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题研究: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方案
(2017-11-09 12:17:21)
标签:
教育 |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早期,能否给予系统的、良好的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教育中固然要让孩子学习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使孩子终身受益。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纲要》对健康领域所提出的目标之一。如今《纲要》一再的强调“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强调“健康”第一。由此可见,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幼儿良好的自理能力对幼儿、家长和幼儿园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服务,自我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就是能够做到“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从广义的角度而言,自理能力就是在良好的自我认知前提下,个体与他人、与环境的和谐程度。幼儿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是人格自主的根基,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里幼儿的生活:包括幼儿的个人生活、幼儿园生活和家庭生活。
生活活动:主要指生活自理、交往礼仪、自我保护、环境卫生、生活规则等方面的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自主、自觉地发展各种生活自理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交往行为,在共同生活中能够愉快、安全、健康的成长。
三、课题研究价值分析
新《纲要》指出:“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的特征。”幼儿只有具备了基本的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健康的成长,身体才能健康的发展。并指出:在尊重和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时,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的代替,鼓励并知道自理自立的尝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2-3岁是幼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则。大量的信息和研究揭示:孩子不能很好地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会影响孩子现在的生活,而且也会给将来的学习、生活、处事带来极大的影响。相反,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对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课题研究内容
1、对三-四岁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现状了解。
2、从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进行研究。
3、带领幼儿学习“自理”的方法。
4、利用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5、利用家长资源对幼儿的自理能力加以巩固。
五、课题研究思路
1、问卷调查法:了解每个幼儿研究前后在家自理能力表现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加以记录和分析。
2、行动研究法:通过在游戏中进行幼儿自我服务技能的训练和内在意识的
培养以达到研究目的。
3、观察法:在一日生活中,观察孩子的用餐、如厕、穿脱衣服等情况并作好记录和分析。
4、个案研究法: 通过对个别自理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跟踪观察并作好记录。
六、课题研究对象
蓝田县草坪幼儿园小班幼儿
七、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7.9——2017.10)
1、查阅文献,学习相关理论,搜集资料。
2、调查、分析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基础。
3、进行研究课题的方案设计,制定研究目标。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7.11——2018.5)
1、根据课题目标及实施方案,开展系列活动。
2、定期研究课题工作,不断完善课题计划。
3、收集小班阶段生活自理能力的内容,方法,并进行选择和提炼。
4、落实研究方案,并个案进行记录和分析。
(三)总结结题阶段(2018.6)
1、汇总、整理、分析各类资料。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