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九锔镶修补工艺
老九锔镶修补工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1
  • 关注人气: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铁壶收藏

(2015-01-21 15:49:23)

 

简介:

       老铁壶起源于江户中期(1780年代),而在明治时期则更加广为流传。市面上,台湾地区流传的最多的老铁壶,大概都是昭和前后的作品,即1925年前后。大概有80年左右历史的铁壶,

        日本老铁壶在中国刚刚兴起,在台湾就可当做是古董品,但在日本所谓古董的定义,可能得推到江户之前即1868年前后。所以对于一般日本人而言,铁壶算是早期家庭用具。一般使用的材质是生铁,但大多数铁壶的壶盖是铜质所制。因为铁盖经蒸气熏蒸容易生锈,所以才用铜来制造壶的盖子。在壶盖材质中,有一种由7种金属熔铸车制而成的壶盖,俗称七宝铜盖。

 


特征:

       壶高22CM,其中壶体高11CM,直径有15CM,容积较小,约为其1200CC。

由来:

       日本铁壶有据可查的历史应是产生于江户时代。但也可能比江户时期更早一些。安土桃山时期开始流行茶道,茶道铁壶应运而生,其应是由日本茶道所使用的茶釜上面加上提手进化而来。到了江户时期,茶道更是系统和广泛的流行。这一时期,很多铸造茶道铁壶的堂口开始出品具有各自特点的作品。

       在江户时代天明期(1780年代)的古文书中有记载铁瓶(铁壹)此名称,由此可推知铁壶在庶民间开始普及是在此时期,而在幕府到明治时期在民间铁壶的使用更加普遍。

        铁壶的产地最有名的是京都三条釜座、山形铸物、长滨的晴寿堂、京都的龙文堂与南部铁器,其中龙文堂乃以它的铜盖而闻名,在日本甚至有人只买铜盖。



       此外目前市面上多为南部铁器。说明南部铁器的来源更符合实际,为何会有南部铁器的产生?乃对茶道的造诣颇深的28代南部藩主重直公,因为自己的领地内产出良质的铁,所以于1659年聘请京都的小泉仁左卫门清行(在广辞苑查南部也可以得到此资料)来制造茶釜,此可说是南部铁器的起源。而南部铁瓶乃第三代小泉仁左卫门清尊想有个使用方便而且可煮出好水的器具而创作出的作品,之后因需求增多,不仅是茶道的世界连日常生活中也为一般入所爱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南部铁器在明治时期才开始在全国打开知名度。其理由为明治41年(1908年)大正天皇还是皇太子时,访问盛冈参访第八代小泉仁左卫门制壶的过程,由于工法精湛获得极高的评价。被随行的记者拍下,也在各大报报导,从此南部铁器在全国打开知名度。使用铁壶煮过的水因为有二价铁离子,所以会出现山泉水效应,非常适合冲煮各式茶饮。除了可以补充人体需要的铁还能预防贫血,亦可有效去除茶中的霉味,提升品感。

       若要说认祖归宗,那日本的文字、茶叶、茶道乃至服饰,都是来自于古老的中国,而现如今,日本的许多东西反而以日本制造的名义反流行于中国,不禁让人唏嘘。就如当今,反流行于中国的日本老铁壶。老铁壶起源于日本江户中期(1780年代),而在明治时期则更加广为流传。目前市面上,台湾地区流传的最多的老铁壶,大概都是昭和前后的作品,即1925年前后。大概有80年左右历史的铁壶,在台湾就可当做是古董品,但在日本所谓古董的定义,可能得推到江户之前即1868年前后。所以对于一般日本人而言,铁壶算是早期家庭用具。

        至于谈及人们对老铁壶的喜好程度,虽说铁壶年代不长,但还是有不少人把它当作古董品来收藏。在古董书里,有时也会把铁壶摆进去,不过大部份是名师作品如安之介或是龙文堂等。

 

 

价值:

       用老铁壶煮出的水口感很软、甘甜,用来泡茶,那是如虎添翼,云南地处高海拔地区,用生铁壶煮水对提高水温有明显作用(经测试在昆明水温可接近100℃),对泡普洱茶是再好不过的。而在煮茶过程中,铁壶吸收水分中的氯离子,并释放出二价铁,长期饮用,可以预防贫血,补充铁质。这也是日本地区,男女长寿的原因之一了。

       因以生铁为原料,透过铸造方式,加之作者艺术造旨,形成老铁壶特殊的文化。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件日常煮水器来养生,或是一件艺术品欣赏,亦或是古董收藏。铁壶的价值因其制作者的名气、技艺而大有不同。现在,日本老铁壶的藏量已经越来越少,导致其价格一路飙升。

 

制作工艺

      老铁壶的制作工艺,是金属加工中最为原始的铸造法,铸造而成的铁壶材质本身化学活泼性极高。虽然在当时制作的厂家都有自己的防止铁锈的处理,经过时间与使用环境的洗礼,今日所见的老铁壶绝大多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铁锈、铜绿与各式各样的污染物。用家及藏者若欲恢复往日的丰采与实用性,清洁与整理是绝对必要的。

