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步韵德隐《祀寒山先墓》
(2021-09-14 16:17:40)
标签:
佛学文化休闲生活 |
分类: 酬答篇 |
七律 步韵德隐《祀寒山先墓》
阴阳两界永相离,香火伤魂对景西。
别梦生悲珠泪涌,哀心滴血杜鹃啼。
红尘事物尊看破,幻化春秋女寄栖。
过眼云烟空展卷,经年惜恨等身齐。
德隐:祀寒山先墓
一天风雨倍伤离,回首寒泉曲涧西。
伯道祠边猿独唳,中郎墓上鸟空啼。
尘飞台阁书还在,雪压松筠鹤自栖。
从此素丝凭世染,漫怜志与白云齐。
作者简介:德隐,清朝初年江苏太湖洞庭西山香林庵女僧。生卒年不详,大约公元1661年前后在世。俗姓赵,名昭,字子惠,寒山隐君宦光女。祖母陆卿子,母亲文端容俱擅词翰,能继家学。适平湖士子马班,亦山水高隐之流。明亡后,马氏家破,遂入空门。于太湖西山中匿影二十余年,实吴越间一奇女子。诗风沉雄挺拔,绝无脂粉媚态,格调深沉,意境悠远,当时颇享诗名。有《侣云居稿》,又其诗不少收入《?d李诗系》。
说明:寒山指寒山寺。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枫桥附近。相传唐代诗僧寒山、拾得二人在此住过,故名。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唐人张继《枫桥夜泊》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即咏此。先墓指先人的坟墓。此先人即系德隐的父亲赵宦光,他是明末隐士,曾隐于寒山,逝后即葬此。德隐于扫墓祭祀亡父之后,写此诗以纪。扫墓时当清明,这是梅雨纷纷,行人断魂的季节。这首诗通过几个著名的典故,通过生动贴切的比喻,来追忆父亲的才能和身世,凭吊父亲的遗墓和遗物。诗写得凄楚哀怨,委婉动人。
注释:
寒泉:寒山寺旁一泉溪名。曲涧:指寒泉弯曲的溪涧。前句写扫墓祭祀的时间,此句写地点,即亡父之墓地。
伯道祠:纪念伯道的祠庙,早废。伯道指邓攸(?-326),晋襄陵(今山西省襄汾县)人。字伯道。为河东太守。没于石勒,挈家出走,过泗水,途中遇盗,度不两全,因其弟早亡,遂弃儿存侄。晋元帝时为吴郡太守,清廉自守。累官至吏部尚书,迁尚书右仆射。无嗣。时人哀之曰”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此句借邓攸事以喻亡父清廉忠义而无子嗣。
唳:本指鹤鸣,泛指各种禽鸟动物的啼鸣。
中郎墓:中郎指蔡邕(132-192),东汉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字伯喈。官拜郎中,与杨赐等奏定《六经》文字,立碑太学门外。后免官。董卓时,召为祭酒,累迁中郎将,世称蔡中郎。后以卓党死狱中。蔡邕博学多才,精音律,善鼓琴,擅长诗文,兼工书画。有《蔡中郎集》。此句借蔡邕事以喻亡父才能卓杰而命运坎坷。中郎墓原有多处,大多废圯。
尘飞:犹言尘封,谓灰尘飞满、落满。
台阁:此处指书阁,书房。
筠:竹。鹤自栖:喻亡父葬此,于此安息长栖。
素丝:头发。世:指世事,亦指时间。
漫怜句:可怜雄心壮志像白云那么高。
前一篇:五律·晨步感吟
后一篇:五律·步韵今种《粤江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