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吐鲁番(六十四)隋唐和亲麴氏高昌
http://s13/mw690/004kAcP0zy6SQtPthSc0c&690
华容公主
有一位考古学家说"如果想知道盛唐时的长安城是什么样,就来吐鲁番的高昌故城吧,它就是唐时长安远在西域的翻版"。时光已逝千年,但当时的繁盛仍依稀可见。
高昌故城不仅在建筑类型与唐代长安城的形制和布局相似,而且与隋唐朝廷政治、军事、商业贸易都有着精密联系,还有一段和亲故事。
大业五年(609)高昌的国王麴伯雅跟随隋炀帝东征高句丽。回师之后,大业六年(610)隋炀帝把宗女华容公主嫁给了麴伯雅,作了高昌的王后。麴伯雅的正妻只好退避王后之位。619年麴伯雅去世后,其子麴文泰继位,再娶华容公主。
唐朝时期,唐太宗曾于贞观元年(627年)赐华容公主宇文氏花钿一具。宇文氏再贡玉盘。贞观四年冬,麴文泰来长安朝见唐太宗,华容公主宇文氏请预宗亲,太宗诏赐李氏,改封常乐公主。
华容公主不仅向唐朝进攻玉盘狐裘等物,更时时向唐朝上报西域的消息,使得唐朝廷得以及时掌握西域的动态。《旧唐书》列传148记载“西域诸国所有动静,辄以奏闻”。
根据敦煌遗书S.2838《维摩诘经》的题记,华容公主又称襄邑夫人。
小链接:《旧唐书》
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高昌国列传记载:
高昌者,汉车师前王之庭,后汉戊己校尉之故地。在京师西四千三百里。其国有二十一城,王都高昌。其交河城,前王庭也;田地城,校尉城也。胜兵且万人。厥土良沃,谷麦岁再熟;有蒲萄酒,宜五果;有草名白叠,国人采其花,织以为布。有文字,知书计,所置官亦采中国之号焉。其王麹伯雅,即后魏时高昌王嘉之六世孙也。隋炀帝时入朝,拜左光禄大夫、车师太守、封弁国公,仍以戚属宇文氏女为华容公主以妻之。
惠表武德二年,伯雅死,子文泰嗣,遣使来告哀,高祖遣前河州刺史朱惠表往吊之。七年,文泰又献狗雄雌各一,高六寸,长尺余,性甚慧,能曳马衔烛,云本出拂菻国。中国有拂菻狗,自此始也。太宗嗣位,复贡玄狐裘,因赐其妻宇文氏花钿一具。宇文氏复贡玉盘。西域诸国所有动静,辄以奏闻。贞观四年冬,文泰来朝,及将归蕃,赐遗甚厚。其妻宇文氏请预宗亲,诏赐李氏,封常乐公主,下诏慰谕之。
http://s14/mw690/004kAcP0zy6SQtPAlYh5d&690
麴伯雅
小链接:
麴氏高昌。北凉承平十八年(460年),柔然攻高昌,灭高昌北凉沮渠氏,立阚伯周为高昌王,为高昌建国之始。阚伯周死后,子义成继位。后阚义成兄阚首归弑义成篡位。不久阚首归被高车王阿伏至罗所杀。后来张孟明、马儒相继为王,被国人弑杀;高昌人推举马儒长史麴嘉为王,是为阚氏高昌、张氏高昌、马氏高昌、麴氏高昌四代政权,其中麴氏高昌统治时间最长,达一百四十余年(499-640)。隋开皇中突厥曾破高昌城。大业五年(609年)遣使朝贡,并出兵协助隋朝攻打高丽。
贞观初(626年)高昌王麴文泰来朝。后来麴文泰与西突厥结盟,唐太宗派遣侯君集、薛万均等大将证讨。贞观十四年(640年),高昌为唐所灭,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安史之乱时高昌被回鹘侵占。
麴氏高昌历代君主世袭年表
姓名
|
出身和关系
|
统治时间
|
年号
|
麴嘉
|
王莽时期西迁的汉人后代
|
501年或502年—约525年在位
|
承平 501年或502年—509年或510年
义熙 510年或511年—约525年
|
麴光
|
麴嘉子
|
约525年—约530年
|
甘露 约525年—约530年
|
麴坚
|
麴嘉子、麴光弟
|
531年—548年
|
章和 531年—548年
|
麴玄喜
|
麴坚子
|
549年—550年
|
永平 549年—550年
|
麴某(名不详)
|
麴玄喜子
|
551年—554年
|
和平 551年—554年
|
麴宝茂
|
高昌和平王子
|
555年—560年
|
建昌 555年—560年
|
麴干固
|
麴宝茂子
|
561年—601年
|
延昌 561年—601年
|
麴伯雅
|
麴干固子
|
602年—613年
复辟后:620年—623年
|
延和 602年—613年
重光 620年—623年
|
麴某
|
不详,发动政变登位
|
614年—619年
|
义和 614年—619年
|
麴文泰
|
麴伯雅子
|
624年—640年
|
延寿 624年—640年
|
麴智盛
|
麴文泰子
|
640年
|
无
|
http://s14/mw690/004kAcP0zy6SQv5qW4t9d&690
麴文泰(电视剧中形象)
小链接:麴文泰(?
~640)
汉族。祖籍金城(今甘肃兰州一带)。按《元和姓纂》记载的“鞠麴同宗”,金城麴氏源自鞠氏。祖先为汉代尚书令鞠谭。
唐时高昌国主。麴伯雅子。高昌延和二十二年(623)嗣位。贞观四年(630)偕妻宇文氏朝唐,太宗赐其妻李姓,预宗亲,封常乐公主。十三年乙毗咄陆可汗统一西突厥,遣吐屯阿史那矩领高昌冠军大将军,监督其国。他乃不复朝唐。又与西突厥联兵犯伊吾,掠焉耆,壅绝西域商道。太宗下书责之,并索中原逃亡其地之人,征阿史那矩入朝,皆不应。乃遣侯君集为交河道大总管率军出讨。十四年唐军临碛口,西突厥援军不至,他惊惧无计,病发死。子智盛立,旋唐军至,智盛降,高昌亡。
本博文图片摘自网络,文字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