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边城》整本书阅读与探究活动设计

(2021-05-19 12:34:45)

《边城》整本书阅读与探究活动设计

朱顺闯 西安高新第三中学 西安 13319251798 631158094@qq.com

【阅读情境与任务】

《边城》入选人教版教材必修五第一单元第三篇文章,同时也是沈从文的作品中最能反映人性之美的一部小说,寄托着作者探究人性之美的理想。《边城》中作者描写了风光旖旎的湘西自然风光,淳朴、热情的乡风民俗,人与人真诚相待、平等交往、友好关爱。在自然美和人性美的背后酝酿了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荡涤着令人回味的细节,“美”的内蕴涵寄寓其中。那么,沈从文是如何把爱情悲剧和美丽的湘西风光、人性之美有机地统一起来的?边城还有什么深沉的内蕴?

【阅读内容与目标】

1.学生制定《边城》阅读计划,有序完成整本书的阅读。要求以时间线索梳理爷爷、翠翠、大老、二老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小说的叙事结构。在品味语言与把握细节的基础上,充分赏析小说中的“风光美”“人性美”“情美”。

2.在展示作品、发表观点、辩论比赛、情境重现、续写结尾等学习活动中,表达对自然风光的深刻领悟,阐明爱情悲剧的原因,辩论男主人公是否一定需要出走,设想故事的结局并用“沈从文式的笔调”续写《边城》,培养学生在读写结合、辩写结合、思写结合的过程中的语言建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设计边城风光宣传海报、制作《边城》读书分享会海报、制作湘西民俗节日卡片、制作“《边城》书签”,走近大师沈从文等综合阅读实践活动,深度挖掘人物形象性格、情节变化和作品意旨,提高学生收集并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分析“边城”的自然美和人性美。

4.引导学生树立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分析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淳朴的风俗对人性塑造的作用,增强学生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

【阅读活动设计概述图】

 

 

 

 

 

 

 

 

 

 

 

 

 

 

边城

活动主题

活动环节

活动内容

     

 

绿

 

寻访茶峒

步入桃园

旖旎风光入我眼

淳朴风俗共体会

梳理情节

美好再现

桃园里的人和事

相遇美好与无常

情境再现话美好

品人性美

悟真性情

主要人物展风采

次要人物也美好

道他自是有情痴

开放结尾

我来续写

你说你要走无法挽留?

走了的人是否还会回来?

桃源安在

边城今问

田园牧歌里的忧伤

边城,永远的桃源

【阅读活动设计】

一、寻访茶峒,步入桃园

1.旖旎风光入我眼

   《边城》一书的环境描写占幅较多,请阅读全文,选择你认为最美丽的小城自然风光或人文风光的画面描写,摘抄整理在阅读课分享。或者根据文字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美丽茶峒”宣传海报,评选最精美的海报。上网检索相关影视资料,剪辑湘西美丽自然风光的电影、纪录片等影视资料,在阅读课上分享,让大家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

2.独特风俗共体会

    为《边城》制作一份风俗节日卡片,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可以使用读书卡片、书签、信息卡片,可以加入美术信息要素。个人独立展示,在全班或者全年级展示交流,评选出最佳风俗卡片设计奖和最佳解说员奖。风俗展示卡可参照如下格式:

 

 

 

《边城》风俗活动卡

节日名称:

举办时间、地点

参与人员

风俗活动项目

作者的描写

 

 

 

 

 

 

设计说明:这一项活动的设计从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风俗习惯的描写让学生初步认识美丽的湘西小城茶峒。结合实践活动,吸引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淡化纯阅读引起学生的排斥、厌倦行为,帮助学生熟悉文本,为后文挖掘人物形象、主旨分析等环节打好基础。

二、梳理情节,美好再现

1.小说中的人和事

《边城》的叙事线索主要是按照时间发展安排情节,请同学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梳理发生在翠翠和爷爷身上的事、见过的人、以及心理活动。建议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选择和判断,标明有故事意义的任务,用简要的词来概括心理活动即可。(爷爷可以另画,也可以建立自己喜欢的“时间故事发展轴”)

       翠翠

《边城》整本书阅读与探究活动设计
 

文本框: 见到的人 发生的事 心理活动变化

 

 

《边城》整本书阅读与探究活动设计                                   (时间)

2.情节再现,相遇误会皆美好

《边城》中有多次“相遇”和“误会”情节的描写,这些情节对推动故事发展和人物形象塑造至关重要,这些情节是小说中最动人、最唯美的内容,寻找并分析这几次相遇和误会,充分理解人物在面对悲剧命运的无力。采取的活动形式有:分组选择分角色诵读、学生饰演不同人物还原情节、课本剧等再现方式。最后各族成员以如下表格样式呈现思考结果。

