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吐鲁番(七)唐代赤亭守捉遗址

(2015-01-12 18:03:37)
标签:

走进吐鲁番(七)

新疆鄯善

大美新疆

旅游

分类: 大美新疆之走进吐鲁番


走进吐鲁番(七)唐代赤亭守捉遗址

 

http://s14/mw690/004kAcP0gy6P7OpLDgFbd&690

远眺赤亭守捉

    唐代赤亭守捉遗址,又称七克台古城,赤亭过去有蒙古人居住过,故当地有些人称赤亭为鞑子城。赤亭守捉位于鄯善县东31公里的七克台乡政府东南约5公里,距兰新公路干线南约2.5公里处。遗址坐落于沉积砂岩的丘陵东端,雄踞于丘陵制高点上,地理坐标为东经89°39~40,北纬42°59~60,海拔高度490,相对高度约30米。站在遗址制高点上放眼四周,东南、南、西三面丘陵起伏,东、北面遗址遥望,互为犄角,可能前者是赤亭镇所在地,后者是赤亭守捉所在地,是控扼伊州进入西州的门户。七克台系维吾尔语转译汉语赤亭所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http://s3/mw690/004kAcP0gy6P7Ok4FUe62&690
保护标志

    赤亭镇古遗址坐落在一道东西向的小山上,南北狭窄,遗址主体建筑坐南向北,“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28米,面积约252平方米。其地势中间高,两侧低,就势起墙建屋,中部屋基较东墙高差约1米,较西墙高差约0.5米。东墙和土坯垒砌,南北宽约9米、厚约1.3米,残高约3.4米……南墙东西长约28米,土坯垒砌,土坯尺寸规格与墙同……北墙亦为土坯垒砌,仅与东墙支角处残留一段,残高约2米、宽约3米、厚约1.3米。……西墙为夯筑,残长约8米,残高约3.8米,厚约1.6米”。 在西墙外约8米处,另有一道南北向的土墙,从丘陵上顺北坡直下到坡底,全长约50米。由此向西约50米处土梁北侧的凹地上,尚有一处两两相对的居址遗迹,约有100多平方米;在土梁南侧为墓葬区,东西长约169米,南北宽约80米。 自山丘至坡底,及北面宽阔的平原就是赤亭镇士卒屯戍区域。
http://s16/mw690/004kAcP0gy6P7Om4Bm72f&690
赤亭守捉保护区正门

    小链接守捉:《新唐书·兵志》:“ 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唐朝初年在沿边置道,各道设大总管(大都督)统兵戍边。凡是边兵戍守的地区,大的叫做军,小的叫做守捉、城、镇,如平卢道就有卢龙军和东军等十一个守捉。天宝以前,军、城、镇、守捉都有使,如唐末的李克用就曾做过云州守捉使。又上元以后改防御使为团练守捉使,简称则无守捉二字。
http://s3/mw690/004kAcP0gy6P7Okc3E6a2&690
    新疆北疆有:罗护守捉城 、赤亭守捉城 、独山守捉城 、张三城守捉城 、沙钵城守捉城 、冯洛守捉城 、耶勒城守捉城 、俱六城守捉城 、张堡城守捉城 、乌宰守捉城 、叶河守捉城 、黑水守捉城 、东林守捉城 、西林守捉城;新疆南疆有:张三守捉城(又称兰城,烂城,位于新疆和硕县乌什塔拉乡境内) 、坎城守捉城 、葱岭守捉城 、于术守捉城 、榆林守捉城 、龙泉守捉城 、东夷僻守捉城 、西夷僻守捉城 、赤岸六守捉城。
http://s10/mw690/004kAcP0gy6P7OklgAVc9&690
     唐玄宗天宝年间从伊吾大南湖至赤亭间的一条煤炭带正在自燃,一直烧到赤亭地区,所以包括赤亭遗址在内的附近连绵起伏的丘陵土都起红色,故形象地以“赤”形容。赤亭镇和赤亭守捉即建立在这一片赤色的丘陵地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唐天宝十三年(749),任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的书记官,初次出塞入西域。他一生两次出入西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边塞诗歌,如:

火山云歌送別

   岑参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http://s4/mw690/004kAcP0gy6P7OktphF03&690
     天宝十载(751)六月,李副使(名不详)将离武威,远赴碛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岑参作诗话别,云: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http://s9/mw690/004kAcP0gy6P7OkB6iYc8&690
   鄯善故事传说:《赤亭峰岑参教子》公元752年的一天,岑参在武威办完军务后,赶回西域,途经赤亭,戍边的士兵让他题词、赋诗。岑参和这些士兵是老熟人了,也不托词。刚题完一首诗,挤在当中的一个小孩,随口吟了出来。岑参有些吃惊,这里还有这样的孩子。士兵告诉他说:“这个小孩子是个回鹘放羊娃,一次大风,这个放羊娃救了我们十三个士兵,是我们允许他在这放羊的。”岑参转过头问放羊娃:“是谁教你汉语的?”放羊娃说:“是父亲。”一个士兵说:“他家是早年流落到这里的。”放羊娃从怀里掏出一本破旧的书递给岑参。岑参不懂回鹘文,问放羊娃。放羊娃说:“是爷爷写的,叫《论语》。”岑参没再吱声,他抚摸了一下放羊娃的头,给放羊娃题了一幅字:“论语博大,回鹘远志。”放羊娃把题词揣到怀里,向岑参鞠了三个躬,高兴地走了。第二天,放羊娃的父亲听说诗人岑参来此,就领着放羊娃找到岑参说,他家是书香门第,原来在漠北草原,因宫廷之乱逃亡西域。他恳求岑参收孩子为义子,教以成人。岑参内心非常喜爱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又心想,在西域,军队很缺翻译,这孩子可以造就造就。于是,对放羊娃的父亲说:“我是军人,要收他为义子,我得把他带走。”放羊娃的父亲立刻答应了岑参。放羊娃的名字原来叫也里,岑参给他改了个名字叫,“岑鹘”。就这样,岑鹘跟着岑参参军入伍,来到了轮台。 几年过后,岑鹘在岑参的悉心教导下,不仅聪明干练,而且精通汉语和回鹘语。岑参入关赴任,向朝廷举荐了岑鹘。岑鹘没有辜负老师的栽培,一边工作,一边培养了许多翻译。岑鹘晚年回到了家乡蒲昌,享受天伦之乐。他继续教育他的儿孙们,讲岑参的故事。后来,回鹘首领仆固俊尽取西州,建立高昌回鹘王国。岑鹘后代多有在王国为官者,元代,高昌著名尼僧,翻译家舍兰兰就是岑鹘的后代。
http://s6/mw690/004kAcP0gy6P7OkIHmB05&690
赤亭守捉旁废弃的民居
http://s13/mw690/004kAcP0gy6P7OkR27G7c&690
城内水井
http://s4/mw690/004kAcP0gy6P7OkZk0bb3&690
城墙
http://s4/mw690/004kAcP0gy6P7Olaipt73&690
城中巷道
http://s5/mw690/004kAcP0gy6P7OlhXuI24&690
山下农田
http://s8/mw690/004kAcP0gy6P7Olqcsf87&690
城墙上的射箭孔
http://s3/mw690/004kAcP0gy6P7OlBGbo92&690

http://s10/mw690/004kAcP0gy6P7OlQkNbe9&690
房屋建筑遗址
http://s12/mw690/004kAcP0gy6P7OlXpMLab&690

http://s6/mw690/004kAcP0gy6P7Oo5oJ7a5&690

                                             本博文文字根据《鄯善故事传说、《鄯善史地探秘》、《鄯善历史文化论集》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