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之山西美食
(2014-12-11 16:12:38)
标签:
美食旅游山西文化 |
分类: 山西特产 |
玉米面窝窝头
长寿面
将揉好的面平放于案板上,用擀面杖向四周用力擀开成片状,待面块擀到一定程度时,将擀面杖卷入其中,用面紧紧包裹在内,并用手反复向外推卷。如此几次后,将其展开,再从另一个方向把擀面杖卷入其中,进行推卷操作。以此类推,直至将面团擀成薄片为止。将擀好的面片用刀切成细条状,下入沸水锅中煮3分钟左右即成香喷喷的手擀面。
霍州花馍
在我省的民间传统手工艺中,花馍可以说是山西人特有的艺术品。它体现出了山西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是具有北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品之一。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霍州位于太岳山区,主要以种植小麦为主,馒头也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的主要食品之一。在人们眼里,馒头外形不过是一个圆圆的,可以饱餐的食物。可是在霍州,人们在馒头上下起了工夫。馒头被赋予生命,成为人们寄托希望和祝福的美好事物。
霍州花馍,当地人称之为“羊羔儿馍”,古时的“羊”即是“祥”,有着“吉祥”的寓意。霍州花馍又称无碱蒸馍,因其选料考究与工艺独特,可在常温下放置3个多月不变质。霍州花馍用传统酵母发面,发面后不放碱,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面团经过多次揉和,一边揉一边掺干面,蒸出后松散有层,水浸不酸。做成馍样后,要放在热炕上,盖上被褥再次发酵后放在笼内蒸熟,一般要蒸半个小时以上。
霍州花馍形状各异,种类繁多,有登高馍、花儿馍、兔馍等等。这些造型不同的馍馍都有一定的寓意,比如登高馍:由圆形面团和红枣累加而成,象征步步登高、事业兴旺之意,是春节期间最有分量的、款待贵客的必备主食。是花馍中的“高贵馍”。
枣花馍:由中间粗两边逐渐变细变尖的条形面,从两边卷成圆环状而成,环内置枣,故称“枣花”,象征心灵手巧。易入口好咀嚼,花馍中的“方便馍”。
五心枣花:面团卷成环状,内置五颗红枣,有“五福盘寿”之意,是花馍中的“吉祥馍”。
圆馍:把面团揉成半球形馍,有的内置一枣,象征“圆圆满满”,食之耐饱,是花馍中的“实在馍”。
钱串馍:把面团加工成铜钱模样,象征“财源广进”,是花馍中的“发财馍”。
手馍:把面团加工成人手的形状,象征“勤劳致富”,过去只有男子有资格食用,寓意是多劳动多赚钱,有“捞”的意思。现在女子也有食用的资格了,说明女子在家庭致富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花馍中的“致富馍”。
红世馍:圆馍顶端置五枣,象征“红红火火”,是花馍中的“热闹馍”。
兔馍:把面团加工成兔子的模样,有“活泼善良,玉兔迎春”的象征意义,是花馍中的“可爱馍”。
鱼馍:把面团加工成鱼的模样,取“年年有余,如鱼得水”之意,是花馍中的“如意馍”。
饸烙面
山西的面食种类很多,有据可查的现有270种左右。饸饹面是其中一种。
饸饹面在太原以北和刀削面一般在一块出售,以豆面为主,白面较少,往往是同一家店,白面是刀削面,豆面是饸饹面。太原虽也有,但是较少。晋中的饸饹面也挺普及,白面居主,也有些是回民的呈黄色,可能是添加了碱面的缘故,人工加工有不少,但是机器加工也挺普及的。上述三地,只是面食种类不同,所浇卤无二样,只是把其它的面食中使用的卤用于此。吕梁文水县的饸饹面,则是以面食为特点,吃起来筋道。临汾的饸饹面也很多,市区的牛肉丸子面所用面食即是饸饹,下辖县中,即使白面做的,也有不同做法,比如乡宁是提前都煮过,有人时直接重新煮一下即可。
晋城可能是山西饸饹面最为普及的一个地方,到处都是,并且不论是家里还是外边饭店,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并且以人工加工居多,异于其它地方,以酸菜肉丝、豆角丝、金瓜肉丝为代表,当然也有素的和一些其它肉的,但是自成一体,和别处的卤差别很大。
饸饹面呈圆体,直接把和好的生面放在饸饹床里挤压而成,煮熟后,面咬开无发白,但是吃起来感觉较硬,即有筋道为佳,卤则是搭配得当,荤素结合,或是只有其一,色、香、味得当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