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泽古镇
标签:
行走上海滩 |

金泽古镇位于上海青浦区境内,古镇湖塘星罗棋布,河道纵横交错,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

同时,金泽古镇也是一个以桥而闻名的古镇,素有"江南第一个桥乡"之称。水乡共保存了宋元明清四朝所建的七座古桥梁,其中普济桥是整个上海地区最古老的石拱桥,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上图为1999年建造的仿北宋木梁拱桥,是为配合美国WGBH制片公司为纪录片<<中国虹桥>>而造,该桥是金泽古镇最年轻的桥梁,当地政府为此取名为:普庆桥。

此前,我到访过青浦区另一大名镇:朱家角。也是被朱家角的江南水乡特色惊喜到,但只叹它太过于喧哗,且商业氛围过于浓郁。总之,我更喜欢静谧、古朴,毫不张扬,按部就班,随遇而安的自然风光。

此前,我到访过青浦区另一大名镇:朱家角。也是被朱家角的江南水乡特色惊喜到,但只叹它太过于喧哗,且商业氛围过于浓郁。总之,我更喜欢静谧、古朴,毫不张扬,按部就班,随遇而安的自然风光。

金泽古镇的特色就是我寻觅已久的江南水乡味道,它还没有大规模被开发,没有纪念品、没有创意小店,没有臭豆腐的油气,有的只是古镇的原汁原味,原生态。

可以说金泽古镇是个世外桃源,因为远离市区,还未被人为破坏,游人又不多,而且有原住民居住,非常有生活气息,人烟稀少,很是静悄悄,适合静心漫步。

有个小插曲,我见一位阿婆将剥下的菜叶和毛豆壳等生活垃圾直接扔到河道里,我问她为什么要将垃圾往河里扔,河水会被污染。看得出阿婆被我问了有些不好意思,她说外地人都是这样乱扔的,现在镇上住的都是外来外帮人,搞不好了,大家都这样做,说完转身回到河边的家,关上门。
环境卫生要靠大家维护,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或许老人家也有些牢骚和其他想法,但看看河道上漂泊的"杂草"异物,我总感觉会影响到水质及河道里水产品鱼、虾、蟹等生物,正巧有一橙翅蜻蜓停在上面,急忙照上一张。

这里明显能看到河水面的混沌,但这座大有来头。

这座桥就是大名鼎鼎的普济桥,是现存上海最古老的石桥,建於宋朝咸浮三年(公元1267年),用紫石砌置。此桥也称紫石桥,又名圣堂桥,是古镇上唯一一座一桥三名的老石桥。

桥边右侧的深巷老宅

古朴典雅的门墙

此桥是迎祥桥,俗称祖师桥。

桥面为青砖铺路石,最高处有一方祥云古石雕图案,迎祥桥大概就是指这块祥云吧!

这是如意桥,明代始建。

后面我会详细再介绍这座桥

桥面上有喜字石雕图案

换个角度再来一张

静谧的湖水,古朴的木窗和白墙黑瓦,还有蓝天白云,这就是我最想要的古镇意境。

白墙、黑瓦、老宅、古街、深巷。

门前院后的丝瓜藤,黄花绿衣衬托出的大自然般生命之美。

河塘,古树,小舟,人家。景色秀丽和谐地散落在这江南人间,你很难在别处找到这样的宁静。

河边晒"子孙桶",这场景在今天的都市已经很少见了。

普庆桥边有船嫂在招揽生意,我已经在河岸上转了一,很想再尝试一下金泽湖中游。

谈好价钱,船嫂带我上船,小舟在慢悠悠地向前移挪。

湖水中景色的确与岸上不同,吹着微风荡漾,很是惬意。

船嫂一边在摇撸,一边为我介绍金泽的历史典故。

这座是如意桥,也称总管桥,明代始建,清代重修,为单孔石拱桥,桥长28.5米,宽2.4米,拱跨7.7米,拱高4米。

桥身左右两边均有对联,这边是明祖朱元璋的对联,内容船嫂说了,我没记住。

桥拱顶部二龙戏珠石刻清晰可辨,如果不是坐船,肯定不能见到此景观。

如意桥这边对联是明大臣刘伯温的诗句,内容不好意思,又没记住。

船嫂告诉我当地人结婚、做寿,必定要在此桥祈福才能事事如意。

碰到一行船客,互道山水客话。

现在正在过的是祖师桥,也称迎祥桥,当地人叫它楠木桥,我刚刚从这座桥上面走过一次。

图为桥底楠木,是清代的老楠木。不坐船,何以见此景。

此桥为元代始建(1271年间),桥面无拦,楠木上铺盖青砖而成,是地道的古桥原貌。

小舟返程时,蔽日幽静通渠。

一边又大太阳普照,风和日丽。

这湖中倒影只在舟上才能遇见

仿古窗亭台楼阁

这是金泽古镇放生桥,边上有一寺庙,听船嫂介绍,古时金泽,有一座桥,桥边必有一座寺庙,曾经的古镇繁华和忙碌,是今人根本无法想象的,历史变迁,庵塔已毁,如今只剩下几座石桥了。

河边取水的老农

普济桥

小舟上杀鱼的老渔民

船要靠岸了,我要上岸了。

上岸后继续向古镇北部行走,我已经走完金泽的5座古桥,还有2座古桥在等我去探访。

这是金泽镇的新桥,不属于我要寻觅的老桥范畴。

桥乡嘛,就是桥多啊!

