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嫌疑人X的献身》的人物角色分析与感悟1

(2018-06-21 21:50:16)
标签:

杂谈

石神:如果你过得不幸福,我所做的一切才是徒劳。    

       石神,大学期间的数学系天才,中年时期的普通高中数学老师。
       大学的石神,“我不想随便用天才这种字眼,但这个字眼确实适合他。甚至有教授表示,他是五十年甚至百年难得一见的人才。”物理学天才,帝都大学副教授汤川向好友草薙这样介绍到,我们也可以从侧面看出石神的天赋和高度一定非常人所及。
       尽管天赋异禀,追求卓越,然而因为某些原因,石神并未如自己所愿,当一名大学数学教授,终生致力于数学研究,而是成为一名普通的高中数学老师。他整天面对着一群对数学毫无兴趣,毫无天赋的学生,做着一些与数学无关,同时也与教育无关的事情。他感到无奈和无力,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甚至想到用自杀来结束这一切,直到他遇见靖子母女。或许,从他开门的一瞬,就早已注定了结局,那两双从未见过的美丽眼睛,于无意间为他带来了生之希望,让他重拾生命的意义,也从此改变了他的整个人生轨迹。
在他得知靖子母女失手杀了前去纠缠的前夫富樫后,没有太多犹疑,当即就决定为她们掩盖罪行。他以身试法,用自己聪颖过人的头脑,设下残酷并且匪夷所思的局,让警方一直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徘徊摸索,却始终无法触及案件的核心。当他知道终于瞒不下去的时候,选择了自首顶罪,或许也可以说是赎罪,毕竟他是真的杀了人。为了让口供天衣无缝,不露破绽,还不惜把自己贬低成变态跟踪狂,制造因背叛而怨恨的假象。
       正如汤川所说,石神是一个单纯的人,一旦寻到一个目标,他就会切断所有退路,全身心投入,要么赢得全部,要么输得彻底。他所做的一切的一切,甚至都不希望靖子知道丝毫,他唯愿,这个曾经拯救了他生命的人,给了他新的人生快乐的人,从此获得幸福,哪怕这份幸福里没有自己的位置。石神在最后给靖子的一封信里写到:“工藤邦明先生是个诚实可靠的人。和他结婚,你和美里获得幸福的几率较高。把我完全忘记,不要有任何负罪感。如果你过得不幸福,我所做的一切才是徒劳。”石神带给我们的,是一场世间最深沉的暗恋,也是一场世间最纯粹而又最绝望的爱情。

汤川:纸笔有限,或许尝试本身才更有意义。
     “拟一个别人无法解答的问题和解开那个问题,何者更困难?”书中这个带着哲学思维的数学问题,让汤川和石神都费解,而不管是否自愿,他们却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达摩石神为了爱情,设计了一个别人难以解答的问题,而伽利略大师汤川则为了正义,致力于解开那个超级难题。
       达摩石神,一个数学天才,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问题设计者,而要想真正解开问题,无疑也是一项相当高难度的挑战。
汤川,物理学天才,帝都大学副教授,博学多闻,除了数学和物理,其他领域也多有涉猎,连达摩石神暗自鄙视的文学和艺术都了如指掌。若石神是数学界难得一见的天才,那么汤川则是一位全才,与石神专注于数学和爱情不同,汤川则多了几分生活的气息。
       汤川,不仅可以与学社会学的草薙成为挚友,同样也可以与学数学的石神成为好友。他钦佩于石神天才的逻辑思维以及对数学的执着追求,对他有种棋逢对手的惺惺相惜,注定与其交涉颇多。初次见面,彬彬有礼,与石神一拍即合。二人有同样的野心——企图以理论构建世上的一切,但采取的方式正好相反。石神试图借由数学公式的推演达成这一目标,汤川却从观察着手,发现问题,加以解决。石神喜欢模拟推理,汤川则注重实验。这决定了二人对待身边人事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或许也决定了石神是那个问题的设计者,而汤川是那个问题的揭秘者。
       汤川有着可以下棋互怼的好友,与他人相处也总是文而有礼,笑脸相迎,但其谈吐间却隐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压迫感。汤川最后给靖子述说残忍的真相时,依旧温文尔雅,却带着一种强有力的气势。但最重要的是,他更具有一种正义感。他曾说,你我都不可能摆脱对时钟的束缚,彼此都已沦为社会这个时钟的齿轮,一旦少了齿轮,时钟就会出乱子。纵然自己渴望率性而为,周遭也不容许。我们虽然得到了安定,但失去自由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个世上没有无用的齿轮,只有齿轮自身才能决定自己的用途。可见,他遵从世间的规则,不会为了自己的目的剥夺他人的生命,这点对于一个天才尤为重要。聪颖智慧很好,但应该用在正确的地方,而不是对无辜的人造成伤害。作为一个侦探家,他层层推进,终于拨开了迷雾,却也陷入了深深的纠结和痛苦之中:他为技师无辜丧命而不平,也为好友身陷牢笼而惋惜,如果向警察说出真相,可能会打破这一切,但结果却也不一定就是好的。
       作为一个物理天才,他对于科学的很多看法也让人印象深刻,对学化学的我有着深深的触动。
       纸笔有限,或许尝试本身更有意义。对于许多证明的定理,我嫌其繁琐,只是记结论,毫无疑问,这样很难理解事物的本质。针对物性学的题,他对学生点拨,“自以为是永远都是大敌,本可看到的东西也会因此视而不见。有某些前提指示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可以沿此前行,但更为重要的是,跳出这个束缚,从更全面的角度解读。”对于学生的缺乏思考,他指责,“所谓考察,就是思考之后仔细审查得到的结论。如果因为实验得到了预期的效果就感到庆幸,那就太浅薄,更何况,本来就不可能恰如你所预期的那样。”作为化学专业的学生,我也应该牢记,在做实验时,不管得到的是否为预期效果,都应该深入思考,而不是停留在结果的表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