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种冷藏法

(2014-05-13 12:51:33)
标签:

杂谈

分类: 面包
面包要好吃,牵涉的细节很多,搅拌程度、搅拌终温、发酵控制、整型技巧...在在都是关键。

中种法;是分两次搅拌的方法,即先搅拌中种面团,使其经过一段时间发酵,再与其它部分混合搅拌形成制作面包的面团。因为酵母最怕糖,盐,油脂。因此中种法能使酵母在第一次面种中发酵良好,使水份完全渗透于面粉,使其水含量增加,经过第二次搅拌后,把气泡全打掉,达到柔软、组织细密效果。
用中种法制作面包,种面的温度环境非常重要,发酵时间过头或不足都不能制作好吃的面包,时间温度是最关键。中种法面团最后醒发较快,体积大,柔软,老化慢,不论制作者技术都可以整出好面包,而且面团温度,发酵管理可以很弹性。

中种法:将直接法配方里70%的面粉和70%的水(注1) 全部的酵母,简单揉成团,「中种」在室温里发酵2小时,再加入剩余材料一起打成主面团,接下来步骤不变,继续把面包做完即可。

冷藏中种法:将直接法配方里70%的面粉和70%的水 另外添加配方里1/5的酵母(注2),简单揉成团,装进塑料袋,压压平,放进冰箱冷藏室冰隔夜,之后再加入剩余材料一起打成主面团,接下来步骤不变,继续把面包做完即可。
备注:
1. 严格说是水份是以相对于中种面粉用量来计算,粗略算就差不多是总配方的7成。
2. 以总酵母用量为1%而言,冷藏中种先下0.2%,主面团仍下1%。这是蔡丰辰老师的说法:冷藏中种因为发酵时间长,那个0.2%可视为额外添加的,到最后已没什么作用,所以主面团的酵母可维持原用量,不用减。
至于中种和主面团的粉量比例问题,几乎多数的师傅用的都是「七三法」:中种70%, 主面团30%。按照 李泰杞老师傅(注)的说法,这是黄金完美比例。「那所谓的100%中种法呢?不是真正的中种法!」
「中种法」或「冷藏中种法」真的是小小技巧,绝对可大大提升面包美味程度的好方法。尤其做起来并不难,要注意的只有:
1. 中种面团不要过度搅拌,只要粗略和成团就好。
2. 加了中种的面团筋性形成快也发的快,搅打时不要打过头。听到拍缸声就差不多了,约8~9分筋就可,不需打到十分筋
3. 发酵时也要小心控制,不要发过头。「中种法」大约发到7分和8分就可入炉了。北欧蛋黄吐司因含糖油量高,面团超有力,真的是5分满就可入炉,出炉照常满模。

关于冷藏发酵法
冷藏发酵法让面团在低温下进行长期发酵,不只面包风味较好,也更省时方便。
表面看来,面包制作的时间拉长了,实际上是把一套面包制做流程拆开来分次完成。对很忙碌,没有一段完整长时间可以做面包的人来说,冷藏发酵法真是救命良方!不管是中种面团或主面团的基础发酵,都可以利用冷藏发酵来完成。
一般看到的做法是面团一坨装在塑料袋里就丢冰箱,小秘诀是面团先压压扁绑紧后再丢冰箱,为什么?
文师傅的说法是面团才会发的平均,不会有的地方比较发,有的地方比较不发。整坨的面团会因为中间冰不到而温度偏高,就失去了冷藏发酵的意义--低温长期发酵,面团会因此而太发。

冬天更适合做面包的理论依据
面种温度 种面发酵时间
备注:
1、5-15℃属低温发酵法。(最佳)冬天不必进冰箱,室温即可达到最佳效果
2、20-25℃属中温发酵法。(尚可)
3、30-35℃属高温发酵法。(最差)
4、第二次搅拌水温:
冬天低温以酵法必需用温水在40-60℃操作。
夏天低温以酵法制水温在5-10℃操作,夏天高温发酵第二次水温,必需全部用碎冰搅拌面团。
5℃ 15-18小时
10℃ 10-11小时
15℃ 7-8小时
20℃ 4-5小时
25℃ 120-15分钟
30℃ 60-80分钟
35℃ 30-40分钟


***************************************************
中种法 配方:
中种面团:1)高筋粉70%。酵母1%,糖2%,水42%
搅拌成团,26度的条件下发酵3到4小时,也可冷藏发酵17小时。
主面团:1)高筋粉30%,糖18%,盐1%,奶粉4%,鸡蛋8%,酵母1%。水8%,黄油8%
除黄油外的材料,中种撕成片,加入主面团材料揉成团,加入黄油继续揉至光滑扩展。发酵30分钟,分割滚圆,松弛15分钟,整形,38度下发酵45分钟,入烤箱烤制。
中种法的发酵;中种面团搅拌均匀之后应该用一个不锈钢桶或是塑料桶装起来。最好是盖上盖子。
基础配方如下 --
中种面团:金像175克,酵母2克,水105克(60%的水量)
所有材料混合,揉成团,入冷藏(12小时-48小时均可)
主面团 --
中粉75克,水60克,糖盐若干,黄油若干,酵母1克
想要口感更韧更Q,中粉可以用金像代替
想要口感更软更弹,水可以用牛奶 鸡蛋代替
想吃甜包,多加糖
想吃咸包,多加盐
想吃健康,可以用橄榄油代替黄油
想吃更加复杂的口味,那么多多的干果蜜饯随意加吧