状元古楼饭店,听说金泽古镇历史上曾经出了二位状元,详情后续。

生煤饼炉,现在不常见了,我小时候也干过此活。

这种老房子也是历史的一部分,该保留,就保留,该拆,就拆啦!

显然,这一处是已经经过改造翻新的老宅子。

这座叫万安桥,也是宋代建造老石桥。

始建公元1264年,元代(公元1342年)在桥上加建造廊亭。明、清代均保留原样,可惜在上世纪50年代,廊亭被毁坏,后来也没有恢复重建廊亭,1999年又修缮一次。

这座是林老桥,也俗称关爷桥,元代1294年始建。

这里明显能看到河水面的混沌,但这座大有来头。

这座桥就是大名鼎鼎的普济桥,是现存上海最古老的石桥,建於宋朝咸浮三年(公元1267年),用紫石砌置。此桥也称紫石桥,又名圣堂桥,是古镇上唯一一座一桥三名的老石桥。

桥边右侧的深巷老宅

古朴典雅的门墙

此桥是迎祥桥,俗称祖师桥。

桥面为青砖铺路石,最高处有一方祥云古石雕图案,迎祥桥大概就是指这块祥云吧!

这是如意桥,明代始建。

后面我会详细再介绍这座桥

桥面上有喜字石雕图案
在如意桥上拍河对岸风光

换个角度再来一张

静谧的湖水,古朴的木窗和白墙黑瓦,还有蓝天白云,这就是我最想要的古镇意境。

白墙、黑瓦、老宅、古街、深巷。

门前院后的丝瓜藤,黄花绿衣衬托出的大自然般生命之美。

河塘,古树,小舟,人家。景色秀丽和谐地散落在这江南人间,你很难在别处找到这样的宁静。

河边晒"子孙桶",这场景在今天的都市已经很少见了。

普庆桥边有船嫂在招揽生意,我已经在河岸上转了一,很想再尝试一下金泽湖中游。

谈好价钱,船嫂带我上船,小舟在慢悠悠地向前移挪。

湖水中景色的确与岸上不同,吹着微风荡漾,很是惬意。

船嫂一边在摇撸,一边为我介绍金泽的历史典故。

这座是如意桥,也称总管桥,明代始建,清代重修,为单孔石拱桥,桥长28.5米,宽2.4米,拱跨7.7米,拱高4米。

桥身左右两边均有对联,这边是明祖朱元璋的对联,内容船嫂说了,我没记住。

桥拱顶部二龙戏珠石刻清晰可辨,如果不是坐船,肯定不能见到此景观。

如意桥这边对联是明大臣刘伯温的诗句,内容不好意思,又没记住。

船嫂告诉我当地人结婚、做寿,必定要在此桥祈福才能事事如意。

碰到一行船客,互道山水客话。

现在正在过的是祖师桥,也称迎祥桥,当地人叫它楠木桥,我刚刚从这座桥上面走过一次。

图为桥底楠木,是清代的老楠木。不坐船,何以见此景。

此桥为元代始建(1271年间),桥面无拦,楠木上铺盖青砖而成,是地道的古桥原貌。

小舟返程时,蔽日幽静通渠。

一边又大太阳普照,风和日丽。

这湖中倒影只在舟上才能遇见

仿古窗亭台楼阁

这是金泽古镇放生桥,边上有一寺庙,听船嫂介绍,古时金泽,有一座桥,桥边必有一座寺庙,曾经的古镇繁华和忙碌,是今人根本无法想象的,历史变迁,庵塔已毁,如今只剩下几座石桥了。

河边取水的老农

普济桥

小舟上杀鱼的老渔民

船要靠岸了,我要上岸了。

上岸后继续向古镇北部行走,我已经走完金泽的5座古桥,还有2座古桥在等我去探访。

这是金泽镇的新桥,不属于我要寻觅的老桥范畴。

桥乡嘛,就是桥多啊!

状元古楼饭店,听说金泽古镇历史上曾经出了二位状元,详情后续。

生煤饼炉,现在不常见了,我小时候也干过此活。

这种老房子也是历史的一部分,该保留,就保留,该拆,就拆啦!

显然,这一处是已经经过改造翻新的老宅子。

这座叫万安桥,也是宋代建造老石桥。

始建公元1264年,元代(公元1342年)在桥上加建造廊亭。明、清代均保留原样,可惜在上世纪50年代,廊亭被毁坏,后来也没有恢复重建廊亭,1999年又修缮一次。

未完待续,请看下集。
前一篇:在洛克公园放飞风筝的老人
后一篇:宁静水乡不凡船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