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

标签:
行走河南 |

洛阳龙门石窟是每一位来洛阳旅游的人必定要游览的景点,没有之一。

龙门石窟的古代石刻艺术无疑是令人震撼的,有人形容龙门石窟为""一眼看千年""。

锣鼓泉的泉水,清澈见底。据悉,泉水会发出隆隆的锣鼓声而得名,可我等了许久也未听见锣鼓声。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如今的石窟规模是经后世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各朝代的营造构成,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

龙门石窟造像规模之大,世间少有。可惜由于年代等因素,许多造像已经风化的残缺不全,着实令人倍感惋惜。

为什么在洛阳龙门地域内会出现如此多的石窟造像呢?

我以为中原大地是华夏民族形成发展的策源地,这里最早被称之为:""中国""。数千年来有20余个王朝在此建都,文化厚积,根在中原,毫不夸张的说中原这块大地孕育了华夏文明。

此尊佛像造型的""剪刀手"",您是否眼熟,没有想到吧?千年之前的古人(工匠)会如此幽默。

龙门石窟分东山、西山崖壁,其中西山崖壁上的洞窟大多为北朝或隋唐时期。

背景资料: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

说实话,那么多的洞石窟和造像光靠一次游览是完全看不完的,所以,我想用几尊有代表性的石刻洞窟的造像让看本博文的读者(没去过龙门石窟)初步体验一下。

万佛洞,洞内南北两壁雕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故名:""万佛洞"",其中正壁造一佛二菩萨像,主尊阿弥陀佛坐像。

主室窟门外两侧各造重叠站立士像等

此窟为唐代石窟南洞

第511

脸面特征威武的金刚立士像

龙门石窟代表北魏时期的洞窟有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等,但真正能代表龙门石窟的非大卢舍那像龛莫属。

图为大卢舍那像龛,共有九躯佛像,这组众雕为龙门石窟最具代表的美术群体佛菩萨形象。

大卢舍那像龛,开凿于唐咸享三年(公元672年),主佛卢舍那通高17.14米,以面部神秘微笑著称,被誉为""东方蒙娜丽莎""。

洛阳当地人称卢舍那大佛为""武则天像"",据说是唐代工匠根据武则天原型塑造卢舍那大佛的。

见前的这一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许多石窟佛像已经残缺不全,文保单位正尽最大努力保护这些古迹文物。

参观龙门石窟有参观顺序与您分享:从检票口(大石门)进,参观西山石窟,然后再摆渡车去东山石窟。

东山石窟需要爬山,而且石窟损毁严重,所以建设优先观看西山石窟,如果您体力不错的话,那可以先观西山石窟,然后再上东山石窟,因人而异。

伊河两岸的龙门石窟,东、西二山对峙,山清水秀,古人选择在这里开凿石窟一定是有根源的。
行走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