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赵会盟台遗址

标签:
行走河南 |

写游记最开心事是探访地有所谓的历史典故,有历史典故地方,民间往往流传着一个个传奇故事,换句话说有些流传的历史典故真假难辨,所以,我一般会事先找些背景资料来证实这段历史典故的真伪,说的跟考古似的,其实是为自己写的游记负责,也是为了对得起读我博文的人。

你会相信吗?眼前的这堆坡地之上居然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的所谓""渑池会盟""高台之地。

千真万确,会盟台就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城西南1公里处的台地上。历史上,历代都很重视这处古迹地。眼前我们所看到""古秦赵会盟台"'六字隶书是民三十年(1941年)重修的呈四棱维形碑塔,高2米,每面宽约38厘米,护台基石和四面台阶遭受破坏,现仅存台顶碑塔。

据当地清史渑池文献记载,明万历二十四(1596年),知县王之都建亭于台上,后毁于兵燹,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知县甘扬声重建碑亭,后又遭损毁,总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会盟台饱经沧桑,屡建屡毁,不断修葺、重建。

1985年,渑池当地的文保单位在原存遗迹的基础上重建会盟台。从地平至亭顶高22米,东西两面各砌台阶52级,台上亭高8米,为双层八角挑檐尖顶式仿古亭,亭正中竖一四方碑碣。

新亭东、南、北三面分别有著名书法家舒同、楚图南、肖劳的题词,西面为""重修古秦赵台碑记""。

会盟台的现场景观基本介绍完毕,但""秦赵会盟""的典故还未涉及到。不着急,慢慢来,我尽量用最简练的语句将这段看似传奇的故事完整讲清楚,不拖泥带水。

公元前282年,秦国三次发兵攻赵,赵国失利而不屈服。既然打不过,又打不服,那就只好谈了。于是双方派使节在渑池会盟,秦赵双王见面和谈,陪同赵王去赴约的便是赵国上大夫蔺相如,所以才有了我们今天读到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继续历史典故:秦王与赵王聚首,秦王胁迫赵王鼓瑟,并令史官记入秦史,赵王当时无比难堪,就在此时,蔺相如拿上一缶请秦王击缶,也令赵史官记入赵史,此举令秦王也很难堪,双方都很绝,针锋相对。

经过舌枪唇剑,大家最后表示偃旗息鼓,言归于好,双方士兵捧土埋藏兵器于麦田下以示友好,遂成会盟高台。
这是一个化干戈为玉帛,最后实现和平友好的范例典故。遥想古今,今天的以巴、俄乌冲突等会不会也有这种会盟之台昵?
行走河南------山门峡渑池---秦赵会盟台遗址
谢谢分享!
前一篇:仰韶文化考古遗址公园
后一篇:地平线下古村落--陕州地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