网友提供的据说百试百中的方子(源自纪娟博客):
A---中种材料:高筋面粉:300克、鸡蛋白21克、牛奶96克、淡奶油84克、糖9克、牛油6克、干酵母2克
B---主面团材料:鸡蛋白24克、盐3克、糖45克、奶粉18克、干酵母1克、后加黄油6克
做法:
1、第一次搅拌:将A料入缸搅打至卷起阶段即可,发酵2.5—3小时。
2、第二次搅拌:将发好的A料加B料打至有Q性,再加C料打至面团出现薄膜即可。
3、延续发酵10分钟。
4、分割、滚圆→再松弛15分钟
5、卷擀入模(卷擀一次成品较松软,卷擀二次组织较绵细)。
6、最后发酵至7.5—8分满,入炉。
7、烤温:
不带盖:160°C—180°C共约30—35分钟;带盖:190°C—200°C共约30—35分钟。

比如蜜豆吐司,主面团的材料有 --
中粉75克,鸡蛋液30克,水35克,糖40克,盐2.5克,奶粉8克,黄油20克,酵母1克,蜜豆100克
1,中种面团撕碎,和主面团的材料混合(黄油,蜜豆除外),揉至扩展
2,加入软化的黄油,揉至完全
3,室温松弛30分钟
4,排气,擀成大片的长方形,铺上蜜豆,卷起,入吐司盒
5,室温发酵约50分钟
190度,中下层,烤约40分钟

蔓越莓菠萝皮吐司(冷藏中种法)
(配料为两个450g吐司的量)
中种:高粉350g 牛奶230g 酵母2g
主面团:高粉150g 中等大小鸡蛋一个水45g 酵母3g 糖70g 盐5g 玉米油40g 蔓越莓40g 少许蛋液刷表面
菠萝皮:黄油60g 糖粉45g 全蛋液20g 低粉80g 奶粉15g
制作方法:
1、混合所有中种材料,揉成面团(成团即可,不必很光滑),放入冰箱冷藏17小时以上。
2、菠萝皮做法:黄油室温软化,加入糖粉用打蛋器打匀,分次倒入全蛋液打匀,奶粉与低粉一起过筛加入,用刮刀拌匀,盖保鲜膜放入冰箱冷藏备用。
3、取出中种撕成小块,与所有主面团除玉米油的材料一起混合,揉至扩展阶段,加入玉米油,再揉至完全阶段。
4、揉好的面团盖保鲜膜室温松弛半小时。
5、半小时后,将面团等分成4份,排气滚圆,室温松弛15分钟。
6、松弛好的面团分别擀成椭圆形,翻面铺上蔓越莓,从上至下卷起,捏紧收口滚圆。将菠萝皮均匀分成四份,取一份放在两张保鲜膜中间,用擀面杖擀成比面团略大的圆片,撕开一面的保鲜膜,将菠萝皮包在面团上,轻轻撕掉另一张保鲜膜,用刀在菠萝皮上压出网格。四份面团都包好菠萝皮后,小心的排入吐司盒。
7、将吐司盒放入烤箱,选择发酵档,发至9分满。
8、烤箱预热上火170度,下火190度。
9、将吐司盒放入预热好的烤箱,烤40分钟左右,中途发现上色加盖锡纸,出炉立即脱模,在烤网上晾凉。

麻核桃全麦吐司(冷藏中种法)
材料:中种面团:高粉150克、水95克、干酵母1克;
主面团:高粉60克、全麦面粉75克、全蛋液46克、牛奶30克、糖25克、盐2克、黄油23克、芝麻核桃粉42克、干酵母2克;

烘烤条件:185℃,40min左右;
步骤:
1、将中种材料混合,揉至表面较为光滑的状态;
2、盖上保鲜膜,冰箱中发酵20h;
3、将主面团中的液体材料倒入面包机,后倒入各种粉类,以及撕成小块的中种面团;
4、启动菜单上的“和面团1—15分钟”;结束后,面团表面已经比较光滑;
5、再启动“和面团2—33分钟”;搅拌约15分钟后工作暂停,此时面团达到扩展阶段;
6、此时加入软化的黄油,走完整个和面程序;
7、整个揉面结束后,面团打到完全阶段,拉出大片的手套薄膜;
8、面团在面包机桶里,盖上湿布,松弛50min(天冷时间适时延长);
9、松弛好的面团,压扁排气;
10、分割成3个小面团(177克/个),滚圆后盖上保鲜膜,继续松弛15min;
11、松弛后的面团,擀开成椭圆形;
12、翻面后,左右各1/3向中间折起,稍微压扁;
13、继续松弛10min后,卷起的面团沿长的方向擀开;
14、翻面后,压薄底边,自上而下卷起,收口出捏紧;
15、卷起后,侧面图!一般说来,不超过2圈半,比较合适;
16、靠着吐司盒的侧壁,放入左右两边的卷,中间最后顺势放入;
17、蒙上保鲜膜,冰箱发酵15h;
18、完毕后,表面刷蛋液,撒黑芝麻;烤箱185℃预热后,放入中下层,表面上色后,加盖锡纸,35min左右,出炉~~~

黑芝麻吐司材料:
中 种:高筋粉175克,鲜牛奶105克,酸奶25克,白砂糖10克,酵母3克。
主面团:高筋粉35克,低筋粉40克,奶粉15克,白砂糖40克,,鸡蛋50克,盐2克,黄油25克,熟黑芝麻少许。
牛奶甜吐司材料:
中 种:高筋粉175克,鲜牛奶105克,酸奶25克,白砂糖10克,酵母3克。
主面团:高筋粉35克,低筋粉40克,奶粉15克,白砂糖30克,蜂蜜10克,鸡蛋50克,盐2克,黄油25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