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步韵通问《周逸休鸿胪见过》
(2021-10-01 07:08:08)
标签:
佛学文化休闲生活 |
分类: 酬答篇 |
七律 步韵通问《周逸休鸿胪见过》
闲来弄月亦吟风,贵在心平想得通。
把酒无眠怀逝景,思乡有感赋归鸿。
回瞻已是三秋远,闭目方知万象空。
俯仰之间天地阔,一声经咒九霄中。
通问:周逸休鸿胪见过
庞眉不减鹿门风,杖履欣从世外通。
共对落霞追野鹜,正宜秋色醉冥鸿。
一沤未发机方息,万梦俱醒劫始空。
把臂莫辞烟路远,好山倩送夕阳中。
对景方开窍,吟风已忘机。(易道如歌续貂)
作者简介:通问(1604-1663),字箬庵,明末清初浙江杭州南涧寺僧。俗姓俞,吴江(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晚主金山龙游寺。圆寂后,归葬杭州南涧寺。诗风刚劲雅健,沉雄有力,当时颇享诗名。
说明:周逸休未详何人,曾担任过鸿胪之职。鸿胪为官名。周官有大行人之职。秦及汉初称典客。汉武帝时改称鸿胪,掌朝贺庆吊赞导相礼。鸿,声;胪,传。传声赞导,故称鸿胪。汉武帝太初初年更名大鸿胪。东汉称大鸿胪卿。自东晋至北宋称鸿胪卿,或置或省。北齐置鸿胪寺,有卿、少卿各一人,所属有鸿赞、序班等官。后因之。至清末始废。见过乃尊称别人的来访。一位曾经担任过朝廷高官的年老居士来访,通问禅师陪同游赏山水美景,并作诗以赠。这首诗写的便是僧俗二友一同游玩的情景。写得很潇洒华赡,沉雄有力。虽然说佛谈禅,亦然饶有情味。
注释:
庞眉:粗长的眉毛,通常称寿眉,以喻高年长者。
鹿门:即鹿门山。在今湖北省襄阳市境。原名苏岭山,东汉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庙于山,刻二石鹿,夹神道口,称鹿门庙,因以名山。汉末庞德公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未返,人称得道成仙而去。唐孟浩然也隐居于此,有鹿门先生之号。鹿门风即由上述典故而来,指高人隐士之风。
杖履:字面意为手杖和鞋子,代指行步,行动。
世外通:交好沟通于世俗之外。世外有时亦作方外,尘外。
共对句:黄昏之际,一同欣赏西山落霞照耀,观看江面野鸭飞翔。暗用唐王勃《滕王合诗序》 中”落霞与孤鹜齐飞“诗意。
冥鸿:高飞的鸿雁。冥指天空,鸿即大雁。唐李贺《高轩过》
诗:”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即此意。后来常以冥鸿比喻避世隐居的人。此处兼取二义,既指天空之鸿雁,亦指山中之隐士。
一沤:沤,水泡,佛教用水泡比喻生命之空幻。《楞严经·指掌疏》六:”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宋苏轼《书丹元子所示李太白
真》诗:”天人几何同一沤,谪仙非谪乃其游。“均用此意。
机:机巧,灵巧。即智巧变诈的心计。
万梦句:谓所有的空想梦幻都想破了,看穿了,劫难也就没有了。
把臂:犹言携手。
烟路:烟霞之路,即通往山林世外山水美景之路。
好山句:渭夕阳照耀之下,山林显得多么美好。