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步韵通忍《赠倪端甫》
(2021-08-20 09:22:48)
标签:
佛学文化休闲生活 |
分类: 酬答篇 |
七绝 步韵通忍《赠倪端甫》
山顶驰眸境界高,圣人自可领风骚。
德华必是招青眼,权重无妨著素袍。
通忍:赠倪端甫
处士高风山并高,浩歌多半是牢骚。
可怜冠盖今何在,剩得南村一布袍。
作者简介:通忍(1604-1648),字朝宗,明末清初江西赣州宝华寺僧。俗姓陈,常州(今属江苏省)人。学术、艺文名冠一时,其诗明快流畅,简练清新,当时即享大名。有《自白》、《指迷》、《迅轮》等诸诗集。
说明:倪端甫未详何人,从诗歌正文中可以看出,乃为一位饱读诗书,很有学问的文人隐士,自然是通忍禅师的方外至交。这首诗既是赞颂倪先生淡泊名利,归隐山林的高风亮节,也是惋叹倪先生学问渊博,怀才不遇的不幸遭遇。在明清改朝换代的动乱时期,这样的知识分子不在少数。对于这些人类的精华,文明的种子,通忍抱着既钦佩景仰又惋惜遗憾的矛盾心情。忍公本人的人品道德,学识修养,于此亦可见一斑了。
注释:
处士句:谓倪处士的风节情操像山峰一般崇高。处士指未仕或不仕的读书人。
浩歌: 放声歌唱。唐李白《春日醉起言志》诗有”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即此意。
牢骚:抑郁不平。
冠盖:冠为礼帽,盖为车盖。官吏的服饰和车乘,借指官吏。此句谓倪处士没有做上官。
布袍:即布衣。布制之衣,平民之服,以之代指平民百姓,普通的读书人。
前一篇:七律·温泊拾趣(二首)
后一篇:五律·拒绝染发(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