日本老铁壶的铸造方法与现代有所不同,老铁壶当时采用的是一种脱腊技术,每件铁壶铸好后,必须敲碎模具,才可取出。而且以前的老铁壶是纯手工制作,所以制造出来的壶绝对不会出现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它具有外形的全球唯一性,是百年难得的珍贵古董,亦是一件带有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的水器。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件日常煮水器来养生,或是一件艺术品来欣赏,亦或是古董来收藏。

日本老铁壶系列之落樱缤纷壶

      老铁壶最初的历史已经有点模糊,但渊源还是清楚的:在西方的资料中,无一例外地指出日本铁壶来源于中国唐宋煮水器。日本铁壶最早可追溯至日本江户时期,距今已有数百年之遥。时至今日除了南部铁器仍有持续创作与生产,现今备受关注的京都铁器,在昭和期间已因日本茶文化的改变及战争而断绝,因此目前所见如龙文堂等铜盖系统的京都铁瓶至少都具数十年以上的历史。在过去的一两百年里,铁壶在日本非常普及。几乎每家每户都会使用铁壶,而制作精美的铁壶还经常作为高贵的礼物在亲朋好友间赠送。 

 



识别要诀:

1、看堂号和名款画押

通过壶身或盖子背面铸的堂号或者名款画押,可以识别该壶出自何堂、何人、何时、何地。(如图07)有著名堂号的铁壶,就像当下的名牌一样,价格会很高。也有一些很老的铁壶,在江户时期铁壶初期没有任何落款,但工艺、造型、材质也属上乘,一样是收藏佳品。

2、特殊型款是精品

老铁壶的独特造型,充分显示了釜师们对当代一些事物的理解、态度和心态的寄托。釜师们把壶制成房屋、井台、山水、动物、蔬果等器形,用以壶言情的表达方式,更加高深的注给壶以情感,独具灵性和美义。这类特殊器形的老铁壶很容易被藏者赏识接受,属于收藏精品。

3、形体显功力

铁壶老堂号的壶体各有特色,或浑圆厚重、或精巧古朴。一般安之介、正平、藏六等壶虽然没有款名,但只要在行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大概这就是大师们制釜的上乘功力彰显出来的魅力。收藏时要特别注意壶底的保养状况,看看壶底的厚度、是否漏水、是否已经锈蚀的起层和脱落等等。壶底的薄厚度可以用手轻挠几下听听声音,一般厚底完好的手挠声音会很厚实深重,底薄的壶手挠发声会略显轻浮。

4、提梁需立直

很多釜师会在提梁上镶金锉银、精雕细刻;更有多个堂口把铁质的壶身上安上铜或银质的把手,大大增加了壶的豪华与珍贵。无论是怎样的提梁,一定是立直的才是好品相。平日不要随意掰动把手,若把手松动了且不能立直,则影响了品相,将大大降低铁壶的价值。

5、壶嘴看水垢

壶嘴也叫“流口”,一些百余年的老壶经过多次使用,会结上较厚的水垢,正好可以作为老壶断代的参照(如图08)。壶嘴一定要水流顺畅,断水果断。有些壶嘴已经破损,一般不用在意,只需要把壶嘴用金、银或铜等镶出壶嘴就可以。好的壶口侧视正视都很美,与壶体般配,嘴的上口高度应该与壶上口一样高,这样壶内的水才不会过早从壶嘴溢出来。


6、壶盖有说法

银壶的盖上会有透气用的小孔,但铁壶很少见,所以铁壶的盖子不宜像紫砂壶一样严密过紧。许多铁壶的盖子和壶身不是同时制造出来的,从龙文堂开始,很多铁壶的盖子都是铜质的,避免由于蒸汽而生锈的麻烦。铁壶的盖子很讲究,一把好壶一定是原壶配原盖,特别是名釜师的壶盖,都是与壶身完美结合,浑然一体的。(如图06)有的釜师还会在盖子的正面刻铸自己的画押或镶嵌自己喜欢的图案,还有的一把壶会制作两个或多个壶盖。

7、摘钮画龙点睛

一颗细腻雅致的摘钮,除了可以增添美感之外,也可通过它来鉴别名门铁壶。众多釜师们会倾注心机,苦心制作摘钮,特别是名门堂主或名门大釜师,每制一壶在小小的摘钮上的功夫更是了得。铁壶的摘钮用手一拨转动的很灵活为好。

8、耳朵环付

每个壶都必须有一对很搭配的环付。环付传统上造型以鬼面或者不明兽居多,还有植物、动物、神器、事物等。龟文堂的貔貅形环付就是极具特色的环付,每个貔貅的形态表情各有不同,惟妙惟肖,令人喜爱。(如图02)

9、金银镶嵌锦上添花

日本老铁壶中许多壶身、壶把、壶盖上都会看到镶嵌有金银铜等贵重金属的图案,这种设计增加了铁壶的艺术性,同时价格也昂贵许多,远远超过铁壶原有的自身壶价。

10、壶身图案鉴赏

很多日本老铁壶上会有精工铸造的图案,创意极丰富,大凡所知所见的植物、动物都可以作为壶上图案。这些美丽的图案给壶身平添了许多光彩和身价,人见人爱。当然也有很优质的铁壶,是完全没有图案,朴实素雅,又唯美绝伦至极。在龟文堂等堂口的铁壶上,有极精美多境的表现人文、山水、风景的浮雕式图案。安之介的壶身都比较素雅,而大国寿朗的壶身多以诗文、花鸟为主。

