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野牛的种类、数量与分布

标签:
野牦牛白肢野牛白臀野牛大额牛金色野牦牛杂谈 |
分类: 精彩动物世界 |
天地自然团队编辑整理
http://s10/mw690/004kyEnUgy6J1Z8stiFb9&690
印度野牛又名白肢野牛 (Bos gaurus)
以体躯巨大而著称,是现生世界牛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分布于我国云南以及南亚和东南亚一带。90年初估计中国有1000多头,由于近20年的盗伐、盗猎,2013年数量下降到100多头,处于十分濒危的境地。
雄兽的双角非常雄伟,弯度相当大。由于印度野牛四肢的下半截都是白色的,就像是穿了白色的长筒袜,所以被叫做白肢野牛,在产地更是被形象地称为“白袜子”。
印度野牛主要栖息在热带、亚热带的山地森林和草原中,并且有垂直迁移的习性,夏季多在海拔较高的山上,冬季则逐渐下降,活动范围较广,过着游荡的生活,没有固定的住所。它们喜欢群居,但群体不大,以雌兽、幼仔和亚成体组成,其中有一只体形较大的雌兽为首领。成年雄兽多是“孤牛”,仅在发情期回到群体中生活,交配之后再离开。
http://s16/mw690/004kyEnUgy6J1ZcXdlZ8f&690
爪哇野牛又名白臀野牛(Bos
javanicus)
http://s10/mw690/004kyEnUgy6J1ZhkncR09&690
大额牛( Bos frontalis)
基本上处于半野生状态,一般被认为它是由印度野牛驯化的家畜,但它们之间还是有一些明显的区别。大额牛的前额宽大,角不弯曲,角距也更宽。大额牛见于我国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印度东北部和缅甸北部一带。我国数量有4000多只。
http://s11/mw690/004kyEnUgy6J1ZmHMb89a&690
野牦牛(Bos mutus)
是我国青藏高原一带的特产动物,体形大而粗重,但比印度野牛略小。它的体毛为暗褐黑色,特别长而丰厚,尤其是颈部、胸部和腹部的毛,几乎下垂到地面,形成一个围帘,如同悬挂在身上的蓑衣一般,可以遮风挡雨,更适于爬冰卧雪;尾巴上的毛上下都很长,宛如扫帚一般,显得蓬松肥大,在牛类中十分特殊。头上的角为圆锥形,表面光滑,先向头的两侧伸出,然后向上、向后弯曲,角尖略向后弯曲,如同月牙一般。角的长度通常为40~50厘米,最长的角将近1米,两角之间的距离较宽。
中国数量3到5万头,占全世界95%以上。
野牦牛栖息于海拔3000~4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带,夏季甚至可以到海拔5000~6000米的地方,山高岭峻,十分荒凉,空气稀薄,植被贫乏,而且时常风雨交加。但野牦牛具有耐苦、耐寒、耐饥、耐渴的本领,对高原环境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野牦牛的四肢强壮,蹄大而圆,但蹄甲小而尖,似羊蹄,特别强硬,稳健有力,蹄侧及前面有坚实而突出的边缘围绕;足掌上有柔软的角质,这种蹄可以减缓其身体向下滑动的速度和冲力,使它在陡峻的高山上行走自如。野牦牛的胸部发育良好,气管粗短,软骨环间的距离大,与狗的气管相类似,能够适应频速呼吸,因此可以适应海拔高、气压低、含氧量少的高山草原大气条件。
http://s3/mw690/004kyEnUgy6J1Zsa2r022&690
金色野牦牛,也被人们称作“金丝野牦牛”,顾名思义是全身被毛为金色或者、金黄色的野牦牛,其外形特征与其他色系的野牦牛无异。金色野牦牛主要分布于西藏阿里地区和那曲地区西北部,营群居生活,不与其他色系的野牦牛集群生活、繁殖。1987年7月,根据当地藏族群众提供的线索,刘务林和乔治•夏勒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发现了科学意义上的金色野牦牛,由此科学界才真正发现这一具有金色被毛的野牦牛。目前,金色野牦牛尚未被证实为野牦牛的亚种,有学者分析它是野牦牛的色型变异,而被认为是一个野牦牛的特有种。
数量200只左右!只有中国才有。现在有2名野保人员专门监护。
通过我们的了解,志愿者发现生活在中国云南的几种野牛变得十分稀少,甚至到灭绝的边缘,希望大家加入保护云南野牛的行列。保护云南野牛QQ群号:146699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