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沙营造馆
标签:
行走上海滩 |

川沙镇历来有浦东中心城镇著称。清嘉庆十年(1805年)就设立川沙抚民厅,是浦东地区最早建立县级行政区,<<川沙抚民厅志>>记载,清道光年以厅治为中心,东西宽22里,南北长36里,东至大海10里,面积为223平方公里。

川沙营造馆是一座介绍川沙籍泥工、木匠、建筑施工营造业主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为上海市区承建了一大批结构精良、风格迥异的优秀建筑,营造出了上海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壮丽景象,为上海市容与建筑物装饰业做出了巨大的营造贡献的专业博物馆。

清<<川沙抚民厅志>>序

清川沙县版图

川沙水木作业的兴起源于川沙原制盐业的衰落,为了生计,人们开始拜师从事木工、泥水工等有营造手艺的民间能工巧匠,并逐渐形成规模,"水木两工"也逐渐替代了原川沙的经济支柱制盐业。

我祖父及父亲都是木匠,尤其我祖父更是木匠中的骄佼者,他年轻时曾是宁波地区较有名气的木匠高手,为像宁波著名七塔寺、天童玉皇寺、天一阁等古迹名胜均留下他的手工痕迹,当今天看到那么多我也十分熟悉的木匠工具时,我的内心还是比较激动的。

长、短刨子,锯子、槽刨、斧头、榔头、各种凿子等等,父亲留下了好多他的"宝贝"吃饭家杂,可惜我都用不着,真叹息!

除此之外,川沙营造馆还展出了一些辅助工具及建筑配件,像木刻雕、砖石雕等。

一把泥刀走天下,是后代川沙人对前祖辈水木工匠们的最高褒奖。

杨斯盛是近代川沙名气最大的匠人,被誉为"浦东鲁班"。

杨斯盛(1851---1908年)小名阿毛,13岁到上海学做泥水匠,他不仅刻苦耐劳,手艺高超,而且还在与洋人交往中学会讲英文。1880年,阿毛创办了建筑史上第一家由中国人开设的营造厂,像上海海关大楼就是由他的营造厂建造的,比后,杨斯盛成为了近代上海营造界的权威大家,一代宗师。

杨阿毛发家图片引导

此木雕很能彰显川沙匠人的精湛技艺,它一面刻雕是<<米芾爱石>>的场景,而另一面雕刻<<周敦颐爱莲>>的故事。

营造馆内供奉的鲁班像
川沙营造馆是一幢典型的20世纪初上海石库门老洋房风格的建筑
前一篇:南通脆饼
后一篇:世界各民族人偶服饰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