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的种类及特征

标签:
古铜镜铜镜清代铜镜铜镜文化铜镜征集杂谈 |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蓦然回首,那些承载着历史文化的艺术品,逐渐重回人们的视野。铜镜,也在这拨收藏投资热潮中,绽放出鲜艳的花朵。
铜镜的品类
春秋战国的铜镜多集中在战国时期,如“山字纹镜”“羽纹镜”“云雷纹镜”“花叶纹镜”“龙纹镜”“变形蟠螭纹镜”“连弧纹镜”“镂空龙纹镜”“菱纹镜”“猴纹镜”“凤纹镜”等品类,春秋时期的铜镜不多见,除类似绳纹的“龙纹镜”偶见外,其他品种很难见到。
秦代享国不长,许多铜镜与战国和两汉时期的铜镜混在一起,年代定性多有争议,但这并不影响铜镜的珍贵程度和收藏取向。
两汉时期铸镜品类丰富。龙凤作为历史的图腾贯穿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体现在铜镜上则是每个朝代,各民族的铜镜上都有着不同面貌的龙凤纹饰。两汉时期的铜镜上,各式各样的龙纹,成为铜镜的主要纹饰,另像“四乳四神镜”“半圆方枚神兽镜”“七乳七兽镜”“长宜子孙连弧纹镜”“百乳镜”“四乳四虺纹镜”“神兽对峙镜”“重列神仙瑞兽镜”“四叶八凤纹镜”“神人画像纹镜”“龙虎纹镜”规矩纹镜等,也是这一时期的常见品种。
隋唐时期铜镜种类繁华,但多集中在唐代,铜镜划分亦有初唐、中唐、晚唐之分,隋代铸镜较少,且有年代依据可考。具体种类有“团花纹镜”“十二生肖纹镜”“瑞兽纹镜”等品种。
唐代铜镜首推“海兽萄葡纹镜”,大小尺寸不一,纹饰内容繁密,几种毫无关联的动植物聚于一镜,既和谐自然,又匪夷所思,令人不解,这大概就是她的迷人魅力吧。唐代龙纹镜,既有减地双圈十二龙纹镜,又有浅浮雕单龙纹镜,成为唐代各种艺术形式中最优美的龙纹图案。“双鸾莲花纹镜”“鸳鸯双凤纹镜”“双鸾衔绶带纹镜”是古人对爱情的追逐。“月宫镜”“三乐纹镜”“击球镜”“飞马镜”“仙山瑞兽纹镜”“蝴蝶花卉纹镜”等铜镜映射出大唐盛境。
这些各个朝代的铜镜纹饰品类并不单独的存在,有时往往会相互影响,交相辉映。其中纹饰特殊者,必然存量少,其市场价格高于常品,如战国铜镜上有带人面纹者,数量极罕,收藏投资价值则高于其他常品。
特殊的制作工艺方法
像特殊的年代款识,特殊的纹饰品类一样,铜镜特殊的制作工艺方式也是收藏投资关注的重点。
如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清时期的彩绘镜,分颜色调水彩绘和颜色调漆彩绘镜,以漆绘镜最具收藏价值。春秋战国时期的绘画作品,除少数帛画外,存世极罕,彩绘镜既是铜镜的一种装饰形式,又是一幅宝贵的绘画,而调水彩绘极易变色脱落,彩色无存,相对漆绘镜而言,多易保存,虽常有脱落,仍不失为铜镜中的奇葩。明清时期的漆绘镜,宜选为皇宫制作的御用镜。既有铜镜装饰形式,又是御用漆器,价值不言而喻。
http://s11/mw690/004kmK9Pzy7nVCE2ITE9a&690
春秋战国时期和唐代的镂空、镶嵌工艺铜镜,镂空增加了铸镜难度,镶嵌则增加了美观,所嵌玉石,绿松石、贝壳、琉璃皆为当时认为的宝石,而宋代以后铜镜上有镶小块玉石的,只是明清铜镜中的一朵小花,收藏价值难与春秋战国时期和唐代镂空、镶嵌工艺铜镜相比。
铜镜鎏金工艺多应用于汉唐时期的铜镜,匠人将当时应用在铜器上的鎏金工艺施于布满纹饰的镜背,富丽堂皇,由于锈蚀的原因,铜镜鎏金晶亮如初者极少,显示出当时拥有者的权力和财富,影响到今天的收藏投资市场里,鎏金铜镜金色完好者,市场价格是不鎏金者的一倍,甚至更多。
金壳和银壳铜镜均出现于唐代,用整块金板或银板,裁切后錾刻出纹饰镶嵌于铜镜背后,这些铜镜本身虽无纹饰,但金壳或银壳上的纹饰细密华丽,承袭着唐代金银器的风范,市价超出了许多同代精品铜镜的数倍。
http://s1/mw690/004kmK9Pzy7nVCEXpMkc0&690
局部纹饰经特殊工艺处理的铜镜多出现在两汉时期。经过处理的主体纹饰或对称纹饰,经过千年后铜镜局部依然银亮,光泽度明显高于镜上的其他部分,工艺方法尚无文字记载,但应不难,有待今人考据,市价高于同式铜镜数成。
铜镜的特殊制作工艺方法决定了它们的制作工艺难度和成本,反衬出当时使用者的地位和财富及制作数量,这也是今天收藏投资者们选择藏品的重要指标。
铜镜的形状、尺寸、薄厚和材质
铜镜的形状、尺寸、薄厚与材质直接影响到铜镜的制作工艺难度、数量、成本,进一步呈现出当时使用者的地位、财富以及今天的存世数量和珍稀程度。
