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塔海会寺

标签:
行走山西 |

山西晋城地界有一座举世无双的海会双塔,又称:"唐、明双塔"。其中唐塔更为神奇,由于地基下沉,塔身向西倾斜,却矗立千年不倒,被誉为是"中国的比萨塔"。

海会寺是一座历经千年的三晋名刹,因百川于此相会归海而得,它创建于唐,初名郭峪院。唐昭宗乾宁元年(公元894年)唐昭宗御赐名为:"龙泉禅院"。北宋大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宋太宗又赐名为"海会寺",一直沿用至今。

2006年6月,"海会寺"被评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塔为明塔,于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修建,是座文峰塔,塔身砖雕设计,在第十级用琉璃擎檐柱悬空,专家称其为"琉璃玲珑悬阁堡塔",为国之珍宝。

据说这种制式的塔,在我国北方地区是唯一的一例。

海会寺正院塔院现存高低二塔,低塔为唐塔,宋代改修成砖塔,为六角十级,高约30米。

据悉,砖塔为后梁龙德二年(公元922年)寺院顺敏师圆寂后由寺内众僧所建,因塔外砖壁布满佛龛,所以后世也称此塔为:"千佛塔"。

海会寺内古迹遗存较多,除元、明、清佛殿古建之外,这里还有两处古典园林区。

历朝历代,海会寺都是晋城远近闻名的古刹,其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据史料记载,古代阳城先后考中的123名进士中,就有68位曾在海会寺的海会书院读书、求学。

其中像明成化年被明宪宗称为"不私一钱"杨继宗,明吏部尚书王国光,张慎言及清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等他们均出自海会书院。

此建筑基石台,为旧时原物。

砖雕影壁为"麒麟送瑞"图案。

海会书院以"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纲领,以"格物、致知、正心、修身"为务教育人。

所以从海会书院走出的学子、仕子,个个都能成为后世的楷模。

海会书院走出几位侍郎、尚书、大学士之后名气大增,以至远近学子,争相来此读书,每逢考试,学子会专程来此焚香祷告,以求好运。

明塔高约50米,唐塔高约30米,双塔比肩而立,高耸入云,成为了晋城阳城的标志性建筑。
行走山西------晋城双塔海会寺
谢谢分享!
前一篇:羊头山(清化寺)石窟
后一篇:晋城郭峪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