11、壶身汉字书香之气

由于受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在诸多日本老铁壶中都有着中国书法绘画和茶文化的影子,文字内容多以诗词、人生处事哲学、座右铭等文字出现。细看便可发现,壶身或壶盖上的堂号和釜师标志也都用汉字来落款。

12、铸法看数量

铁壶铸造法大致有三种,一为脱腊法,就如中国的汉代的青铜器铸法一样,此法每壶天下仅有一只,尤现珍贵,可视为收藏珍品。二为砂铸法,壶底脐眼的两侧都会有一个小脐孔,这是铸造时留下的透气孔,较易识别。三为高强压力模铸法,会在壶体内中界处有一条铸造留下的合模线,可一模制多个壶,所以无论器形与图案多么精美复杂,但因为不具备独一性,这种壶价至今不高,一般在几千到两万元之内。


历史:

明治时期是日本铁壶的辉煌时期,那时星光璀璨:龙文堂出现了安之介、大国、上田照房、

井上四大天王;龟文堂出现了波多野正平、梅泉、铃木光重、淡海秀光四大天王;藏六堂出现了四世秦藏六和西垣一瑳;金寿堂的创办人雨宫宗兵衞和龙文堂的安之介为一时瑜亮,现在欧洲的亚洲民艺馆还收藏着金寿堂雨宫的作品,可看的出金寿堂的历史地位。

就像紫砂有花货和光货,花货就是龙文堂系统,光货(又叫素壶)多出自金寿堂系统。

(1)龙文堂系统的堂号很多,比如金龙堂就是龙文堂针对高端客户产生的,就像丰田里的雷克萨斯。其他和龙文堂有关或代工的堂号有:青龙堂、光龙堂、旭龙堂、万龙堂、信龙堂、山龙堂、地龙堂、龙善堂、龙虎堂、龙方堂、晴寿堂、瑞云堂、龙云堂、金祥堂等。还有祥云堂和大西家有关,正寿堂是京铁壶中风格横跨京铁壶、南部铁壶、地方系三个风格。还有一些其他的一些堂号很稀有,如凤字辈的堂口。

(2)金寿堂(素壶系统)有金青堂、金观堂、金玉堂、金荣堂、金龟堂等。云色堂、光玉堂、省铸堂、松荣堂、三德堂是金寿堂系统五大支柱。光玉堂是素壶中的精品堂号(能做金工的堂号很少,名师也就是那么几个,光玉堂是其中之一)。光宝堂、永宝堂、菊光堂、山玄堂也是金工大家。金工师茂光的作品,堪比龙文堂系统的梅隆轩。

(3)金工系收藏热点名人:梅隆轩(金工师),茂光(金工师),宗仙作(金工师傅),安之介(釜师),大国(釜师),上田照房(釜师),雨宫宗兵衞(釜师),雨宫宗(釜师),等等。

(4)脱蜡法铁壶收藏热点名人:波多野正平、铃木光重、梅泉、淡海秀光、西恒一瑳。

(5)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金工技术茶釜、铁壶系):高桥敬典、长野垤志、角谷一圭。

(5)青铜器型、兽口、藏六型收藏热点名人:藏六、井上、雨宫宗兵衞等。

 

日常保养

      新铁壶随着时间与使用环境的洗礼,今日所见的老铁壶绝大多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铁锈、铜绿与以及各式各样的污染物,藏者若欲恢复往日的风采与实用性,清洁与整理是绝对必要的。一把好的老铁壶必须是壶内干净无异味,煮出的水才够清澈。老铁壶可用电炉、电磁炉、或黑晶炉,最好是用日本的老火钵,既实用又有品味。 

       新的铁壶,在使用之前,先将一小杯茶叶用布包好放入铁壶内,煮沸约10分钟,如此茶叶中所含的丹宁和铁壶中溶解出的铁粉,会在铁壶表面形成一层丹宁铁的皮膜,使壶不容易生绣。此外,新壶刚开始使用时请每天使用,让水垢能迅速付着,但使用后记得保持干燥。

      开始使用后约5天左右,内部会出现红色如锈斑一样的东西,10天左右会出现白色的水垢,长期使用后,内部会全部变红,只要水不会变浊这是没关系的,请勿清除它,不要以为是生锈就去擦它或洗它。平常使用时除煮沸时,尽量不要让壶内有水份,煮沸后将热水倒进热水瓶等让内部保持乾燥,在铁壶完全冷确以前,请不要盖上盖子,要先用干布擦干壶盖,因为在把煮开的水装入热水瓶或其他容器后,立刻盖上盖子的话,壶内的蒸气会随着温度下降而变成水滴流入壶内,导至壶身内壁生绣。

     壶的内壁请勿用干布或毛刷擦它,更忌用清洁剂洗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