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诵经典美文 丰盈生命底色
华夏经典,千年传承。在经典诵读活动风起云涌之际,座落在风光秀美的松山湖畔的实验小学把《晨诵》做为一门学生的必修课程推出,意在让学生在晨诵课程中领略母语的优美,感受诗歌所传达的大爱、灵性及美感;通过吟诵经典美文,陶冶性情,涵泳气质,锤炼精神,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
一、《晨诵》课程设置的初衷。
1、经典文化,启迪心智,涵养生命。
“胸藏万汇凭吞吐,腹用诗书气自华”,我们认为诵读经典美文是滋润学生精神生命的阳光雨露,是孕育学生综合素质的最好养分。让学生在诵读经典中穿越时空、经纬与大师对话,让心灵放飞灵动,让思想博大精深。
同时,认知心理学研究也表明,0-13岁是孩子记忆力发展的最佳期,儿童诵读有着特殊功效。我们想通过经典诗文诵读,给学生打开一扇门,开辟一条通道,让他们触摸到中华民族的深厚积淀,深入古代圣贤的心灵世界,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经典诵读为载体,接触精品,开阔视野、丰富涵养,终身受益,全面提升人的气质与修养。
2、诵读美文,重在熏陶,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深入。
《晨诵》课程将有效的拓宽语文学习的天地,开发孩子的阅读潜能,把孩子的视野引向经典诗文的美丽田野。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了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而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也十分倡导阅读积累,注重阅读拓展。我们在《晨诵》课程中所选的的经典诗文是历久弥新的人文经典,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特殊作用。通过诵读经典,引导学生逐渐养成了每天必读、每天必诵的习惯,不仅能开阔视野,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语言修养,也能使孩子们的语言世界丰富多彩。俗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表达方法也生动形象。
3、诵读经典,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一种途径。
我校的育人目标为“促进学生‘科学精神、人文情怀、身体素质’三个生态因素同步提升,平衡发展。”,而随着诵读经典美文的开展,学生的精神世界也将在诵读,交流,反思中日益丰富,变得视野开阔,思想活跃,志高气远,情趣高雅,气质儒雅,它将成为丰厚学生人文情怀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晨诵课程的基本理念。
1、以兴趣为导向,培养诵读兴趣,养成诵读习惯。
晨诵有一个意象的说法:“与黎明共舞”,希望孩子们在每一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心情期待,以快乐饱满的精神状态开始一天的学习。我们的晨诵更将以多种形式的吟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诵读充满激情,充满韵味,让孩子们的灵魂、精神在每一个早晨因诵读美文而获得充分的舒展。
2、以积累为基点,提升语文素养,夯实人文基础。
我们所说的“积累”,不刻意强调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更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晨诵》课程从童谣、儿歌开始起步,随后是大量优秀的儿童诗和浅易的诗词,再到诵读人类最优秀的诗作,意在开阔视野,发展语言修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成为一名思想活跃,志高气远,情趣高雅,气质儒雅的有实验小学特质的学生。
3、以“品、悟”为方法,体验审美境界,拓展灵性空间。
《晨诵》课程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是要以“诵、品、悟”为方法,在诵读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语言、视觉、听觉等多个感觉通道,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徜徉诗的海洋里乐此不疲,体验不一样的审美境界。
4、以生活为原点,丰富生活体验,点燃生命激情。
生活既是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又是学习的应用和实践天地。诵读经典,心有所悟,情有所动,经典能点燃孩子们心中灵性智慧的火种。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引导孩子去使用在诵读中的经典名句,去感受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以使晨诵最终回归生活,丰富孩子们的人文情怀,增加生命的厚度,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
5、以生命为底色,滋润精神生命,养育心灵睿智。
晨诵的过程不仅是吟诵,而是情感、态度全身心投入的生命涌动。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是情感的流淌,通过对传统朗读,背诵方式的变革,实现诵读过程中的心灵对话、人格感召、艺术感染、生命感悟。使诵读提升人文素养,让吟诵丰盈生命底色。
三、课程目标
习诵中领略母语的优美,丰厚生命;
吟诵中学习儒雅的风范,润泽生命;
成诵后夯实人文的底蕴,奠基生命;
四、课程原则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始终遵循“三重一主”的原则,即重过程,重激励,重发展,倡导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五、实施建议
