻长了许多,心也多了一份宁静。
本文部分资料出自郑国祥先生的文章,在此表示感谢。
http://s2/mw690/004kAsZugy6HLu6UKI181&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