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古廊桥

标签:
古廊桥周宁文化 |
分类: 游在周宁 |
周宁县境内山高谷深,溪涧密布,给陆路交通带来许多困难,桥梁便成为古代交通重要的连续点。周宁桥梁的种类繁多,可谓是古代桥梁的宝库,有牢固的石板桥,仅东洋溪上现存的有端源桥、坂头桥、南坂村的南门桥、仙溪村的织女桥,有美丽的石拱桥,有简易的木桥,最壮观的当属廊桥了。周宁是廊桥之乡,纯池镇的禾溪村、纯池村以及礼门乡的梅渡村、洋坪村、秀坑村曾经都有造桥师傅,至今秀坑村还有健在的建桥老师傅,秀坑村是中国木拱廊桥营造技艺之乡,传承了张、何、魏三大营造世家,建桥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唐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咸村川中始建普济桥,是宁德县最早的木桥之一;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浦源大桥头架建德成桥,是我县木廊桥的鼻祖。至民国末期,全县共有木廊桥22座。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廊桥消失了,咸村下坎桥、何姑桥以及七步槛下桥、傅厝底桥等改建为石拱公路桥,浦源瑞竹坑观音桥沉入水库,龙亭灵鹫桥、泗桥深壑桥等毁于山洪,泗桥泗州桥等毁于火灾,咸村川中桥、礼门常源石竹坑桥拆除,目前仅存10多座。廊桥因其桥面建廊屋而得名,它既延长了木桥的寿命,又为过往行人歇息避雨提供了方便,桥与亭的功能被巧妙地融为一体。现存廊桥有的造型美观,设计独特;有的雕镂精致,壁画艳丽;有的楹联立意新颖,对仗工整;有的改建为石拱廊桥,延长了使用期,提高了安全性能。廊桥既是古代能工巧匠的佳作,人类文化艺术的缩影,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介绍数座知名古廊桥,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