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小结
一、容易读错的音
悠哉(zi√
霎时(chà
虚拟(l
荒谬(miào
巍峨(wi√
抽搐(cù
二、多音字辨音
弹
tán(弹奏)
字音辨析:“处”表示“地方、某些机关”的意思时,读“chù”,如处所、办事处;其他情况一般读“ch”。“传”表示“传记、叙述历史故事的作品、解释经文的著作”的意思时,读“zhuàn”,如水浒传、经传;其他情况一般读“chuán”。
实战演练:ch
xing
三、容易写错的字
哉:(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曝:左边是(“日”),不是“目”。
轴:右边是(“由” ),不是“田”。
盲:上面是(亡),不要多写一点。
陶:右部里面是(缶),不是“击”。
四、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1.形近字
哉(善哉)
战(战斗)
谱(谱写)
普(普通)
纯(单纯)
吨(吨位)
2.同音字
jiàn |
(健)康 |
táo |
(陶)器 |
五、词语听写
善哉
霎时
失明
六、词语搭配
1.填动词
(推)开门
(绱)鞋底
2.填入恰当的修饰词
(1)(幽静)的小路
(雪亮)的浪花
(优美)的姿态
(2)(激动)地说
七、近义词
微弱——弱小
恬静——安静
美妙——美好
驰骋——奔驰
陌生——生疏
常考词义辨析的词组“激烈” 和“热烈”。
|
“激烈”着重指运动紧张或双方斗争尖锐,达到很高的程度,常形容争论、辩论、竞争、搏斗等;猛烈是指着重指来势又猛又急,常形容爆炸、响声、攻击、冲击、风雨等。
1.经过(
2.风(
八、反义词
著名——平凡
美妙——丑恶
高扬——低垂
尴尬——自然
九、特殊词语
ABCC式:微波粼粼
ABAC式:无穷无尽
形容时间短的词语:霎时间
十、佳句积累
1.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比喻句)
2.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反问句)
3.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排比句)
十一、重点句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万分,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并发誓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值得再为之弹琴的人了。
3.牛斗力在角,尾搐人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4.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这段话描写出了鞋匠听到贝多芬的琴声后,所联想到的三幅画面:(1)月亮升起,海面平静。(2) 月亮升高,风起浪涌。 (3)月光照耀,波涛汹涌。从这三幅画面中,我们能体会到旋律的变化依次是:音乐轻柔、舒缓——气势逐渐增强——高昂激越。
5.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彻底” “无比漂亮”两个词说明利用“马鞭”代替真马,从根本上解决了京剧舞台上无法使用真马的问题。
十二、复习课文
1.《文言文二则》中《伯牙鼓琴》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 《书戴嵩画牛》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
(
1.《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盲姑娘对音乐的(执着)和(热爱),同时也表现了贝多芬对穷人的(同情)和(热爱),赞扬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
3.《京剧趣谈》为我们介绍了京剧中最有代表性的道具(
十三、背诵、默写
背诵21课《文言文二则》中的《伯牙鼓琴》、22课《月光曲》第九自然段。
十四、“语文园地”相关重难点
1.积累掌握一些与戏曲有关的词语:
亮相
跑龙套
粉墨登场
2.积累掌握有关描写“技艺高超”的词语:
高山流水
轻歌曼舞
|
画龙点睛
实战演练: 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比喻笔法高超的人写出动人的文章。(
2.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十五、考点归纳
1.《文言文二则》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有很大的区别,所以通常会对一些重点的词句进行考查。特别是《伯牙鼓琴》会以课内阅读的方式进行考查。
2.《月光曲》第九自然段要求背诵,通常以按课文内容填空或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文中联想的手法运用较多,皮鞋匠通过听贝多芬的琴声产生联想的画面这部分也是考查的热点。
3.《京剧趣谈》一文要求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第1自然段容易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