相遇双方

相遇时间

相遇场景及双方表现

人物形象

哪些情节由此推动

 

 

 

 

 

 

 

误会双方

误会原因

设想怎样消除这些误会

人物形象

哪些情节由此推动

 

 

 

 

 

 

 

 

学生根据情境再现和完成以上表格的情况,认识文中主要的人物,掌握故事发展的脉络,初步领略美好和悲美。

设计说明:这一组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领略沈从文高超的叙事技巧艺术。活动1以两个主要人物的视角掌握小说的人物、时间、事件、情节等,在初步认识人物的基础上,活动2再重点提取重要情节,对挖掘人物形象性格和探析小说主题做好铺垫。同时学生可以充分体会小说情节设置的艺术性,把握情节中的人物形象。

三、品人性美,悟真性情

1.主、次人物展风采

    翠翠、爷爷、顺顺和爷爷的朋友都是《边城》“人性美”的代表,值得同学们反复揣摩、感受、体验这一群可爱的人们善良热情、淳朴单纯的美好性格。请你为喜欢的主要人物拟写一段“最美人物颁奖词”,一表彰他(她)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

要求:(1)熟悉颁奖词的特点和写作方法;(2)拟撰写颁奖词;(3)展示评比。

2.他自是有情痴

小说最令人感慨和唏嘘莫不是其中的爱情故事,抛开从悲剧角度来评析这里的“爱情”,大家所持观点不同。有人认为《边城》里的爱情是“苦”的,也有人说《边城》里面的爱情很“甜”,你的看法是什么?结合文本,小组合作讨论。

爱情是“苦”的:                                              

爱情是“甜”的:                                              

亦“苦”亦“甜”:                                            

设计说明:这组活动围绕“人性美”展开,学生通过分析可以领悟小山城人物质朴善良、热情单纯的美以及人与人之间真挚感人的情意。活动1设置的目的在把读的结果转换为写作练习,加深对人物形象、品质的概括。活动2的目的对爱情本质溯源探究,助于掌握小说意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四、开放结尾,我来续写

1.你说你要走无法挽留?

傩送最终选择走和哥哥一样的路去抢滩,他还是离开了,这样的选择有必要吗?我们大胆地猜测,他一定要走吗?翠翠为什么没有挽留?可以不走吗?请就“傩送一定要走”和“傩送”可以留下分两组进行辩论。

辩论双方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选择,以辩论赛完整形式(正反双方各派出四名辩手,按照正常的辩论赛流程)或者自由辩论形式在班级随课进行。

2. 走了的人是否还会回来?

傩送是翠翠最理想的化身,按照读者的阅读期待,他应该留下,那么故事会如何发展?我们顺着傩送出走的悲剧结局,做进一步的设想:(1)傩送会不会回来?(2)如果十年后,傩送回来了他们二人见面的情形如何?故事又会走向何处?

请选择其中一种设想,续写《边城》。

设计说明:活动1侧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理解和体悟,围绕可辩论性问题展开表达,要求论据充分、论证有力,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活动2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创作加工,围绕“美好的人性”主题进一步拓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五、桃源安在,我来续写

1.田园牧歌里的忧伤

美丽的边城茶峒就仿佛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西方空想主义作家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他们拥有最美丽的自然风光,有人性至美至善的人,一切都是理想的化身。可是,为什么故事的结局却是悲剧?悲剧性的结尾是不是意味着美的局限性?这种悲剧式的结尾寄予了作者什么深沉的忧伤,请小组合作,谈谈个人的看法,拟写小论文一篇。

2. 边城,永远的桃源

《边城》展示的这个迷人美丽的美好世界。这个世界真是存在吗?作者通过“边城”寄寓了他怎样的理想?请参考《边城》的创作背景和成书过程,探究“边城”的丰富意蕴。

现代工业文明的浪潮席卷了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民族能够幸免。20世纪30年代,中国一批作家就已经在为这个问题感到隐隐的忧虑,沈从文便是其中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文明进程正在推进之中,与此同时,中国有些地区的自然生态危机也越来越严重。目前,沈从文笔下的青山绿水在一些地方已经难觅踪迹。工业污染、过渡开发造成了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工业化带来的精神危机也同样严重。

设计说明:这组活动主要就小说的“主旨”和“写作意图”再进一步探究,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式转向学生的自我思考和升华,再最终回归文本,属于提升学生能力的文学鉴赏活动。活动1探究“美”的呈现和“悲”的结局之间的审美关系探讨。活动2的目的引导学生搜集信息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再次回归文本,思考作品的现代性指涉和关切,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水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