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哈密(十八)清代巴里坤汉城

巴里坤汉城德胜门
巴里坤汉城又称“绿营兵成”,位于巴里坤镇西侧,为雍正九年(1731)宁远大将军岳钟琪率师平定准噶尔叛乱后夯筑的绿营兵城,东西长1553米,南北宽788米,墙高6.8米,上宽4米,下宽6米。汉城与伊犁惠远城、乌鲁木齐巩宁城、奇台孚远城并称为北疆四大军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巴里坤县志记载:“绿营兵城即现在的汉城。清雍正九年(1731),岳钟琪统兵修筑。清政府原议准筑周长十四五里、容兵丁三万众的巴尔库尔绿营兵城,告竣的兵城周长仅8里2分。为弥补面积不足,后又在主城东西各5里处修筑周长2.5里的小兵城两座”。

据《镇西厅乡土志》记载:“(汉城)周约一千四百八十二丈,凡八里二分有奇,高一丈九尺,城门四,东承思,西得胜,南沛泽,北拱极”。该城原有城门楼4座,城门4座,城墙上有城垛3600个。墙外炮台12座,马面12座,城四周挖有护城河,宽近4米,深2米,城外吊桥4座。城中央修建有鼓楼上下两层,上为魁星阁,下面可穿行马队、驼队和牛车,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驻有步兵3678人。据《巴里坤县志》记载:“清同治年间,在汉城西南隅巴里坤镇标绿营兵大营房,清兵由分散南街各小院兵房迁大营房。

白马拖缰雕塑
白马拖缰的传说:传说岳钟琪大将军在夯筑城墙时,地处沼泽地带的北城墙,修筑时很不容易,夯筑一段,就倒塌一段,怎么也夯不成直线型的,他心急如焚,找来各路筑城高手,进行重新夯筑,还是随修随倒。

岳钟琪将军为筑城之事整日愁眉不展,难以成寐,苦思冥想不得其法,一天拂晓时分,正在犯困的岳将军迷迷糊糊之中,仿佛看到一位老将军骑着一匹白色战马急匆匆来到营帐,对他说:“你现在夯筑这段城墙不能使用直线夯筑,你按照马缰绳拖印夯筑即成也。”老将军说完飞驰而去。岳钟琪猛然醒悟,是他的先祖岳飞大将军显灵了,给他指点迷津。第二天即派人骑着一匹白色战马,在北城墙修筑处扬鞭驰入草原,并命令叫侍从带人根据缰绳拖拉的印记,沿线钉木橛标识。并按照此线路修筑好北城墙。由于战争所需,原本设计周总长为15里,容兵3万名的城池,但由于时间紧迫或地质条件的原因,只夯筑了周长八里二分的城池。此城建成后因嫌其小,为弥补不足,又在东西各五里处分筑两座小型兵城,互为犄角,人称东西破城子。

城墙外的麦田
到巴里坤
清 史善长
到此疑无路,群山裹一城;
光分太古雪,未及半天晴。
鼓角重关壮,风雪百战平;
摩挲残碣在,唐汉未销兵

巴里坤
清颜检
背郭岭嵯峨,环城海不波,
镇西新府治,拱北旧洒脱。
事纪唐贞观,碑留汉永和,
裴公遗迹在,悔未一摩挲

此照片拍于9月底,

西城门瓮城

巴里坤县城街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