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殇:七夕变成情人节

标签:
淡泊宁静豁达人生杂谈 |
分类: 历史文化 |
在中国古代,七夕与爱情无关。七夕节又叫做乞巧节,起源于大家所熟悉的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乞巧节,顾名思义就是家里的姑娘向织女乞求心灵手巧。乞巧的方式,不同地区各有不同。穿针引线,小物品竞巧是最常见的乞巧方式,也是最早有记载的。《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这一天,京城的姑娘们穿针斗巧、拜织女、吃巧果等。唐代时,乞巧仪式包含了穿针、陈列瓜果、蜘蛛结网等因素,形成了非常完整的活动流程。
汉朝的七夕节,也有登楼晒衣的民俗。家家户户在这一天,都会把衣物拿到户外晒。仕族文人在这天会把家里的书晒出来。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就描述了有一人“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晒书,自谓满腹诗书的故事。……
然而,就在今天,同是中华文化圈的日本、韩国却依旧保存着传统的七夕节。
七夕的风俗是在奈良时代已由中国传入到日本的。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把七夕的日子,由中国农历七月初七改为公历的七月七日,不过还是有少数地区依然继续沿用中国农历的七月初七。韩国的七夕节呢,保持和中国的一样,都为中国农历的七月七。
值得一提的是,七夕节在日本和韩国都没有成为情人节,反而保留着最传统的节日方式。日韩都延续了中国古代乞巧的风俗和习惯,都是在祈求姑娘们能心灵手巧。这一天,日本人用五在诗笺上写下愿望和诗歌,然后挂在院内的小竹子上。在韩国,年轻的姑娘们把瓜果放在桌子上磕头祈求,让女人们织布的手艺越来越好。
相较于日韩对中国乞巧这个传统节日的继承,再看看把传统七夕节日包装成情人节的我们,是否感到惭愧呢?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文化究竟失去的有多少呢?
本文原创:简单文坊。致谢原作者!
前一篇:摄影:瑞士人的休闲生活
后一篇:[转载]美瀑,如诗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