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哈密(十四)魅力山城、神秘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巴里坤汉城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下辖自治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成立于1954年9月30日,位于天山山脉东段与东准噶尔断块山系之间的草原上,地理坐标为东经91°19′30″~94°48′30″、北纬43°21′~45°5′19″,东邻伊吾县,南接哈密市,西毗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北界蒙古人民共和国,中蒙国界长达309公里,设有中国国家一类季节性开放口岸——老爷庙口岸,是新疆与蒙古国发展边贸的重要开放口岸之一。全县总面积38445.3平方公里,县境东西长276.4公里,南北宽180.6公里。县城西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595公里,东南离哈密行署所在地哈密市131公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总面积3.84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戈壁占2.55万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6%。2010年县域总人口10.24万人,由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13个民族构成,其中哈萨克族占35%,其他少数民族占2%。2013年,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辖4个镇、8个乡:巴里坤镇、博尔羌吉镇、大河镇、奎苏镇、萨尔乔克乡、海子沿乡、下涝坝乡、石人子乡、花园乡、三塘湖乡、大红柳峡乡、八墙子乡。境内有:兵团红山农场、黄土场开发区、良种繁育场。
巴里坤名称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说系突厥语“虎湖”之意,因巴里坤湖而得名;一说系蒙古语“巴尔库勒”的谐音,意为“虎前爪”,以地势险要取名;一说为古代月氏语。

巴里坤县奇特的地形地貌是新疆地形特征的一个缩影。巴里坤县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受地质构造控制,大体可以分为高中山地、高原、盆地、戈壁荒漠、湖泊五大类。地形特征为三山(巴里坤山、莫钦乌拉山、东准噶尔断块山系)夹两盆(巴里坤盆地、三塘湖盆地)。南部是巴里坤山,中部是莫钦乌拉山,北部是东准噶尔断块山系。巴里坤山(南山),位于县境南沿,为天山山脉东段,绵延县境内160多公里,平均海拔3300米,最高峰是奎苏东南的月牙山,海拔4308.3米。在海拔36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分布着大量的冰川。 巴里坤县中部是天山支脉莫钦乌拉山,因在巴里盆地之北,当地俗称"北山"。莫钦乌拉山由西北向东南延伸,中部高,西部陷没,全长70公里,海拔在2800-3200米之间。
最北部中蒙国界处是东准噶尔断块山系,东西走向,包括五条山(小哈甫提克山、大哈甫提克山、呼洪得雷山、苏海山),逶迤县境170公里,平均海拔在2000为米左右。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城位于巴里坤盆地是由巴里坤山、莫钦乌拉山和萨尔乔克西山所包围的山间盆地,是巴里坤县的平原地区。海拔1500-2000米。其中,西北山势最低,形成了水气入侵的天然缺口,盆底西宽东窄,状如老虎大腿。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巴里坤湖为盆地的最低处,海拔1581米。盆地分为三个地形区:南北高山区、西部低山区及中部高位盆地。整个盆地面积是的4514.6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1.74%。 三塘湖盆地,在莫钦乌拉山与东准噶尔断块山系之间。虽说距县城88公里,但地形状况与巴里坤盆地大不相同。多为戈壁地带,呈荒漠与半荒漠景观。这里因风大,形成了风蚀蘑菇和第三级的雅丹地貌分布。

历史沿革:巴里坤古称蒲类国,西汉神爵三年(前59年)属西域都护府管辖,后为匈奴游牧地。东汉属西域都护府管辖,后属匈奴。北魏属柔然、高车。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建蒲类县。宋代属伊州。元代属别失八里行省东境,始称巴尔库勒。明代属瓦剌和硕部。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内附,改巴尔库勒为巴里坤。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置巴里坤直隶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设镇西府。清咸丰五年(1855年)裁府改设镇西直隶厅。民国二年(1913年)撒厅设镇西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划归哈密行政区。1954年恢复巴里坤县名,成立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隶属哈密地区。

巴里坤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3000多年前就有建置记载。巴里坤古称蒲类,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进入新疆的第一重镇,曾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历史上曾有过蒲类(西汉)、甘露川(唐代)、巴尔库尔(元代)、巴里坤(清初)、镇西(清代)等不同称谓,一直是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交通中心。巴里坤文化淳厚,民汉文化、中西文化在这里荟萃交融,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语言文化、饮食文化、庙宇文化、城池文化、遗址文化等,被史学家推崇为新疆汉文化的宝地。巴里坤素有“古牧国”、“文化重镇”之称和“万驼县”的美誉,是新疆历史上“三大商都”、“八大名城”之一。

2007年,巴里坤社火脑阁抬阁、民间故事、巴里坤小曲子、汉族节日习俗被列入自治区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新疆汉族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共7个,巴里坤占4项)。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有全国四大鸣沙山之一的巴里坤鸣沙山、新疆三大草原之一的巴里坤草原以及西黑沟、怪石山等景区。

县城公园一角
巴里坤古迹众多,有近1300年历史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河古唐城遗址、3000年保护单位大月氏王庭兰洲湾子古遗址群、200多年历史的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疆保存最为完整的土夯城汉满两城和地藏寺、仙姑庙,有唐代、清代修建的绵延200余公里的28座烽火台。巴里坤曾有各类庙宇百余座。文化遗迹有东汉任尚碑、裴岑碑、姜行本碑、富宁安碑、保安碑等唐清时期古碑7块;

巴里坤湖(蒲类海)
清代中期文人李维城撰拟了巴里坤八景,分别是天山松雪、瀚海鼍城、龙宫烟柳、岳台留胜、镜泉宿月、黑沟藏春、尖山晓日、屯稼堆云;巴里坤三胜分别是、沙山藏营、镇海碑亭、冰沟宝塔等。巴里坤有五奇,分别是百川西流、衙门向北、六月飞雪、夏种冬收、驼鸣寄情;一绝,就是冷巴里坤年平均气温1°C,素以高寒著称。

县城边的巴里坤草原
截至2013年,巴里坤有国家AAAA级景区1处(巴里坤古城景区),国家AA级景区2处(哈萨克展馆、怪石山),A级景区1处(古民宅)。有旅游企业2家(坤原旅游公司、哈密市太阳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有旅行社1家(景色风光旅行社)。旅游商品开发制作企业5家,旅游商品销售店15家。四星级酒店1家、二星级酒店2家。全景区住宿最大接待能力为2161人,餐饮最大接待能力为7748人/次。2006年,被命名为自治区历史文化名城。2007年,被自治区命名为旅游强县。2008年,巴里坤古城景区升为全国AAAA级旅游景区。

巴里坤赛马场
(本博文资料根据网络资料及巴里坤坤哈萨克自治县县志整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