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博孤山文澜阁拾遗

标签:
行走杭州 |

杭州当地人参观浙江省博物馆总习惯去(武林分馆),据说那里集中了从1929年建馆以来收藏、馆藏的众多文物,其中不乏珍品和国宝级的文物。

与当地人不同,外地人来杭州游览西湖,总会自觉不自觉的经过位于西湖名胜区的"孤山"景区,而"浙江省博物馆(孤山分馆)恰好就在这个名胜区的一个景点上。

浙江省博物馆(孤山分馆)------<<昆山片玉>>中国古代陶瓷陈列展是该馆的长设展,本人之前的博文有专门的介绍,今日一笔带见不再赘述。

今天我要着重介绍一般游客不经意就会错见的浙博孤山分馆另一个重要的历史遗迹---文澜阁。

很多外来的游人并不知道这个博物馆居然还"隐蔽"着一个大大的后花园,而这个后花园大有来历,它曾经是清康熙皇帝在杭州的行宫。

作为馆舍的一部分,这个大花园极富江南地域园林特色,布局形成了"园中馆、馆中园"的融为一体。

文澜阁所处之地的前身为清康熙行宫,建造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

这块立于文澜阁院内的石碑刻是光绪年间兵部尚书浙江巡抚谭钟麟手书的在原址地重修"文澜阁"时的实录。

我们知道"文澜阁"是清代珍藏<<四库全书>>的七大藏书楼之一,是江南地区唯一的皇家书楼。

这块碑为康熙御笔实刻,碑文中的汉、满两文均出自康熙之手,是现在的"文澜阁"最重要的历史文物遗迹。

有关"文澜阁"的历史由来的图片和相关历史资料介绍的展示厅。

"太乙分青室",据悉2009年是在太乙宫旧址上重的,是为士子抄阅、憩息之处。

在游览西湖参观浙博的同时能重见"文澜阁"这一座皇家藏书楼及园林院落,本身就是件幸事,也为杭州能坐拥这丰厚的历史文化而高兴。

背景资料:清雍正五年(1727年)康熙的儿子雍正下旨将康熙行宫改建成圣因寺。再后来乾隆继位,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又下旨将圣因寺内兴建"文澜阁",庋藏<<四库全书>>由此可见,乾隆对自己的爷爷重文思想的崇敬崇拜之心。

咸丰年间,太平军攻占杭州,文澜阁栋宇半圮,直到光绪七年(1881年)再在原址重建书阁,现建筑为光绪时期的建筑遗存。

再后来,"文澜阁"所藏的<<四库全书>>全部移藏至"孤山馆舍"就是现在的浙江图书馆(古籍部)孤山路28号的红墙楼,自此,阁与书分离,至今依然如此。
行走杭州------浙江省博物馆(孤山分馆)文澜阁拾遗
谢谢分享!
前一篇:122岁的浙江藏书楼
后一篇:做九不做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