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三种人,不值得同情,要远离

标签:
转载 |
![[转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三种人,不值得同情,要远离 [转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三种人,不值得同情,要远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作者/儒风君来源/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
善良是一种能力,不是爱心泛滥。
古人说,“福祸无门,唯人自召”。
意思是,福和祸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人自己招来的。
万事都有因果,一个人的命运如何,有时候并不是取决于天意,而是取决于自己平时种下了什么样的“因”。
所谓命好的人,大多有一个宽广的胸怀,他们遇事不会较真,也不会为难自己,因此,他们才能够生活得从容、幸福。
而那些命苦的人,他们的痛苦,也大多是自找的。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遇到这几种可怜人,需要收起你的善良。
01
抱怨生活,不思进取的人
尔 · 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不留情面地指出:" 抱怨的本质,其实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抱怨,其实是一种逃避,而且期望别人跟自己一起逃避。
抱怨会唤起他人的共鸣,让抱怨成为一种传递的心灵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甚至还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02
言而无信,谎话连篇的人
知乎上曾有人提问:什么是做人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说:遇到事情靠得住,责任面前有担当,信用永远是第一位。可见,信用是一个人为人处世中最重要的品质。一个人品差的人,往往不讲信用,言而无信。反之,一个人品好的人,往往讲究信用,言而有信。《史记》里记载了一则有关诚信的经典故事:春秋时期,齐恒公出兵讨伐鲁国,鲁军败退提出献邑求和,于是两国约好在柯地会盟。正当订立盟约之际,鲁将曹沫突然跳上盟坛,用匕首劫持齐桓公,要他退回被侵占的鲁地。齐恒公迫不得已,只好答应。待到曹沫回到席位上后,齐恒公有些后悔,管仲进言如果背信则失信于诸侯。最终,齐桓公还是听从了管仲的建议,将侵占的鲁地尽数归还鲁国。诸侯们听闻此事,纷纷称赞齐桓公言而有信,都争相亲附于他。不得不说,齐桓公之所以能成为当时的霸主开启霸业,这与他能信守承诺讲究信用有很大的关系。常言道,人无信不立。孔子也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信用,是一个人立世的根本。一个人不讲信用,即便靠着坑蒙拐骗的手段了过上了不错的生活,那也必定不能长久。远离这类人,防止上当受骗。
03
心不善,不懂得感恩的人
善良是好人品的关键要素,人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方能受人敬仰。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忘恩负义者,就像你伸手把事物送进他的嘴里,他却想连你的手一起咬下。
古人云,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可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只想得到从不付出,占尽他人便宜。
你帮他,视为理所当然,你让他,永远得寸进尺。
一朝穷困潦倒时,从不换位思考,只知道无休止地索取。
从不顾念别人,就只顾全自己的利益,求人帮助把好话说尽,一旦飞黄腾达时,趾高气昂,把别人的资助恩情抛之脑后。
这类不懂感恩的人,着实可怕,没人品,没有良知,你帮助他,他只会考虑自己,你信任他,他只是在利用你,身边有此类人,一定要远离。
你会发现,人品好的人,往往都自带光芒,人人都想靠近,人生中最可贵的无非就是人品,一个人的心灵美永远战胜邪恶的表面。
做人,一定要心向善,做人永远不做白眼狼,受他人的恩惠,要铭记于心,有恩报恩,有情报情!
帮助别人是传统美德,但是你要看对方是否值得帮助。不能因为做了好事,反而被人讹诈,导致自己惹麻烦,或者与人结仇。
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一个男人跪在菩萨面前,希望菩萨帮他离婚;隔一会,男人的妻子跪在菩萨面前,希望菩萨能够帮她,让丈夫永远不要离开。
菩萨很为难,只能保持沉默,顺其自然,谁都不帮。
很多时候,什么都不做,就是慈悲。
遇到可怜的人,你要注意辨别。帮助心中有阳光的人,远离内心阴暗的人,拒绝帮助“不懂感恩”的人。
记住,善良是一种能力,不是爱心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