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中庸之道。

标签:
杂谈 |
分类: 人生感悟 |

男人不做或少做家务事,别人会说这人“懒”,男人爱做或包揽家务事,别人同样会说这人如何如何。我在这并不是讨论男人是不是应该多做或少做家务,要说的是“度”,就是寻找一种“刚刚好”的状态,不左不右,不多不少。
《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用白话解说是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他的同学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明一些。孔子说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子夏则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子贡又问,子张能超过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记得小时候背过的几句不知出处的话,“不偏之谓中,不倚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后来才知道是北宋程颐说的,他是指为人居于中正之道,不偏不斜,以自然的纯正人性提高自身修养、对待万事万物。

孔子把中庸看作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也是他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高智慧。他所说的过犹不及,就是做任何事都要有度。凡事须适可而止。这个道理对我们平常来说,也是很有用处的,要随时把适度放在心上,警戒自己对事对物都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不能不加制约地恣意宣泄,谨慎过度就是胆怯,认真过度就是刻薄,执着过度就是顽固,世间一切都是遵循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的自然规律。

前一篇:闲谈“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