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塔城(三十四)红楼博物馆

红楼博物馆位于塔城市文化路,是塔城市地方标志性建筑,1999年7月被定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9月被自治区宣传部命名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塔城地区唯一的综合性博物馆,陈列布展分历史、民俗、革命史诗和成就展览四部分。目前馆藏有文物7700余件。

红楼的由来:1851年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俄国取得了在塔城设领事馆、划贸易圈、百里通商免税和购占土地草场等特别权利。在俄政府奖励开拓的扩张政策鼓舞下,俄国商人结伙引伴纷至沓来,俄籍商人热玛赞·恰尼谢夫(塔塔尔族)1861年为了逃避兵役从俄国谢米州坦布城来到塔城。开始为在汉口办有茶厂的俄商瓦高跑腿,向北疆等地推销米心茶。完成原始积累后,热玛赞自立门户,开设吉祥涌洋行,低价收购新疆皮毛、棉花、肠衣和各种土产,出口俄国及欧洲,从俄国进口日用百货批发兼零售,吉祥涌洋行的生意网点布满南北疆,远达甘、陕等地,在塔城和乌鲁木齐郊野还占有大片四季草场,兼营畜牧业。新疆商家无人敢与之竞争。吉祥涌洋行鼎盛时,热玛赞选中南邻俄国驻塔城领事馆,东接俄商贸易圈的市中心三角地修建商务中心。1910年,聘请来俄国建筑师设计监工,雇本地能工巧匠建窑烧砖,铁木细作,精心施工。1914年红楼建成,建筑面积885平方米。上层为起居室和商务会客用房,下层储藏珍贵物品。整个建筑外墙涂以铁锈红,于是民间称之为“红楼”。俄国十月革命后,洋商洋行逐渐失去靠山,他们曾经暗中自助沙俄白军,企图复辟。后看大势已去,大多加入中国籍,结交官府,继续经营。热玛赞无子嗣。他死后,吉祥涌洋行产业由其弟那木土拉的三个儿子哈山、胡沙因、协力甫继承。

1937年秋,掌控新疆的军阀盛世才为了强化独裁统治,打击敌方势力,搜刮钱财,炮制了“大阴谋暴动案”,将一大批军政官员、蒙哈王工、喇嘛阿訇、富商巨贾构陷网中。塔城红楼作为“逆产”也被政府没收。1941年改作塔城行政区医院,三位俄罗斯医生在这里开设西医门诊。1945年8月,三区革命塔城专员公署入驻红楼。新中国成立后,为塔城专署机关办公处。1975年,红楼成为塔城行署农林畜等科(局)的办公室。1984年,红楼划归塔城报社使用,报社对70岁的红楼进行了检查和修葺,拆除了古老的壁炉,改装了现代化的暖气。

博物馆院内
2006年初,塔城地委、行署筹资1300余万,在红楼原址建塔城博物馆。保护文化遗产,展现时代风貌,对红楼进行全面整修,并依照红楼的建筑风格续建了一座1289平方米的两层楼展厅。

草原石人

塔城岩画:刻在石头上的艺术,塔城市岩画至今共发现两处,一处分布在那音乔卡山,另一处则分布在塔尔巴哈台山后山夏牧场。塔城市境内的岩画虽然分布不多,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游牧、狩猎、舞蹈、车辆、家畜、野生动物和人物格斗等不同构图的画面,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丘陵、山区和转场牧道上。有的岩画是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有的则仅仅是勾画一个物体,其表现结构、表现手法不尽相同,有的夸张、有的纪实,有的岩画动物与原型一样大,有的则仅有几平方厘米大小。

那音乔卡山岩画在塔城市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的那音乔卡山,距离该乡江木尔村西北约一公里处。此山海拔不高,山体不大,灌木较少,土质以沙土石子为主,其岩画位于山顶部位,面积约20平方米,分布在靠近山顶的5块黑色垂直岩面上,岩画分早晚两期。早期画面有5处,向南,雕刻较深,岩晒很重,岩画长宽一般在0.3米乘0.3米左右,有人物跳舞、打架、骑马、乘车的图案,也有山羊、盘羊、马、牛、骆驼、鹿等动物图案。晚期岩画画面朝东、西方向,有哈萨克族人名、公元纪年,牲畜。由于那音乔卡山与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的江木尔扎村毗邻,再加上早期未对此处岩画做任何保护,因此,那音乔卡山岩画遭人为破坏较为严重,许多岩画上都明显有被石头敲打过的痕迹。

塔城市岩画保留较好的要算分布在塔尔巴哈台山后山窝依加依劳夏牧场附近的岩画。窝依加依劳夏牧场距塔城市70余公里,位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国的边境线上,山势雄伟壮观,其草场水草肥美,历来是塔城市牧民优良的夏牧场,夏牧场周围,喀浪古尔河七折八绕,景色十分迷人。也正是由于距离喧嚣的人群较远,因此岩画未遭人为破坏。岩画分布在窝依加依劳夏牧场以北的山坡中部,郁郁葱葱的草木中,突兀出数十处黑色垂直岩面,岩面上,雕刻的岩画刀工精美,清晰可辨,主要以动物为主,其中又以牛羊和狼的图型居多。

此次塔城之行,乘坐一辆轿车,未能深入到草原深处,没有拍到在草原中的岩画,就拍了博物馆大院内摆放的几块岩画和草原石人,供博友欣赏。

古车
(本博文资料来源于塔城市人民政府网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