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律·步韵南潜《听雨》

(2021-09-24 07:54:00)
标签:

佛学

文化

休闲

生活

分类: 酬答篇
七律 步韵南潜《听雨》
连绵细雨草蝉惊,贯耳西风杀气生。
秋去堪怜天地转,菊凋默叹暑寒更。
丹枫入目听松韵,霜籁摇枝别鹤声。
亲友长将游子盼,阴晴不碍故园行。

南潜:听雨
梧桐滴沥客心惊,秋雨能吹白发生。
孤馆灯昏惟对影,丽谯鼓湿不知更。
前宵松月疑尘梦,明日泥涂听屐声。
寻著漏痕当屋角,夜深百匝绕书行。

桐雨秋墙外,书声野屋中。(夢音先生雅评)
三更闻漏尽,百味伴羁穷。(易道如歌续貂)

作者简介: 南潜,明末清初江苏苏州灵岩寺僧。生卒年不详,大约公元1645年前后在世。字宝云, 又字月函,号月岩。俗姓董,名说,字雨若,号俟庵,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县)人。明贡生。明亡,入苏州灵岩山,从继起大师披剃受戒。助继起与熊开元、沈麟生共举抗清,事败。虽出家,仍嗜文字,与黄周星、徐枋、金俊明、顾岑、顾有孝、徐崧、韩曾驹、巢鸣盛、张履祥等遗老共唱和。著有《易发》、《甲申野语》、《梦史》、《残雪录》、《拂烟集》等书三十余种。 其诗清淡荒远,思路手笔俱不凡,然有时失之偏颇。又工书,草书尤为奇逸。
说明:人在旅途,时当深秋,住在孤寂凄冷的馆舍里,淅淅沥沥的夜雨尤能使人倍生哀感。更何况屋漏难寐,绕书苦吟,心中的伤感岂可言传?潜公此诗,把一个飘流异乡的游方僧人孤独凄凉的遭遇和心境,描绘得周详细腻,淋漓尽致,让人读来,不由得从内心发出共鸣。
注释:
梧桐句:谓秋雨从梧桐树叶上淅淅沥沥地滴落,使客游在外的人觉得心烦心惊。
秋雨句:谓这种秋雨简直能把人的头发给催白。夸张的说法。
丽谯:壮美的高楼。楼又名谯, 故称美丽之楼为丽谯。
更:古时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一更约两个小时。
前宵: 此处指前半夜。此句谓半夜所看到的松月似乎是梦中之物。
明日句:谓明天又将在旅途上中跋涉,只能听见泥泞道路上走过的脚步声。履声指脚步声。
寻著句:寻找屋漏之处,正在屋角上。当为正、在之意。
匝:周,圈。环绕一周叫一匝。《史记·高祖纪》有”围宛城三 匝。”即此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七律·秋吟
后一篇:五律·钱塘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