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工合成淀粉原理

(2021-09-30 17:24:25)
标签:

合成淀粉优缺点

自然生成淀粉

工农业生产

分类: 衣食住
人工合成淀粉的优缺点

我国粮食产量还是居于世界前列,没有必要非要吃这种人工合成的淀粉吧?人工合成淀粉相较于自然种植淀粉还是有很多的优点的。

1.转化效率高

我们在前文中也提到了,普通的自然植物它的转化率大概在2%,而通过这种途径可以将转化的效率由2%提高到7%,大大增加了能量转化的效率,同时也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实现从碳中和到碳转化。

2.生产效率高

传统的淀粉生产方式就是通过种植植物来实现的,然而种植植物相比较于这种新型的人工合成淀粉的方式,生产周期太长了。而相比较于传统的种植模式,这种人工合成的方式,它的效率更加稳定,通过工厂就可以24小时不间断的生产和淀粉。我们在通过自然方式种植生产淀粉的时候,还会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制约,需要一片广阔的玉米地来进行生产,而且它的生长周期还很长。生产同样数量的淀粉,农田里可能需要生长4~6个月才能正式开花结果,而工厂通过这项技术实现转化的过程,可能只需要1~2天的时间。同时我们如果以亩产量计算来说,一个反应炉所生产的淀粉相当于五亩玉米地能够生产的淀粉数量,是植物合成淀粉速度的8.5倍!

能够运用到更广阔的领域

如果这项技术正式成熟,我们的眼光也不能局限在地球的一亩三分地上了,我们会将这项技术投向更广阔的外太空,投向我们未来即将奔赴的星辰大海。这项技术成熟,我们就可以在外太空探索中,实现淀粉的自我供给,飞船上的宇航员可以自己生产我们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从而极大减少了外星探索的成本。我们都知道火星的大气95%的成分都是二氧化碳,如果说我们能将这项技术彻底发展成熟,并能够大范围地应用,那么火星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就是未来的大粮仓。如果真的走到了这一步,我们可以说真的是放牧于星野之间,把老祖宗交给我们种田的本事,成功发展到了外太空。

目前技术的局限

虽然这项技术的横空出世,是如此振奋人心,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意识到这项技术距离能够大规模使用,还有一定的距离,目前还局限于实验室实验的阶段。这个实验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主要合成过程,还是通过生物酶的形式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它需要通过时间消耗大量的ATP和氢气来实现由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而这一成本要比传统的种植农作物获取淀粉来说成本要高得多,对于正式投放到工业使用中还为时尚早。而且目前生产的淀粉主要都是直链淀粉,无论是直链还是支链淀粉,都是由葡萄糖构成的,但直链淀粉是由葡萄糖首尾相接构成的,它的结构非常紧密,特别不容易被消化吸收,我们常吃到的玉米淀粉,土豆淀粉,它们的大部分成分都是支链淀粉。换一句通俗易懂的话来讲就是支链淀粉比直链淀粉好吃,通过科研人员的加工,也可以将直链淀粉生产成为支链淀粉,但同时也会导致它的成本增加,离正式商用越走越远。目前它的实验过程仍然需要现有的DNA和生物酶进行参与反应,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点石成金,抓一把西北风都能吃的地步。但其实如果说真的能实现我们说的那种抓一把西北风都能吃的程度,那可能这项技术都不能把它简单地称为科学了,我们甚至可以将它称为炼金术、魔法、甚至是造物。将二氧化碳通过人工的方式成功转化为淀粉,这一实验不光是对于中国来说是一项伟大的进步,甚至可以载入全世界科学历史的长河之中,会被全世界的人所铭记。我相信这并不是一个终点,而是我们踏足了解这个真实世界的一道阶梯,进一步将我们的眼光放在更深的细胞深处和更远的星辰大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21年09月30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