圆形铜镜常见,菱花形较少,方形很少,异形更少,反映到市场中就是异形和方形铜镜市场价格最贵,圆形铜镜最便宜。
http://s6/mw690/004kmK9Pzy7nVCFPbJr25&690铜镜尺寸与薄厚是铜镜的直径尺寸和镜体薄厚尺寸。春秋战国时期铜镜以径8厘米,厚3毫米左右的最常见,直径12厘米以上的数量较少,市价成倍增长。秦代和西汉早期铜镜尺寸延承战国风格,镜径较小,重量较轻。西汉时期镜径尺寸较大。以直径12厘米,厚4毫米的铜镜最常见。直径18厘米以上,厚5毫米以上的两汉铜镜渐少。
隋唐时期铜镜尺寸较大,以直径12厘米,厚5毫米的铜镜最常见,直径18厘米以上,厚5毫米以上的铜镜最少见,在此基础上每增加一厘米的直径,市场价格增一成,增加5厘米,铜镜的市场价格则增加一倍的方法推算铜镜的市场价格。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任何铜镜尺寸超大或超小都影响了它们的市场价格,现将直径小于5厘米的铜镜称之为手镜,此说为市场俗理,不一定准确,但直径小于4厘米,或者更小,纹饰精细者,确比一般常见铜镜别有一番玩趣。
http://s3/mw690/004kmK9Pzy7nVCMCuFY72&690
若以一面直径10厘米的唐镜比较,在纹饰,品相形状相同的情况下,大一倍者直径20厘米,小一倍者直径5厘米,应舍小而取大,此理不可不知。
铜镜的材质以铜为主,只不过镜材中铜、锡、锌的比例有所变化,并未影响到各自的市场价格,偶见铁镜传世,因入土锈蚀严重,影响品相和价格,但铁镜的研究价值较高,有纹饰工艺特殊者,可藏。
铜镜的纹饰
古代铜镜分有各种纹饰和光素无纹者两种,光素者市场价格最低,有纹饰者同样尺寸者,以纹饰最精美、最繁密的价值最高。题材上,以人物纹饰最佳,龙纹等动物纹饰次之。
铜镜的品相
铜镜的品相包括了镜体的呈色,光洁度,锈蚀程度,完整程度。古代造镜会对镜体抛光打磨,镀色处理,使一些铜镜经历千年传世或出土后,表面呈色出现了多种变化,旧时古玩界根据青铜器表面锈蚀称之为“生坑”或“热坑”并细分为
“水银沁"。“黑漆古”“绿漆古”等种类。近年来铜镜收藏初期仍沿袭旧时传统,以黑漆古为最佳,近二、三年来,表面银亮无锈者已成新宠。我个人认为铜镜收藏宜首选“银背”或“铅背”它不仅保持了铜镜制作时的原始状态,更重要的是说明了它的金属物理和化学特性的变化较小,仍比较坚硬,尤其是投资铜镜者,铜镜尚未把玩几日,就自然残损了,十分不妥。所以“黑漆古”“绿漆古”等铜镜除手弹镜像,锵铿有声者,千万别藏,研究者除外。
“银背”“铅背”铜镜上也多有锈蚀。锈有浮锈,轻锈重锈之分。有浮锈者是无锈同样镜价的九成,有轻锈者是无锈者市价的七成,有重锈者是无锈者市价的五成。
另铜镜背面的轻锈覆盖率占50%左右,市价是无锈者的七成,轻锈覆盖率占70%左右,市价是无锈者的五成。重锈超过20%者,建议不买,青铜器锈蚀中还有一种有害锈。不仅市场流通的铜镜上有,就是拍卖会上也能见到有害锈铜镜,目前文博界对有害锈处理尚无根除方法,尤其是大部分收藏者居住地的气候或多雨,或有多雨的季节,使处理过的有害锈易发。建议不买。
铜镜上有残缺者比较多见,收藏研究尚可,投资则不易取。有轻裂纹,透而不通者,市价是同样无伤者的七成,透而通者市价是同样无伤者的四成,铜镜残碎不缺者市价是同样无伤者的二成。
存世数量
铜镜的存世量并不多,远达不到古代钱币一窖洞出几十万枚同样钱币的程度,收藏投资者只需了解某朝代某种纹饰种类的铜镜较常见,有所选择,如汉代的日光镜,昭明镜数量很多,选择时宜从品好,径大,纹精处选择。
目前,铜镜收藏投资的市价正处于加速上升阶段,原来大家一致认为的价格洼地观点,已出现分岐,有人勇跃的买,有人积极的卖。在横向上,比书画、瓷器要便宜,但在纵向上,与前几年铜镜价格相比有了明显的风险。虽然它不像书画、瓷杂赝品遍地,做伪手艺防不胜防,但许多运用现代工业中的修复残缺铜镜的手段,让许多铜镜收藏的“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易拉罐皮敲出的“银壳镜”也颇具隐蔽性,能迷惑不少藏友。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介绍一下收藏投资铜镜的技巧,而古代铜镜中的“有害锈”的认识与规避,铜镜的辨伪更是收藏投资的重中之重,不可小视。
http://s3/mw690/004kmK9Pzy7nVCWni5s82&690投资有风险,入手需谨慎,出手应该找正规渠道,以藏养藏方为上上之选
富华艺术叶小姐1801179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