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集---平望驿

标签:
行走江苏 |

我国古代的"驿"起于殷商时期,到隋唐时期,"驿"站已经星罗棋布,脉络贯通。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南北贯通,"驿"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了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望驿"是江苏省内仅次于"姑苏驿"的重要贸易枢纽,是京杭大运河连接江浙沪的要道,据清乾隆<<吴江县志>>记载:"弘治迄今,货物益备,而米及豆麦尤多,千艘万舸远近毕集。"足以可见当时"平望驿"船只聚集,贸易兴盛的繁荣景象。

安德桥,平望古镇上最重要一座古代单孔拱桥,我在2020年秋曾到访过平望,并留下了博文<<平望古镇>>、<<苏州平望---小九华寺>>、<<莺湖园>>三篇与其有关的旧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一找,这里不再重复。

关于"平望"名称的由来,据明史料记载:"隋唐以来,自南向北有塘路鼎分于葭芦苇之间,天光水色一望皆平,故名平望。"今天我们所见的安德桥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望驿"是在唐代时设驿,明朝后才开始建镇,故平望是先有"驿",后有"镇"的"京杭古运河城镇"。

司前街,是平望的运河历史老街,曾是平望明清时期最繁华的一条商业街,"司前街"的街名源起宋代,当时老街设有巡检司署,故名"司前街"。

如今司前街仍保留有清末民初的江南水乡风貌,并文创"京杭大集"打造沉浸式的文旅体验,生动诠释古运河日常的生活场景,以飧乡愁。

"平望驿"遗址,为什么这里会有一匹马的雕塑?其实道理很简单,古代也有"急件",是"急件"肯定不能走水路,要快马加鞭,所以在古代每个驿站都有马房,用马来传递"急件",据说24小时马可以跑上600里---800里,效率不比今天的快递公司差哦!

平望驿,不仅有驿舟(船),自然也不会少了驿马,所以上图的"平望驿遗址"模拟图景,真实可靠。

"平望驿"焕然一新,如今紧邻古运河的平望"小九华寺",也新增添了牌楼、佛像、亭台、回廊、小九华寺壁石龛等景致。

由于上次来平望已经拜拜过了,所以这趟也就不进去了,站在山门口拜拜就是了。

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平望驿已废。据雍正<<平望镇志>>记载:"今也沧柔顿改,物是人非,莺湖之濒森犹存,而驿楼之峨巍安在,兰亭已矣。"这段文字是抄自图片右侧的当地关于"平望驿"的历史史料。

放鸭滩,俗名:鸭脚浜,位于安德桥南,平望驿后。据清道光<<平望志>>记载:"放鸭滩俗呼鸭脚浜,在莺湖东,平望驿和玄坛庙后。"玄坛庙就是今天的"小九华寺",又名:东岳庙。

平望宽阔的莺湖,古书上记载的"千艘万舸远近华集"的景象,完全是真实的写照,毫不夸张。

小九华寺正对面的巨大的鎏金观音佛像面朝平宽的莺湖,现已成为平望古镇的重要地标,为往来京杭大运河上的船只指航。
四海扬波,佛渡众生!
行走江苏------苏州京杭大集---平望驿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