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步韵禅一《夜雨不寐》
(2023-08-18 08:38:31)
标签:
佛学文化休闲生活 |
分类: 酬答篇 |
七律 步韵禅一《夜雨不寐》
暮鼓声声出梵门,猿啼切切绕篱根。
寒风扫地黄花瘦,冷雨敲窗烛影昏。
对月宜将圆缺辨,息心难把果因论。
今生净尽烦恼业,济世相酬衣食恩。
禅一:夜雨不寐
秋晚空山冷闭门,湿云时复起岩根。
大都诗思因禅悟,一半钟声带雨昏。
短榻横眠聊自适,孤灯枯坐向谁论。
毕生消受清闲福,惭愧难酬出世恩。
作者简介:禅一,清代浙江杭州西湖净慈寺僧。初名法喜,字心丹,号小颠。桐乡(今属浙江省)
人。生卒年与俗姓不详,大约公元1794年前后在世。明代南屏万峰山房元津壑法师六世孙,岭云法师弟子,祖孙七代诗僧。阮元抚浙,特书“七代诗僧精舍”之匾以赠。工诗能文,亦长草书。诗风清雅稳健,于韵律意境上多有讲究,诗名甚高。作品结为《唾余集》、《随便集》等。
说明:秋风萧瑟,夜雨连绵,孤灯独坐,枯寂难眠。一个人在这样的漫漫长夜又能做什么呢?
思索,沉吟。阮元在书赠“七代诗僧精舍”题匾的同时,赠禅一的诗中有句“钟后月前明不断,万峰深处一诗灯”,是说晚钟之后,月落之前,也就是通宵彻夜地灯光不熄,苦吟作诗。阮元与禅一是很要好的方外至友,他了解禅一。秋雨之夜,禅一依然不寐,依然沈思,依然苦吟。他甚至觉得自己这样已经太清闲,太享福了。这便是诗僧兼高僧的境界,是凡人不可企及的。诗写得很温雅,娴静,很有意境。
注释:
岩根:山岩脚下,山脚。
大都句:谓参禅得悟,便有了诗思。指禅一自己是从禅悟的境界中获得作诗的灵感。
一半句:谓绵绵夜雨把寺庙的钟声减弱了一半。即钟声在雨声中显得微弱了。昏这里作弱、轻解。
短榻:似床略短,似椅较长,坐禅之具。
自适:自我满足。
向谁论:向谁诉说。
出世:出家。宗教徒以人间世为俗世,脱离人世的束缚,称出世。此联两句谓享受这样的清闲之福,真有愧于出家当僧人。
前一篇:七律·步韵禅一《秋雨写怀》
后一篇:七律·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