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哈密(四十二)巴里坤五奇之一、驼鸣寄情
http://s12/mw690/004kAcP0zy6NKM1WtwD9b&690
巴里坤有“驼乡”和“万驼县之称”。据史载,两千多年前,巴里坤草原就饲养着大量的骆驼,骆驼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巴里坤称为汉、唐时期丝绸之路新北道中途大站后,饲养驼业就兴盛起来。
http://s16/mw690/004kAcP0zy6NKMfoczR0f&690
本照片来自网络
驼队为丝路新北道主要运载工具,驼户们发现驼队每当从巴里坤起程入关或西行运货时,一些常年跋涉的成年驼便悲鸣流泪,声声哀叫,催人顿生背乡离井之情。民初有赋《驼鸣》诗一首:
明驼万里逐征程,
临别亦生恋乡情,
道路漫漫琵琶怨,
龙呤虎啸赋秋声。
http://s2/mw690/004kAcP0zy6NKM2Bih361&690
欣赏巴里坤民歌,感受丝绸之路驼队拉骆驼的艰辛。
拉骆驼
(拉骆驼调)
拉骆驼(呀么)上了工,才拔了第一绳,丢父母(呀么)撇了妻子,丧尽了良心,家撂下父和母无人敬奉,又撂下年少妻少穿花红,(哪哈咳呀)。
拉骆驼(呀么)开了资,才拔了第二绳,买衣裳(呀么)安不住个家,后悔又伤心,家撂下父和母不得安身,又撂下年少妻两眼泪盈盈,(哪哈咳呀)。
拉骆驼(呀么)起了场,才拔了第三绳,骆驼多(呀么)连子大,认也认不清,那先生才叫把墨子打,那掌柜又说我是个不顶事的人,(哪哈咳呀)。
拉骆驼(呀么)吊驮子,才拔了第四绳,吊驮子(呀么)吊丢了,人家一对绳,那先生要我拿钱赔。那掌柜又说我是个不顶事的人,(哪哈咳呀)。
拉骆驼(呀么)下同州,才拔了第五绳,清早起来(呀么)搭驮子,一拉一个日落黄昏,遇上那好掌柜早早住下店,遇上那恶游鬼他偏偏连夜行,(哪哈咳呀)。
拉骆驼(呀么)走草地,才拔了第六
绳,站头大(呀么)拉的我,瞌睡又丢盹,那先生在后边大喊了一声,好比是恶鬼来勾我的灵魂,(哪哈咳呀)。
拉骆驼(呀么)放骆驼,才拔了第七绳,那好比(呀么)贼娃子,炸了大营,骆驼多上圈子活要人的命,拿驮子热得人好比蒸笼蒸,(哪哈咳呀)。
拉骆驼(呀么)挣银子,才拔了第八
绳,掌柜子(呀么)说我们,每月挣他四两白银,累的我们腰又酸腿又疼,到后来挣下了一身疾病,(哪哈咳呀)。
拉骆驼(呀么)走长路,才拔了第九绳,站头大(呀么)拉得我们,两腿生疼,这一站没有水,一拉一个大天明大天明,(哪哈咳呀)。
拉骆驼(呀么)交驮子,才拔了第十绳,这才算(呀么)落了场,才得安宁,大白面吃的我们多么盈供,不光说那吃,还说干是多么英雄。(哪哈咳呀)。
http://s3/mw690/004kAcP0zy6NKM49p8m62&690
小链接: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因军事需要,清政府从喀尔喀蒙古部落采买来大批骆驼在巴里坤饲牧,雍正一年(1723)为支援大将军年羹尧平叛青海,从巴里坤挑选了2000峰壮驼到军前效用。雍正七年(1730)岳钟琪在巴里坤的松树塘、镜儿泉等处设临时驼场。乾隆二十四年(1759)巴里坤领队大臣阿里衮带兵600名,骆驼3000峰,驰赴叶尔羌解黑水营之围,乾隆三十七年(1772)巴里坤正式设立驼场,从甘州、凉州、西宁等处又调拨给巴里坤472峰骆驼。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甘总督府将运粮驼队中淘汰下来的238峰骆驼拨归巴里坤驼场牧养。乾隆五十六年(1791)驼场共计有骆驼1088峰。嘉庆十年(1805),驼场孽生日盛,挑选出健驼租赁给驼商刘金坤、刘成强驮运官粮。嘉庆二十五年至道光八年(1820—1829)南疆发生张格尔之乱,在军用挽运中,骆驼损失很多。同治十二年(1873)又从乌里雅苏台、科布多等地解送健驼四五千峰,交由巴里坤驼场牧养。光绪一年(1875)左宗棠受命平定阿古柏时,官驼死亡,丢失很多,日不敷出,驼场将剩下的骆驼卖掉,驼场撤销。左宗棠为解决军资军粮运输问题,组织了民间驼运,巴里坤的民间驼业发展很快,商民组织了不少驼队,每年运粮1000余万斤,解决了“漠北用兵,粮运维艰”的困境。为收复新疆,统一祖国做出了贡献。到民国初期,巴里坤还有60余家驼商,拥有1.2万余峰骆驼。巴里坤的驼队成了往返南北疆及归绥的一支运输主力,促进了新疆商业的发展。巴里坤的驼商还组织了驼会,以调理驼运事物。
http://s1/mw690/004kAcP0zy6NKM2qQta30&690
骆驼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运输工具,一头骆驼长距离能驮载150—200千克,短程能驮载300千克以上。一车一驼可挽运1.5—2吨。骆驼用于骑乘时候不多,用于骑乘,中速前进每小时可走10千米。
http://s14/mw690/004kAcP0zy6NKM35SX32d&690
http://s7/mw690/004kAcP0zy6NKM3xxt4b6&690
http://s5/mw690/004kAcP0zy6NKMDwdykf4&690
http://s9/mw690/004kAcP0zy6NKM6c6Tu88&690
本博文文字根据《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志》、《中国歌谣集成新疆卷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分卷》整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