晨诵课程的实施主要分为四个层面,分别为学校实施,班级实施,教师实施,个人实施。这四个层面的实施将围绕“与黎明共舞--晨读习诵;与诗文同行--日常吟诵;与表演结合--吟诵展示”这三条主线来展开,以此希望将晨诵课程落到实处,真正的实现其所具有的育人功能。
(一)营造氛围
通过校园文化展示、致家长的一封信,家校互联平台等多种方式在教师、学生、家长中间大力宣传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达成学生、教师、家长诵读的共识,提高他们参与诵读的“深度”和“广度”。
1、成立松山湖实验小学晨诵课程工作室,对语文教师、班主任及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2、松山湖实验小学将《诵读》课程作为家长学校的主要活动内容,和家长就此话题进行对话,宣讲诵读经典诗文的益处,宣传通过经典诗文诵读获得成功的优秀学生案例,促进家长提高认识并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自己孩子诵读工程中来。
3、松山湖实验小学每年四月份为读书月,在读书月中举办一次“诵读节”。
4、学校将“晨诵课程”列入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中来。
(二)具体操作
在具体操作中,要遵循“四重一主”的原则,即重过程,重激励,重发展,倡导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学校层面:
1、从教学统筹安排的角度,安排好每日晨诵的15分钟时间,形成全校统一的课程时间。
2、学校把每年的四月份定为读书月,将开展系列的读书活动,把每年的举办“诵读节”,集中展示学生的诗文诵读成绩,奖励诗文诵读优秀的同学,表彰开展诗文诵读工作成绩显著的教师,表彰开展诗文诵读工作成绩显著的“书香家庭”。
“诵读节”要强化“仪式”,要有固定、庄重、高雅、简洁的开幕仪式,要有文化品位和学校特色,尽量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
3、设立多层面的展示平台。学校在广播站、电视台开辟经典诗文诵读栏目,或请学生当场展示朗诵,或播放“与经典为友,与圣贤为伍”故事系列,让学生耳闻目睹古往今来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在欣赏中得到情感陶冶。
年段在每一学期的四月或十一月举行一次经典诵读竞赛活动,有全体学生参加的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或是以班级为单位的
“古诗吟诵擂台赛”等,通过背、唱、演、说、画等形式,学生从诗词里感悟到了中华诗词的精粹,感悟到了许多做人的真谛。
4、鼓励各班发展自己的特色吟诵形式,如读、背、吟、唱、画、说、写、改编等多种形式。但注意诵读的形式是次要的,学生自主参与的“广度”、“深度”及效果是主要的。
班级层面:
1、在每一学期的开始,做好班级特色诵读的计划,注重细化在学校晨诵的基础上进行日常吟诵的练习和展示。
2、班级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每学期例用主题班会开展一次“主题诗文吟诵展示”的活动。
3、积极参与学校的“诗文诵读节”,做好班级的展示与表彰工作。
4、成立班级的“诵读社团”,即有管理的功能,又积极的参与学校的各种展示或是推荐。
教师层面:
晨诵时,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诵、一起感受、一起陶醉,一起激励,让教师、学生、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希望通过晨诵课程,让我们的师生都能有一个博爱而敏感的心灵,能有诗的情绪,感动于花开花落,落泪于天边一丝流云,像沈从文说的那样:于清晨极静之时,听着鸟鸣,灵感的花朵自由绽放。
晨诵的基本流程:
1、教师美读,共入诗境。
2、师生共读,感情欣赏。
3、个性悟读,绽放灵感。
4、展示美读,放飞心灵。
学生层面:
倡导自主、民主的个性化诵读,不搞一刀切,学生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申请不同的诵读等级,也可以创造自己个性化诵读的方式。
六、课程评价
对于晨诵课程的评价,我们要遵循“三重一主”的课程原则,即重过程,重激励,重发展,倡导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坚持纵向评价与横向评价相结合,坚持基础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坚持评价内容与评价形式相结合,一切以丰厚学生人文情怀和愉快自主的参与诵读活动为标准,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参与在评价的过程中,以过程促发展。
学生层面:
把评价的过程分散在诵读的过程中,每学期中,学生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诵读得星情况申请下面的奖项:
经典诵读金星奖章(诵读得星为1-16颗)
经典诵读银月奖章(诵读得星为17-32颗)
经典诵读阳光奖章(诵读得星为33-64颗)
说明:学生的得星,根据每周的评价标准,每一首诗能得到10个优秀,就可以得到一颗星。
班级层面:
学校评选星级诵读班,标准:
经典诵读三星班级(班级中获得经典诵读金星奖章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90%)
经典诵读四星班级(班级中获得经典诵读银月奖章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70%)
经典诵读五星班级(班级中获得经典诵读金星奖章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60%)
学校层面:
1、做好一年一度的“诗文诵读节”,集中展示学生的诗文诵读成绩,奖励诗文诵读优秀的同学,表彰开展诗文诵读工作成绩显著的教师,表彰开展诗文诵读工作成绩显著的“书香家庭”。
2、搭建起多元的展示平台,如广播站,艺术节,专题的“与经典同行”主题月等。
3、学校诵读工作室在每学期的第十八周对各班学生进行晨诵检测,以抽测为主要方式。每个班每个层面的学生抽查三人,每人背诵两首。如果有不过关的情况,需要重新考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