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律寺---凤池笔颖

标签:
行走江苏 |

南山律寺坐落在泰州古城东南河畔,是一座始建于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的千年古刹。

北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禅寺更名为:"资福禅院"。

宋徽宗祟奉道教,又将寺院改为道观。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更名为:神霄玉清万寿宫"。

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恢复佛寺,并升院为寺,名:"资福禅寺"。

众所周知,泰州无山,历史上却在泰州古城的东、西、南、北四方各有一座寺庙。

且饶有兴趣的是四个方向的寺院均以山为名,分别是东山寺、西山寺、北山寺和南山寺。

宋代嘉定年间,南山寺设立戒坛,创立南山律宗,正式名称:南山律寺。

今天,我们所见的南山律寺规制,为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重修。

时任浙江余杭县令的李朋鸟(泰州人),在<<重修南山寺碑记>>记载了当时院建制建筑情况:"浮图在东侧,俯眺数十里,日西影落泮池。"

除山门、正殿外,左右两侧设钟、鼓二楼,前后两殿之间建有侧殿和廊屋。

类似四合院落观制,整个寺院环境优雅、开阔,亭、台、轩、阁、殿、堂、廊等共六十余间。

南山律寺建筑风格,既有唐代建筑遗风,也有明、代两朝"飞檐翘角"的建筑风格。

"凤池笔颖",是指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泰州知州在学宫棂星门外开凿凤池,所谓"凤池",就是今天的凤城河,古时又称:泮池。凤池西有南山寺塔,夕阳西下,南山寺塔倒影入凤池,形似毛笔,故构成"凤池笔颖"的景观。

历史上的"南山寺塔"已不复存在,具体倒塌的时间史料记载不详。

明、清两朝均对古塔进行修复,泰州民间传说,原塔在清光绪三年(公元1878年),焚于一场大火。

现塔于2013年在原址上重建,塔高为58.67米,塔身为八角七层,另有地宫,今名:"文峰塔",为泰州市的标志性建筑。

行走江苏------泰州南山律寺---凤池笔颖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