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是极具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特定语境中\人们将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约定俗成的词句组织成为只在当地流行的语言,而其活动范围仅限于该地域,去了别地,即便它们只相隔十里,却也会得到"十里不相同"甚至是完全听不懂的尴尬境地。
近代的上海本身就是一座移民城市,众多的外来人口汇集成这座超大型的城市。那么什么样的话才是真正的上海本地方言?俗称:"上海闲话"呢!
"上海闲话"本质上则是以"吴语"方言为基础,以上海老城厢内流行的语言发展形成的具有海派特色的地方语言。而上海人所说的"上海闲话"一般泛指是上海市市区内(老城厢)流行的市井侩俚,它们与上海郊区或上海区域内的所谓"本地话"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尽管都称自家的语言是"上海方言",而实际上就是"各说各话",谁也说服不了谁,争论一直在持续着。
众口一词,所以今日的"上海方言"就变换成了"上海闲话",不好意思,闲着,也是闲着,不妨也就闲话"阿猫阿狗",聊胜于无嘛,我说,你笑,大家开开心。
上海人口中所说的"阿猫阿狗",不是我们常说的什么"张三李四"、"王五赵六"的。这里指的"阿猫阿狗",可以是任何人,可以是陌生人,也可是现在叫不名字从前的熟人朋友,也可以是不方便指名道姓的人。总之,上海人口中的"阿猫阿狗",多少带有点贬低别人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这件事不是什么阿猫阿狗谁都可以办的"。
相信你大概已经明白了我的解释,可问题是上海人为什么要用"阿猫阿狗"一词来贬低人呢?
猫与狗,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小动物,也是我们人类最常养的宠物。
现代人对狗比对猫更熟悉一点,相比较猫的高冷野性,狗是更容易被人驯服。当然,这种说法的可能原因是猫并非原产地于我国,在我国的12生肖中也没有猫的位置,有学者研究发现世上第一只猫要追根溯源到古埃及和波斯境内。
虽然猫原产地不在我国,不过在我国古代神话小说中,猫被定义为有九条命的"功夫巨星",是出入阳阴两界的"神灵使者"。众所周知,我们国人什么动物都吃,唯独不吃猫,或许是怕对这"神灵使者"的不敬吧。
现在在申城的流浪猫、流浪狗特别多,你有没有发现,流浪狗四处流窜,没有固定场所,而猫则不同,它固守一地,也不经常调换它的领地,因此现在经常有爱心人士专门给申城的流浪猫在它们的固守地域投喂食物和水。
我跑题了,说是"阿猫阿狗",偏偏着重于"猫"的话题,对不起各位。
言归正传,继续回到"阿猫阿狗"的身上来,说实话我本人不太喜爱饲养宠物,对猫对狗都一视同仁,我家族祖辈过去曾饲养过猫,那时居住条件差,老鼠特别多,养猫为了是防鼠。现在大家的居住条件都改善,老鼠也变得罕见,大概养猫防鼠的人也少了,何况现在的猫大多都不会抓老鼠了吧。
相比较现在猫的懒散、懒惰,狗要勤快和忠诚的多,难怪现在养狗的人大有人在,搞的现在申城街头每个街道地上几乎都可以很轻易地发现狗屎。我不反对你带狗上街,只是希望你在遛狗时也不要忘记随手带走从它身上掉下的东东,免得弄脏环境,据说现在有人将自己的宠物狗冠以"宝儿子"或是"宝女儿"名头,真是贻笑大方,笑掉了大牙。
什么阿猫也好,阿狗也罢,说到底也不就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小动物,难道不是吗!
借闲话阿猫阿狗,朋友侬啥意思啊?
嗯,你懂得!
<<闲话阿猫阿狗>>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