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律·步韵函是《忆过姑苏》

(2021-09-07 08:33:27)
标签:

佛学

文化

休闲

生活

分类: 酬答篇
七律 步韵函是《忆过姑苏》
姑苏已是受降城,顿觉凄然感慨生。
逝水拖来天上景,鸣钟道出世间情。
心无纠结三秋短,人有追求两眼明。
糊口青衫争厚禄,归闲白叟钓清平。

函是:忆过姑苏
西风散发阖闾城,回首姑苏泪暗生。
孤客不知他日恨,旅怀空怆昔人情。
秋高叶落吴门冷,夜半潮生海月明。
三十年来吟望处,江湖缭绕暮云平。

客吟秋叶冷,山抹暮云平。(夢音先生雅评)
水逝伤怀泪,心生不了情。(易道如歌续貂)

作者简介:函是(1608-1686),明末清初广州雷峰寺僧。字丽中,一作麓中,号天然,又号瞎堂、 丹霞老人,番禺(今属广东省)人。俗姓曾,名起莘,号宅师,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 举人。崇祯十二年(公元 1639年)公车北上,过庐山,诣归宗寺谒道独和尚,落发为曹洞宗三十四传。明亡,避居雷峰。历主华首、海幢、丹霞诸大刹。于诗文深有造诣,著有《瞎堂诗集》等。当时节烈之士如陈子壮、张家玉、陈邦彦、梁朝钟、黎遂球等均与交游。明亡后,粤中不愿出仕的读书人,多隐遁空门,即至海幢寺,投于函是门下。晚年主雷峰寺。是公诗风沉雄悲壮,激烈慷慨,多寄亡国之痛,破家之哀,当时诗名甚高。 
说明: 函是禅师是岭南人,世家于广州。他对江浙一带尤其是苏杭二地的风光美景向往了数十年,一直未能亲临观赏。出家以后,因游方参学之故,匆匆路过苏州,却又是明清鼎革,改朝换代,人事沧桑,风光不再。是公长驻雷峰后,仍时时回忆姑苏,回忆阖闾古城、吴门落叶、夜半海月、江湖暮云,心中依然是一片沧凉。老杜曾说过”国破山河在“。其实,沧海变桑田并不容易,决不是几年几十年间的事。其实,风光依旧,只是人的境况、心绪已然不同。这首诗写得十分沉重、悲凉,流露出一片亡国之痛感,这也正代表着当时大批知识分子的情绪。
注释:
西风句:谓乘着西风,散乱着头发,来到阖闾古城。传苏州城为春秋吴王阖闾所筑, 吴都于此。
他日恨:暗指明亡清立,对汉族人来说是亡国之恨。
怆:悲怆,伤感。
吴门: 指苏州。
潮:既指大海之海潮,亦指长江之江潮,兼指太湖之湖潮。
吟望处:讴歌而向往的地方。
缭绕:回环旋转。此处意谓交错连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五律·杂咏
后一篇:五律·杂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